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协会植物生长调节剂专业委员会、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第十届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与应用交流会”在四川眉山顺利召开。会议得到了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威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新瑞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世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本次会议聚焦植物
2月27日,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协会植物生长调节剂专业委员会、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第十届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与应用交流会”在四川眉山顺利召开。会议得到了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威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新瑞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世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本次会议聚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与应用,吸引了行业专家、行业农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近300人参加会议。
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创始人刘坚,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肖祥贵,长江学者、北京农学院副院长段留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秘书长李同斌,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监督管理处副处长郑尊涛,眉山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书记豆成杰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主持。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肖祥贵、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创始人刘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为大会致辞。
肖祥贵首先汇报了近几年四川在农业发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并指出此次会议在眉山召开,为行业企业提供了深入学习、互动交流的平台。我们应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学先改优、持续用力、强化服务,积极为农业生产企业提供一流的服务。周普国会长在随后的致辞中也提到,植调剂在这么多年里得到了蓬勃发展,就是契合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契合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契合了农药的绿色发展和产业振兴。植调剂的发展不仅立足于增收,更要满足能够提升作物品质,解决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刘坚部长在致辞也强调到:植调剂是农业现代化中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环节。植调剂的发展是符合农药的绿色发展,我们应积极宣传、引导社会科学看待植调剂,同时加强用药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创新,让植调剂在作物的提质增产和保护粮食安全上发挥更大的价值。王凤乐在最后的致辞中讲到:植调剂作为农业现代化工业的发动机,在调控作物生长、促进作物健康、增强作物抗逆性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现代化高质量农业的发展,植调剂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同时,更要注重植调剂的科学、规范使用,希望行业一同努力,保障植调剂的健康绿色发展。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监督管理处副处长郑尊涛
郑尊涛在分享中提到:农药是把双刃剑。农药在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不合理、不科学地使用也对农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因此,在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出台后,国家会加大对农药科学、正确使用的管理及监督,明确农药经营者的责任意识,以及做好对农药使用者的科学培训,做好整个产业链的监督管理,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长江学者、北京农学院副院长段留生
段留生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植调剂的快速发展,植调剂证件登记也进入了增长区。近两年新登记的农药数量有2994个,其中植调剂有295个,占比9.9%。其中的新配方制剂和新成分:冠军素和谷维菌素,也逐步获得了市场的认可。随着十四五全国农业产业规划的发布,农药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农药的绿色发展,为植调剂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同时,段教授还分享了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植调剂发展现状,对中国植调剂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随着植调剂的发展,新型植调剂的研发与应用,也逐步走进了行业的视野中。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任丹分享了冠军素在小麦、玉米、柑橘、葡萄等作物上的田间试验情况,同时指出了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的搭配使用,可减少单独使用农药的负面影响。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陈世国则介绍了甲安素(MIA)在增强植物抗逆能力上的优异表现:甲安素能显著提高了作物抗高温、抗低温冻害的抗性,并能诱导植物增强自身抗性,降低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的发生概率。同时陈世国也预测作物诱抗防控或是未来绿色农业发展新方向。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任丹(左)、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陈世国(右)
创新不仅体现在新成分的研究与开发应用,田间需求的改变才是来自一线的声音。山东农业大学副院长张吉旺点明了夏玉米在生产化控中的制约因素和技术需求,希望通过标准化种植和科学合理用药,实现玉米需求的自给自足,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杨文钰则是提到了玉米与大豆的复合种植体系和化控技术,旨在通过合理的田间配置、化控抗倒和施肥技术,实现玉米大豆的复合种植,继而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种植增收。山东理工大学讲师王国宾介绍了无人机精准农业航空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当下市场的需求和病虫害的快速应对,为参会嘉宾做了讲解说明。山东农业大学副院长张吉旺(左)、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杨文钰(中)、山东理工大学讲师王国宾(右)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杜明伟指出棉花的全程机械化轻简栽培是实现高质量植棉的关键,而限制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问题就涉及化学调控。所以植调剂在棉花上的应用发展,应该朝“成苗壮苗、株型塑造、化学封顶、落叶催熟”的方向发展与创新,继而满足市场的需求。新疆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雷斌也在报告中强调了植调剂的棉花产业发展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同时也介绍了植调剂在小麦、玉米、果树上的应用情况。展望未来,新疆农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植调剂的化控技术,新疆也为植调剂的发展与增量,提供广阔的平台。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杜明伟(左)、新疆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雷斌(右)
相对于作物上的应用技术需求,植调剂本身的发展现状及应用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各企业也各尽所长,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学识盛宴。四川龙蟒福生熊仁科在会上分享了脱落酸和赤霉素创新生产与应用。通过生产技术的创新继而提升产品在作物上的表现;北京三浦百草孙长贵介绍了赤霉酸的创新生产工艺,将老产品赋予新生机,显著提高了产品在作物上的效果表现;江西威敌赵宝海立足精准调控,分享了28-高芸苔素内酯系列产品在不同柑橘品种上保花保果的先进案例;江西新瑞丰邹少丰将S-诱抗素在妮娜皇后上的实验案例进行分享,很好地为妮娜皇后的转色增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浙江大鹏药业王加振介绍了苄氨基嘌呤在不同作物的产品功效,为服务作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浙江世佳袁家付分享了植调剂+菌剂组合的产品推广服务案例,开辟了新的植调剂使用技术路线;四川国光刘越介绍了新时期的国光发展情况及自身优势,愿和行业企业携手同行,共赢植调剂新未来。
各企业代表发言
通过此次会议,我们欣喜的看到,植调剂的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资人去探索。同时随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植调剂领域优秀企业在科研、工艺、应用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植调剂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