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17日,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和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三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在湖北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展会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契合当下市场现状,也点出了化肥行业各个环节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未来的化肥行业,变化不会停止,需要各企业与上下游环节都明确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行业的良性循环。如今的磷复肥展会,已经成为一场全行
11月15—17日,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和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三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在湖北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展会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契合当下市场现状,也点出了化肥行业各个环节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未来的化肥行业,变化不会停止,需要各企业与上下游环节都明确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行业的良性循环。如今的磷复肥展会,已经成为一场全行业共同参加的年度盛会。尤其是经历了2022年的短暂停摆之后,今年更是厚积薄发,产生了更多思想碰撞,展现出了更多亮点,也透露了更多行业信息。展会现场,农资与市场传媒走访了多家参会企业,总结出了本次展会的几大亮点,从中或许可以窥见行业未来的新趋势、新格局。
磷复肥会开幕式
凡是参会的企业,对今年展会最为统一的评价就是“人多,可以达到历年之最!”根据主办方统计数据,本次展会展商有360余家,展览面积27000平方米,涵盖磷复肥生产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第一天人流量数次打破峰值,开展30分钟,注册关注人数就达到1万人。15、16日两天参展观众共6.8万人。为什么今年的参展人员会这么多?黄麦岭控股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余国强表示,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参展人员多,展会构建了这个平台,让大家都聚在一起,看看方向,见见朋友,沟通下信息。西罗葛拉中国区CEO李剑认为,当前的市场大家都很迷茫,市场行情动荡,企业也好渠道也好,很多人都陷入了增长瓶颈,都想来展会寻找新的增长可能。
展会现场
参展企业不再局限于肥料生产商及原料供应商,而是涵盖了肥料生产各个环节的企业,如设备制造商、智能系统厂商、包装制造厂商等。这一变化与市场的需求有关。比如来自陕西宝鸡的经销商乔洋,服务的作物主要为猕猴桃。新园子有水肥一体化设备,老园子则没有,但是这些农户也想用水溶肥等产品。他本次来参会就是想寻找一些省力化施肥设备,来帮助农户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一线经销商,企业也愈发重视产品包装美观度和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由此看来,未来的行业竞争,必然是多方面的综合实力竞争。但是,入局者增加也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太难了”的言论也蔓延到了肥料包装行业。专业包装制造商温州喜发实业董事长骆利伟介绍,他们包装行业也很内卷,拼数量拼质量拼服务,目前他们也在选择客户,只做高端产品包材。另一方面,参展的观众也更加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经销商、平台商之外,农场主、种植大户的占比在不断增加。这便是土地流转加速给肥料企业带来的新机遇。

提到行业的2023,许多企业都会用“变化莫测”“无法预测”等词语概括。云图控股副总裁阚夕国用“两快一变(农资价格变化节奏快,具备优势的大企业发展节奏加快,农民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来形容整个复合肥行业。

新洋丰农业副总裁赵程云表示,随着行业的整合,一定是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洋丰真正提出作物按需施肥。一方面依托研究成果因地制宜,打造科学的产品配方;另一方面,发挥新洋丰200多人服务团队的技术能量,真正指导种植户按照建议方针施肥。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勇表示,中盐红四方肥业明确“专精特新”功能定位,先后推出多系列数百个品种规格的缓释、增效、绿色智能作物专用肥产品,为农业减肥增效、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公司积极参与全国各地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成立“绿色智能复合肥研究院”,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推”合作新模式;围绕国家“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战略要求,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力开展盐碱地专用性肥料的研究开发应用,首批盐碱专用肥料已经投入市场。

川发龙蟒公司常务副总裁王利伟认为,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化肥的需求量仍在增长,现阶段企业需要做的,就是真正把产品做好。传统化肥层面上,将成本做低,让用户真正得到实惠;功能性产品层面上,做好专用肥、功能型产品,切实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问题。明年,川发龙蟒将在资源获取、研发投入、复合肥的应用人才上继续发力,切实解决种植问题。

兴发集团农化服务中心主任周斌表示,新兴肥料产品,一定要让农民能接受,不能增加农民的负担,这也是兴发开展农化服务的基本理念。兴发的肥料产品一贯注重减肥增效、改良土壤。氨基酸黄腐酸、硫酸脲复合肥等产品,均符合当下化肥绿色无公害的发展需求。

湖北三宁农贸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炳亮介绍,今年三宁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复合肥的销量突破了140万吨,肥料总量突破了400万吨,落地服务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取代进口肥活动落实到了田间地头,开辟了一些新的作物市场,比如大田作物马铃薯,和其他一些经济作物。未来,三宁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谋划布局和转变:由配方肥向专用肥全面转变;由制造+营销向制造+服务全面转变;由植物营养提供商向种植业生态链解决方案服务商全面转变。

湖北鄂中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云介绍,2023年鄂中做到了两大发展,一是完善产品品类,在无锡基地新增了硝基复合肥、磷酸二氢钾、高氮氨化硫基、药肥系列;二是完善区域布局,2023年布局了东北基地,同时在西北也签约了宁夏青铜峡,东南基地正在选址中。未来,鄂中将通过完善产品品类和区域布局来达成产销量持续增长。

江西开门子肥业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杨帆表示,开门子一直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根据市场的需求,更好地减肥增效,给农民提供更优质的、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祥云股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廖起成表示,祥云股份主做健康肥料,健康肥料适用于健康的土壤,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种出健康的作物,健康的粮食。要继续在自己的优势市场去深挖,去做好服务。


住商肥料销售总监张同磊表示,越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越要寻找增长的确定性。住商要坚持以脲醛缓释复合肥为核心,继续丰富产品种类,发展土壤改良、微量元素、生物刺激剂等类型产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从高端产品到高端方案的转型,来满足市场需求。

三大产品+三化战略
中农五洲丰赵文智表示,今年参会感觉农资行业整合趋势明显,这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情况。这种背景下,资源型企业可以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凭借规模化优势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其他企业则需要走差异化道路,提高竞争力。
五洲丰目前已经建立了三大中心产品,即海藻植物营养产品、植物源油脂包膜肥、航天菌系列产品。在2024年,五洲丰依然会以这三大中心产品为基础,同时发展三化,即网络终端化、品牌多元化、服务精细化,来扩大市场,提升效益,服务终端。

对于当下农民、经销商、市场的多种问题,山西华鑫肥业副总经理张梓瑜提出了几个字:研发、服务、保障供应!接下来华鑫肥业的规划依然是解决问题,扩产保供,持续做有价值的、弥补市场短缺的产品。

宁夏伊品生物市场总监秦飞认为,企业要回归本质,回归产品力。只有为客户创造好价值,让产品真正回归到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提升作物品质,才能走得更远、更有生命力。今年宁夏伊品严控出厂指标,严控产品质量,将产品功能性细化,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京阳生物总经理赵保忠也将回归本质、提供优质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作为今年的发展重点。展会上随便一逛就能发现,大肥企业基本上都在推广特肥或者是功能型产品,你要是没几款特肥产品还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目前很多企业将产品分为三个层面:特肥(占资金少,毛利高)、核心产品(更好的体验感,增产增收、品质高)、普通产品(普通产品中低含量,占资金大、周转慢、利润低)。企业的特肥产品在慢慢向核心产品转变,都在围绕减肥增效、改善品质推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小肥大肥化、大肥功能化”是这两年最明显的特点。在这样的趋势下,大肥的发展逻辑也有了深刻的变化。中化化肥的“生物+”战略规划,利用生物技术对原有的常规产品进行迭代升级,达成高效的目的;史丹利根据作物需求,着力提高作物品质,从品质、服务体验感入手,提高大户回购率;金正大的所有产品都坚持“不增效不出厂”,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心连心持续坚持做中国高效肥倡导者,产品要坚定不移的向高效化的方向转变;广西绿友农发挥糖蜜利用优势,缓解作物营养失衡问题;富贵象农业出了现象级的新品氧根道,明年将结合大基地做服务,做提质增效的解决方案;联合惠农的传统产品向半特肥转型,不断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另一方面,增效剂企业抓住了这一趋势,增量也较为明显。如蓬勃生物顺势而为,为复合肥企业提供提质增效的增值产品,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接下来将持续在包膜尿素上发力,继续扩大与头部企业的合作深度;上海碧晶肥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喻武远也表示,得益于稳定性肥料的迅速发展,上海碧晶发展迅猛,未来将继续深耕硝化抑制剂领域,做的更深、更细,继续在制剂以及利用率方面创新,降低成本。

京云盛丰(湖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国明表示,这两年小肥的概念玩不动了,利润率也下降明显,同时行业的实际需求就是减肥增效,所以实际还是要回归到刚需品类上来,做强功能化,呈现性价比。京云的功能特肥,秉持“好原料+好工艺配方+好助剂 ”三者缺一不可的理念。其鲍勃尔产品和工艺的全新升级,也是希望在这个赛道做大做强。天脊集团总经理助理、销售公司经理王福生表示,天脊要发挥自身硝酸磷型复合肥的独特优势,未来加大在水溶肥、液体肥、有机肥料方面的投入,争取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另外通过农技服务拓展种植大户,在天脊解决方案、配方肥方面,羸得市场增量。

从本次展会的趋势来看,明年的肥料还是会向功能化、水肥设施一体化方向发展,大肥会逐步地向新特肥领域靠拢(大肥功能化),这也是规模化、设施化种植的必然需求。除了大肥的特肥化,专注特肥的企业也在增加。温喜生物、土木启、根力多、宁波舟渔、青岛藻源、恩宝生物、氮能生物等企业带来了不一样的发展理念。温喜生物销售总监李海生表示,大家做特肥是好事,把规模扩大了,价格降下来了,但是也势必导致原来的新产品很快沦为常规产品。所以企业需要“变”——转变思想,转变服务方式,转变产品。土木启生物董事长徐骠认为,大肥企业去做增效肥、菌肥,对特肥企业来讲是比较有冲击的,但也有机会存在,那就是回归本质,回归产品。以土木启的生防营养肥为例,侧重于功能型生产资料,侧重于提质增效、根腐重茬产品。山西大槐树下总经理王福磊认为,现在的行业中,专、精、又复合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差异化优势。大槐树下的超级腐钾,额外含有20个含黄腐酸腐植酸,应用效果更显著,市场反应良好。根力多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菌碳在本次展会亮相,通过给农作物补碳,能够有效促植物体液循环、提高光合效率、提供碳基础框架、为根际微环境供能,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湖北氮能生物董事长汪文波今年携生物固氮技术参展;宁波舟渔海洋的鱼蛋白产品受到经销商和大肥企业的欢迎;青岛藻源的海藻活性物质能够解决客户面临的实际问题;恩宝生物也发现,今年展会上做海藻酸的企业明显增多,这表示海藻酸已经经过了市场考验……
参观根力多菌碳技术小园艺也能促成大增长,园艺肥作为一个小品类,近年来也愈发受到市场的关注。新洋丰、华昌化工等传统大肥企业,也将这一品类视为新的增长点发力,在展会现场进行重点展示。

如何从众多参展企业中脱颖而出?各大企业花样百出,有的以创意取胜,有人以规模吸引眼球,纷纷做起了“显眼包”。譬如,迪斯科、金阜丰等企业的包在磷复肥的展会中随处可见,让人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