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桶混助剂 / 喷雾助剂成了植保市场的新宠儿。不管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将桶混助剂视为新的增量产品,就连种植户,都在农资零售店的推荐下,习惯了在打药的时候加上助剂。市场上的销售数据,也在宣告着桶混助剂行业的崛起。据全球农用助剂市场报告数据,全球农用助剂销售额增长率保持在 5%—6%。中国市场在“绿色植保”理念的影响下,每年有超过 10 万吨的桶混助剂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复合增长率超过7%。更有
最近几年,桶混助剂 / 喷雾助剂成了植保市场的新宠儿。不管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将桶混助剂视为新的增量产品,就连种植户,都在农资零售店的推荐下,习惯了在打药的时候加上助剂。市场上的销售数据,也在宣告着桶混助剂行业的崛起。据全球农用助剂市场报告数据,全球农用助剂销售额增长率保持在 5%—6%。中国市场在“绿色植保”理念的影响下,每年有超过 10 万吨的桶混助剂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复合增长率超过7%。更有部分助剂企业连续几年实现 200% 的翻倍增长。曾经被认为只是赠品、农药伴侣的桶混助剂,几年前还在农药行业里不太起眼,随着国内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持续推进和无人机飞防的发展,正在被所有人刮目相看,显示出持续增长的势头。

桶混助剂,又被称为喷雾助剂,顾名思义,就是在农药制剂使用前添加至喷洒液中,可改善药液稳定性、水质适应性、雾滴谱及药液在靶标、植物叶片上的润湿、附着、渗透及传导等性质,可提高农药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2005 年,迈图高新材料集团与农业农村部部技术推广中心合作,推动了有机硅在国内的大量应用,我国才真正开始使用桶混助剂。但桶混助剂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只是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据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杜凤沛教授介绍,在农药制剂的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原药难溶于水而无法直接加水喷雾,无法均匀分散并覆盖于作物或防治对象上,必须添加助剂产品,才能使农药中的有效成分与防治对象或被保护对象充分接触、摄取或吸收,进而发挥药效。助剂是指在制剂中除农药有效成分以外的其他辅助物质的总称,主要分为配方助剂和喷雾助剂 / 桶混助剂两种。配方助剂是在农药制剂产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在配方之中,以满足剂型加工、理化稳定性及功效性能要求的物质,除溶剂和填料外,主要有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增效剂、消泡剂、增稠剂等。桶混助剂是在使用前添加至喷洒液中,与农药制剂搭配使用的一类助剂产品。助剂一直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只是以前大多添加在配方之中,或是被当做配药或赠品,与制剂组成“1+1”“1+1+1”的套装进行销售。直到近年来,农药隐性成分被禁、病虫草害抗性加剧,制剂产品迫切需要提高产品性能、增加产品效果、提高利用率,助剂才开始朝着外添型发展,桶混助剂便顺势得到了发展。目前,市场上的桶混助剂产品有很多。如果按照功能分类,桶混助剂主要分为四类:1. 增进药液的润湿、渗透和黏着性能的助剂,如展着剂、润湿剂、渗透剂等 ;2. 具有活化或一定生物活性的助剂,如活化剂、某些表面活性剂和油类等 ;3. 改进药液理化性能,有助安全和经济施药的助剂,如防飘移剂、发泡剂、抗泡剂、沉降剂等;4. 其他特种功能的桶混助剂,如 pH 调节剂。按照活性成分分类,桶混助剂主要包括有机硅类、植物油类、矿物油类、表面活性剂类、无机盐类等。其中,有机硅类应用最为广泛,植物油类增长速度最快。有机硅类助剂:有机硅类助剂种类较多,可根据结构不同,分为硅烷类、改性硅氧烷类、硅醇类等。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桶混助剂,比如说,杀虫剂宜选用高润湿、高渗透型,除草剂宜选用高黏附、高渗透型,触杀性杀菌剂宜使用高扩展型助剂。矿物油类助剂 :主要成分是矿物油,可在虫体、卵壳、菌丝或杂草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封闭气孔,导致其窒息死亡;降低药液在植物叶片上的表面张力,增强对植物和害虫表面的附着能力,使药剂在靶标上得到更好的润湿、展布、黏附、渗透和更耐雨水冲刷能力,从而提高药效。矿物油产品既可以作为杀虫剂、杀螨剂使用,也可添加到农药中作为桶混助剂使用,代表品种有韩国绿颖和北京广源益农的领美。截至 2022 年 5 月 19 日,在我国已登记的矿物油产品有 205 个,其中单剂有 60 个,混剂有 145 个,主要登记为杀虫剂和杀螨剂;仅有韩国韩油爱思开益特素有限公司一家登记 99% 矿物油用于杀菌剂,防治对象为黄瓜白粉病,采用喷雾方式施药。植物油类助剂:最具代表性的是甲基化植物油类助剂,也包括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橙皮精油、橘皮精油等精油类助剂。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抗漂移性和抗蒸腾性,但其扩展性、润湿性及乳化性相对较差,会对农药利用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类:具有抑制液滴弹跳、促进药液铺展、溶剂蜡质层的作用。在很低浓度(1% 以下)可以显著降低溶剂的表(界)面张力,改变体系的界面组成与结构 ;在一定浓度以上时,可自组装形成分子有序组合体的两亲性物质。无机盐类助剂:提高细胞膜穿透性、解除硬水的拮抗作用、调节药液 pH ;无机盐类功能助剂可与植物油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用,对内吸型和触杀型除草剂均有较好的增效作用。也包括无机矿物类助剂如改性凹凸棒土、生物质炭等多孔微 / 纳米结构的物质,可有效提高对靶剂量传递的物质。我国桶混助剂的开发和应用较晚,但从全球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桶混助剂的研究已比较成熟。在农药喷雾时,一般都会加入桶混助剂,起到沉降、抗飘移、改善水质的作用,从而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很多大的农用助剂公司也都推出自己的桶混助剂产品,比如说美国迈图的Silwet、赢创德固赛的 240、日本花王的花王和权润、美国奥罗阿格瑞的怀农特、澳大利亚的黑森,美国的信得宝、美国布兰特的派米瑞等等。自本世纪初以来,这些外企品牌纷纷来华投资,布局国内市场,并带动了我国桶混助剂行业的发展。2005 年,迈图高新材料集团与农业农村部技术推广中心的合作,推动了有机硅在国内的大量应用。但由于当时渠道混乱、技术指导不足,有机硅使用不当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风险。没过几年,有机硅桶混助剂就在终端市场沦为免费赠送、几乎没有推广价值的伴侣产品。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以桂林集琦生化为代表的国内企业以提升农药利用率为目标,开启了研究农药减量增效助剂的征程。据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正介绍,早在 2004 年,桂林集琦生化就已经关注到农药利用率低的问题,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展开深度合作,围绕有机硅等新型助剂开展一系列化学农药减施增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一喷三省”助剂的研发及“一喷三省”增效减量化精准施药技术的提出。飞防专用助剂的发展,也推动了一批企业加入桶混助剂的行列。除了广源益农、南京善思生物、汕头深泰新、江苏擎宇化工等助剂企业,桂林集琦、诺普信、安阳全丰、广西田园、江苏克胜、江西正邦、河北威远生化等制剂企业也纷纷入局,进行飞防专用药剂和助剂的研发,甚至无人机企业极飞和大疆也加码进场,分别牵手国际巨头拜耳公司和陶氏杜邦农业事业部,进行飞防药剂的研制和试验。随后发展起来的是植物油类助剂。2017 年,青岛日晟源作物营养有限公司在国内召开第一届橙皮精油高峰论坛,上海中锐开始引进西班牙艾普植物精油在国内试销,由此引爆了植物精油类助剂。2018 年,以橙皮精油为代表的植物油类助剂在市场上迅速发展起来,销售植物油类助剂的农药企业在 300 家以上,植物油类桶混助剂产品达上百种之多,其中以橙皮精油和橘皮精油较受企业推崇。虽然这两年由于 D- 柠檬烯的登记问题,精油类助剂产品减少了宣传,但市场热度不减,植物油类桶混助剂产品数量一直在增加,不少企业依旧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随着我国农药利用率提升和减量增效技术的研究,以及无人机飞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桶混助剂的认识更加深入,一些高分子材料类、无机盐类桶混助剂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桶混助剂的研发和应用迈向更快的发展阶段。“我国每年有超过 10 万吨的桶混助剂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杜凤沛教授表示,随着国家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落实,我国农业从“化肥农药双减” 到“绿色投入品” 再到“智慧植保”等的进步,以及大众消费观念、气候、种植结构和模式、劳动力结构、植保组织和施药方式等的巨大改变,国内助剂市场还将有很大上升空间。第一,也是 最根本的原因,桶 混 助 剂 符 合 国 家 发 展 战 略。“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农药利用率提升、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具有明显提升农药利用率的桶混助剂逐渐引起业内重视。“桶混助剂的由来,就是为了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郭正表示,农药利用率不高,一直是中国农药产业的一块短板。2015 年,原农业部首次公布农药利用率数据,当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利用率仅为 36.6%,有 63.4% 的农药在喷药过程中被白白浪费掉了。2020 年,我国农药利用率提升至40.6%,比 2015 年提高 4 个百分点。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数据依旧不高。在农药喷雾过程中,由于跑冒滴漏、蒸发和漂移,约有 20% 的药液在雾滴传递到靶标的过程中损失,到达不了靶标对象和作物叶片上。即使到达靶标对象和作物叶片,由于药液的弹跳、破碎、难润湿,大约有 40% 的药液不能在靶标对象和作物叶片上附着而滚落在地上,只有不到 40% 的药液能够停留在靶标对象和作物叶片上被吸收利用,农药利用率极低。在喷雾过程中,如果添加有桶混助剂,就能有效改善雾滴谱,改善液滴与植物叶面的作用过程、作用状态、沉积、吸收及药效,提高药液在靶标对象和作物叶片上的附着、展布与渗透性,实现药液的“滞留—铺展—渗透—迁移”过程,最终实现药剂与防治靶标的零距离接触,进而实现提升农药利用率的目的。《“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主要农作物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 以上。这既是对农药行业提出的新目标,也是桶混助剂得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第二,植保飞防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桶混助剂的高速增长。近几年,我国植保无人机呈现爆发式增长,有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底,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已经达到 1.4 万台,作业面积超 1 亿亩次;2019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突破 5.5 万架,无人机植保面积超过 4.5 亿亩次 ;2021 年,国内植保无人机的保有量已经达到 16 万台,作业面积超过14 亿亩次。预计未来 2—3 年内,植保无人机市场整体规模依然保持 50%—60% 以上的增速,保有量将达到 20 万台。

无人机喷药的典型特征是高度低容量喷雾且雾滴较细,存在比较明显的飘移和蒸发问题,必须加入专用助剂来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和药液在叶片上的接触角,使药液在靶标、植物叶片上更好地润湿、渗透、传导和均匀分布,降低药液的蒸发速度,减少农药雾滴的飘移和蒸发等,促进药剂的吸收利用。目前,飞防作业中加入专用助剂已成为业内共识,而且助剂的添加是以现场桶混为主。随着无人机植保的发展,桶混助剂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第三,农药产品利润降低,农药企业和经销商迫切需要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桶混助剂的利润相对还不错,经销商愿意推广。第四,农药产品同质化严重,桶混助剂能增加农药的效果,提高经销商和零售商解决作物问题的能力,是经销商和零售商破解同质化竞争的秘密武器。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桶混助剂彻底“火”起来了。在南方经作区和北方大田飞防区,桶混助剂已成为农药喷雾的标配产品,这些地区也因此成为桶混助剂推广最为热门的市场。业内人士介绍说,桶混助剂可以配合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叶面肥、液体肥料,全作物、全场景使用。按照目前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亩次和防治成本来看,桶混助剂市场份额约是农药市场份额的 10%,未来桶混助剂的市场需求量将达到 50 万吨,市值约300 亿元。1. 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市场乱象丛生。这种乱象在于市场上的桶混助剂产品概念多、种类多、品牌多,质量参差不齐,而且还敢于宣传。不少企业和业务人员在推广桶混助剂时,过度宣传和营销,导致产品的功能被过分夸大,实际应用效果达不到农户预期,很多经销商和零售商慢慢地也不愿意推广了。2018—2019 年,桶混助剂在行业内大火起来,并引发了一波推广热潮。但由于推广不力,货卖不出去,整个渠道受伤很大,很多渠道商由此对桶混助剂这一品类失去了信心,对桶混助剂的态度也从“热火朝天”走向“不闻不问”,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2. 另外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桶混助剂的安全使用。在江西、广西、福建等部分柑橘区,由于前两年出现了一些桶混助剂的药害事件,损失较大,导致当地的渠道商和客户对助剂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不敢推,也不敢用。杜凤沛教授表示,桶混助剂之所以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主要是因为桶混助剂目前不需要登记,毒理数据和使用限量标准缺乏,再加上我国国土面积大,施药场景多样,桶混助剂的作用机制和增效机制不清,没有严格的助剂使用技术规范,农户用了之后不仅没有带来增效的结果,反而产生了药害。桶混助剂的增效原理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提高农药的展着性和附着量,相当于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如果使用技术不规范,就会加重农药产生药害的可能性。但事实上,桶混助剂只是一种没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本身并不会产生药害,只要掌握好产品的特点,用对、用好剂量,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3. 与其他农药品类相比,桶混助剂只能算是一个新品类,还需要不停地进行市场宣传和普及,推广成本较高。4. 缺少推广桶混助剂的人才。目前,国内市场既缺少一批会推广桶混助剂,对桶混助剂有健康认知的经销商,也缺少一批懂桶混助剂的农户。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桶混助剂的发展还会面临很多难点。5. 缺乏场景导向的桶混助剂产品。据杜凤沛教授介绍,目前,我们广泛使用的农药助剂产品,大多是直接来源于石油化工领域的通用型产品。生产者只是解决农药制剂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问题,没有基于农药活性分子、剂型、植物叶面和靶标特性等场景进行导向分子结构设计,农药对靶剂量传递效率差。助剂与活性成分、助剂与靶标作物、助剂与靶标对象的协同增效机制不清楚,导致桶混助剂的使用缺乏科学指导,盲目性大。这些工作的缺少,造成桶混助剂产品原创性不足,同质化严重,在很多实际场景中并没有合适的桶混助剂产品使用。这些问题仅仅只是桶混助剂乱象背后的冰山一角,未来随着桶混助剂产业的继续发展与推广,可能还会有更多的问题显现出来,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所有企业和经销商都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青岛日晟源作物营养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宋婷婷认为,桶混助剂作为一个新的品类,在解决痛点问题的前提下,只要具有差异化的优势,具有直观的体验性,便可吸引客户及种植户尝试 ;只要可以助力种植户更安全高效地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省时省力,增收提质,就会被接受及认可。所以,桶混助剂推广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让产品被客户和种植户看到、认可,桶混助剂推广的难点在于如何在零售店柜台上把产品的效果展示出来,让客户和种植户愿意先“尝试”。日晟源的推广策略是“示范、回访、观摩、微传播”,让橙皮精油和精油 + 系列产品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被更多的人看见。中禾天呈创新性地推出了“试验包”,方便推广人员随时随地进行对比试验,将推广演示流程标准化和流程化,让农户亲眼见证花王桶混助剂的效果,占领农户心智。桂林集琦生化的推广人员则是用“两把小喷壶”把“一喷三省”推广开来的。郭正坦言,想要改变农户的施药习惯并不容易,企业的推广人员必须下到田间地头,和经销商、种植户一起进行“一喷三省”技术的演示和对照实验。通过试验示范和亲身体验,让农户明白:“原来打药不需要来回打,也不需要兑那么多水,只需要一套精准的喷雾技术和一瓶高功效的助剂。”以这些品牌为代表,不少桶混助剂企业从产品、渠道、推广等多个方面为行业打开了一些新局面,提供了一些新玩法。他们是变化本身,也是变化的推动者,他们崛起成为过去 5 年桶混助剂市场最显著的变化。如果说在前几年桶混助剂需要解决的是市场教育,告诉渠道商和种植户,桶混助剂是什么,桶混助剂有什么用。那么现在,桶混助剂的市场教育工作已初显成效。杜凤沛教授表示,目前业内普遍已认识到,在施药场景和施药器械一定的情况下,农药助剂是改善药液性质,提高农药对靶剂量传递效率和农药利用率的最有效途径,是推动精准施药、减量增效等新技术的重要手段。“市场启蒙工作已基本完成。”中禾天呈总经理助理王磊也表示, 前几年刚开始推广桶混助剂时,很多经销商的反应是“助剂(有机硅)都不要钱,怎么卖?” 但是这两年,几乎没有人说这话了,大家已经开始接受助剂作为一个商品去推广、销售了,有的零售商和种植户甚至到了“不加助剂不开药方、不加助剂不打药”的地步。桶混助剂依旧处在市场的初始阶段,虽然,终端客户的接受程度高了很多还需要开会普及,但是产品效果已经取代营销,成为农户购买的首要考虑因素。桶混助剂市场还没有达到种植户指名购买的地步,还需要不间断地做市场的启蒙工作。只是这个时候,市场推广的关键在于强调品牌的差异化。各个品牌都在通过不间断的开展会议营销、体验式营销和方案式营销,以会议讲解和终端精准拜访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地告诉经销商和种植户你为什么要卖桶混助剂,你为什么要用桶混助剂,为什么要用这个品牌的桶混助剂。在桶混助剂市场启蒙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市场从品类竞争转向品牌竞争的大背景下,如何打出差异化,成为桶混助剂品牌面临的新问题。所以,在解决痛点问题的前提下,广谱型桶混助剂更符合农户的使用习惯,将成为新品打出差异化,争夺更多使用者的一种方式。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农户打药不可能说今天打杀虫剂,明天打杀菌剂,经常是杀虫剂、杀菌剂混用,个别地方还出现了除草剂和杀菌剂、杀虫剂混用的现象,一桶水解决大部分问题。这就要求桶混助剂必须兼顾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作用机理,在解决药液的附着性、润湿性、渗透性、固着性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从推广的角度来看,广谱型产品更利于打开终端市场。因为一款新品上市,一定不能过于细分,过于“娇气”,如果对使用者和推广者的要求过多,可能他们就放弃使用了。中禾天呈最早在国内推广的花王,就是一款广谱性的桶混助剂产品。中禾天呈总经理助理王磊表示,这是出于推广效果的考虑。桶混助剂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增量市场,如果一开始就推出一个非常细分的产品,可能很难推开,只有推广广谱型产品,对于使用者不做过多的喷雾工具、使用时间、使用方法和外部环境的限制,农户才可能愿意尝试着使用。事实也确实如中禾天呈最初的设想一致,广谱型产品目前仍是中禾天呈销量最多的产品。目前,很多企业也都在朝着桶混助剂功能的全面性努力,或是通过化学结构的改造,或是通过多种成分的混配来达到桶混助剂的全面性发展。此外,场景化应用成为桶混助剂品牌的另一个竞争焦点。桶混助剂的场景化应用,就是品牌在推广时将产品与人们熟悉的农业场景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极大地增强种植户的代入感,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并使用桶混助剂。目前很多企业推出的“助剂 +”产品套餐和作物解决方案,就是一种简单的场景化应用。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大多桶混助剂并非专门针对农业应用研发,虽然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但其与农药制剂的活性成分、靶标作物、靶标对象的协同增效机制不清楚,导致桶混助剂的使用缺乏科学指导,盲目性大。

所以,基于场景化应用研发而成的桶混助剂,比如说,专为河南小麦赤霉病防治研发的桶混助剂、专为广西柑橘红蜘蛛防治专用的桶混助剂、专为南方果树飞防研发的桶混助剂等,将是企业新品研发的重点。基于场景导向进行桶混助剂单体的分子设计与合成、基于场景导向进行桶混助剂的复配研发、绿色功能助剂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关键评价技术体系研发与应用、高效绿色配方和桶混助剂的应用理论及技术体系研究等,将是未来桶混助剂的主要研发趋势。随着桶混助剂在南方经作物和北方大田飞防区的快速引爆,安全性高、高传导、低挥发、低淋移、防飘移和控制释放速度,也将成为桶混助剂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基于多学科交叉的高效剂量传递技术和快速配方优化技术将加速绿色生态高效助剂的研发。从新品牌突围,到巨头下场,近年来,国内各类桶混助剂品牌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桶混助剂市场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成为了农资行业近年来最大的增量市场之一。
正如桂林集琦生化董事长郭正在采访时所说,虽然桶混助剂很火,但是要真正到达终端用户,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市场普及,这需要很多企业和经销商共同参与,一起把赛道做宽。
与此同时,桶混助剂产品不存在抗药性,生命周期较长,参与者众多,也使得桶混助剂的市场普及速度加快,这对于桶混助剂行业所有参与者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未来,随着农药利用率不断提升,桶混助剂的市场只会更加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