警钟敲响!不少肥企深陷“倒闭死亡潮”,行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作者:北方农资 2022/9/22 16:39:19
“一分肥,一分粮;十分肥,粮满仓。”化肥,一种与粮食产量息息相关的化学品,随着其价格不断升高,正成为威胁全球粮食安全的“隐形之手”。自2021年开始,国际化肥市场就由于天然气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扰乱全球供应链等因素,迎来大幅上涨。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对俄实施制裁和俄罗斯采取的反制裁措施,让本不平静的国际化肥价格再掀波澜。那么,我国化肥相关企业发展如何呢?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化肥相关企业150

“一分肥,一分粮;十分肥,粮满仓。”化肥,一种与粮食产量息息相关的化学品,随着其价格不断升高,正成为威胁全球粮食安全的“隐形之手”。


自2021年开始,国际化肥市场就由于天然气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扰乱全球供应链等因素,迎来大幅上涨。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对俄实施制裁和俄罗斯采取的反制裁措施,让本不平静的国际化肥价格再掀波澜。那么,我国化肥相关企业发展如何呢?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化肥相关企业150.38万家。近10年来,2018年是新增化肥相关企业最多的一年,2018年新增21.85万家,同比增长39.90%。2021年新增12.93万家,同比增长17.09%。其中,山东以20.83万家化肥相关企业排名第一。河南、河北分别有10.92万家、10.24万家,排名前三。


但最近几年,在山东省临沭县,当地上百家的化肥企业,现在已是大量关停倒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化肥企业深陷“倒闭关停潮”

山东省临沭县是山东化肥企业较为集中的地方。据当地业内人士介绍,这里的化肥企业大约有100来家,最红火的时候是在十年前,每家企业门口,都有等待取货的经销商和客户,拉货的车队经常要排出几公里远。而最近几年,这里的化肥企业,正在经历一场阵痛,绝大多数企业都倒闭或停业了,剩下的大约只有40来家。这一冷一热的背后,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记者来到了已经停产的某肥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右边靠墙的地方,已经被一堆堆化肥堆满,大约有2、3米高。一位在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化肥都是停产之前堆放在这里的。


这时,公司一位负责人迎面走了过来。简短交流之后,他带着记者来到了斜对面的一个仓库。记者看到,这里大约有3000多平方米,里面也堆放着几大堆化肥,一些化肥包装袋上有一层灰,有的部分还发黄。


也许是好久没有打扫了,地面上也有厚厚的灰,人一走动,地上的灰层就会带起来,空气中散发出一股霉味。房顶顶棚钢架已经生锈,塑料顶棚有的地方已经破烂,漏风。记者注意到,仓库里面的机器设备更是锈迹斑斑,有的用手一触碰,铁锈就会掉下来。


负责人告诉记者,半年前就停产了。现在化肥行业不景气,生意很难做,尤其像她们这个只有20多人的小厂更是难以支撑。


这家公司的情况如此,那别的公司呢?随后,记者来到了附近的其它肥业公司。公司大门紧锁。门上这把生锈的锁,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家公司早已停产关门、人去楼空。


顺着大路往里走约20来米,记者看到铁栏杆旁边还有一间小屋,旁边几只圈养的小鸟在叽叽喳喳叫着。一打听,住在这里的大叔,原来就是方正公司专门请来看门的。看门人告诉记者,这里已经停产一年多了,60亩地都闲在这里。


同样,记者又去了其它化肥有限公司,同样也是这样一家已经关门倒闭的化肥企业。


记者在现场看到,公司大门同样是“铁将军”把门,在另一个大门口,同样是大门紧锁,上面写着售草鸡蛋、草公鸡和联系电话。一个化肥企业为什么变成了一个卖鸡蛋的地方呢?看门的大爷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原来,此公司已经关闭3、4年了,这里的鸡和鸡蛋,是他和老伴儿看空着这100亩地,便干脆利用起来养鸡,挣点钱,贴补家用。不仅如此,这家公司还陷入了拖欠工资的官司。


通过走访了解,这家公司除了拖欠工资外,还有一笔客户买化肥的17.2万元货款,钱汇款给公司后,公司不但没发货,而且还不退钱;最后还是公司的某前业务员自己东拼西凑找人借了17.2万元,在别的企业买了化肥发给客户的。但这部分自己垫付的钱,该公司至今也都没给这位业务员。


这几家关闭倒闭的化肥企业,让人唏嘘感慨;而当地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还有一些化肥企业表面上看还在运行,实际上经营已经很困难了。

产能过剩 行业不景气


从记者在临沭的调查来看,最近几年,当地的一些中小化肥企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亏损,这是造成当地超过一半的化肥企业倒闭停产的根本原因。那么,临沭化肥企业的遭遇在整个行业到底是个例还是共性呢?化肥行业不景气的背后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呢?


临沭县经信局肥料产业整合提升科科长王金部告诉记者,当地关闭的化肥企业,一般都是年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的中小企业。化肥生意不好做,最主要原因还是,我国化肥产业整体产能过剩,也就是说,产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整个化肥行业面临的挑战是不容忽视的。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化肥的需求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产品供不应求。


以山东临沭县为例,临沭由于一面靠海,水资源丰富,加上当时做化肥门槛低、技术粗放,从最初的几家,年产量不到5万吨,短短十年时间,当地就迅速发展到上百家化肥企业,产能达到6、700万吨。原来做机械的,做房地产的,甚至拉板车的,都加入了这一行业,可市场销售量只有100多万吨。


这个时候,产能过剩问题就突显出来。随后几年,在市场竞争和当地政府的调整下,目前还有大约40多家化肥企业,中小企业减少了,但大企业的产能仍然在增加。

化肥行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化肥工业刚刚起步,生产能力还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发展需求,因此每年都从国外进口大量化肥。


所以新中国就把化肥列为战略资源,举全国之力提高生产,并不遗余力用极其宝贵的外汇进口。


在1973年,国家计委就向国务院建议,在3至5年内从国外引进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也被称为是“四三方案”,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引进了很多化肥厂以及大型化肥设备。


这是继1950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


花这么多的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先进技术,也学习到了先进的工艺,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员。


化肥一普及起来,粮食产量就蹭蹭地往上涨,国人的温饱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可以说这是举全国之力办大事的又一成功案例。


但化肥不是只有氮肥一种,还有磷肥和钾肥。


虽然我们搞定了氮肥,但是每吨氮肥的生产能耗较高,这就意味着其成本方面跟国外相比,我们的竞争力还处于劣势。



所以国家也在不断的要求相关企业,出台各种各样的措施,使其能够更快的环保高效起来。


磷肥方面,它的主要原料是磷矿石,作为地大物博的我们自然是不缺的,但是过度开采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不仅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而且这玩意是采一点就少一点,所以国家后来出台了各种政策,严格控制开采。


如今的磷矿石也一样,国家层面也开始想办法进行各种方式的产能控制。


至于钾肥,制造钾肥的钾盐肥料,国内目前是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每年的钾肥需求量为1700万吨左右,而每年的钾肥自产量只有600万吨,只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35%,因此每年仍需要进口大量钾肥来满足国内需求。


目前世界三大钾肥大国,分别为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


其中俄罗斯是我国钾肥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所以俄乌冲突中,为什么俄罗斯对中国很重要,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由于我国钾盐的消费大部分来自进口,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钾肥价格会直接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更准确的说是那些钾肥垄断企业。


那就只能任人宰割?其实也不是。


比如国内钾盐资源主要分布在两个地方,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盐湖地区,但是那里交通不便,地质构造复杂,气候条件恶劣。


即使如此,国家也大力扶持国内的钾肥生产,比如新疆罗布泊,就在2008年建成了钾肥工厂,2009年可生产钾肥75万吨。


同时我们也在对其他地区进行勘探,开辟新的钾盐范围,使得钾盐资源战略基地能够不断的扩大,对国家的资源安全也形成了保障。



钾肥的国际市场,我们也积极通过谈判,跟巨头们杀杀价,争取最大的利益。


此外,我国还在海外投资钾盐项目,比如在老挝就投资了四个类似的项目,可实现年产量600万吨。


正是这三把斧的协同作用,让我们的钾肥能够保持一定的产量,满足日常需求,而不至于彻底被别人卡脖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