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农资大零售:行业“搅屎棍”,还是破局先锋?
当 “富美、门金、丰喆” 被同行骂作 “搅屎棍”,当农资大零售引发全网关注,这场农资届的 “腥风血雨”,早已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而是一场关乎利益重构、模式颠覆的生死博弈。
近日,有人发视频表示:“真是瞎整!富美、门金、丰喆,你们不要瞎搞,你们三就是农资行业的搅屎棍!农资大零售就不是什么新物种,农资大零售不是形式上的大,不是场地大,而是销量大的零售,才称得上农资大零售!夫妻店几十平门店,年销售1000万以上,就是妥妥的成功的农资大零售!
网友评论:
“农资大零售只是钓鱼打窝,广撒鱼饵。等小型零售店关门大吉以后,就是收网时刻!”
“让它们把明牌产品价格打下来。净搞些小厂定做产品!这叫良心商家?”
“他们是挣培训费的,说白了就是传销”
“都是为了混口饭而已,没谁对谁错,被卷死的都是错的。”
“点赞的都开农资店的,农资暴利,农民买单。人家卖的便宜好用就行,别管什么品牌,品牌有用吗?薄利多销有错吗?”
农资大零售的低价策略,先伤同行,再伤自己,最后是行业生态。但站在消费者角度,谁又能拒绝实惠?这场价格战,本就是一场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疯狂豪赌。
有一个新疆的经销商说:“我们这ZF都来搞死了,短视频上来就报价,建群直接发价格表,就这价格你们谁能卖给农户?都来看看,新疆生意多难做!”
新疆经销商的控诉,道出了传统农资人的无奈与愤怒。短视频报价、社群发价表,看似荒诞,实则是市场倒逼行业透明化的极端表现。当价格不再是秘密,那些固守传统的商家,要么跟上节奏,要么被时代抛弃。
丰喆农资的闫森曾经感叹:“我们周边最可怕的是什么?农户平时聊天的话题都是我们,以前生意好的农资店都被抛之脑后了,热点,传统农资店找不到,不被农户所关注了……”
就像闫森说的 “农户话题全是我们”,这种流量虹吸效应,既成就了大零售的热度,也让传统商家彻底边缘化。但当 “热点” 变成 “烧钱游戏”,普通农资店玩得起吗?
农资电商,曾经被誉为农资行业最大的“搅屎棍”!如今农资大零售,再一次被骂“搅屎棍”。
农资大零售是不是“搅屎棍”?答案取决于你站在哪一边。对于消费者,它是打破暴利的 “英雄”;对于传统从业者,它是抢夺饭碗的 “恶徒”;而对于行业本身,它更像是一剂猛药,虽有副作用,却能逼出行业转型的内生动力。只是这剂药太猛,有人受益,有人遭殃,骂声与争议,不过是变革阵痛的必然回响。
农资大零售的崛起,其实是在告诉所有人:品牌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品牌是万万不能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定义你的品牌。是靠价格战维持的“廉价品牌”,还是靠品质和服务赢得的“口碑品牌”?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这场农资界的变革风暴,最终将吹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