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农如何轻松管理300亩地?

作者:一条农资 2025/7/4 14:50:34
数字化浪潮涌动,广袤乡村有啥变化?当农户遇上数字化农服,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不仅是个体农民的新体验,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生动注脚。近日,在河北磁县的麦田里,62岁的种粮大户李春岭掏出手机,熟练地操作着,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农田的墒情数据与庄稼的长势情况。几年前,他将300亩地托管给当地一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后,便告别了“靠经验估摸着种地”的传统模式,成为农业现代化浪潮中的一员。这一转变不仅

数字化浪潮涌动,广袤乡村有啥变化?当农户遇上数字化农服,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不仅是个体农民的新体验,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生动注脚。

近日,在河北磁县的麦田里,62岁的种粮大户李春岭掏出手机,熟练地操作着,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农田的墒情数据与庄稼的长势情况。几年前,他将300亩地托管给当地一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后,便告别了“靠经验估摸着种地”的传统模式,成为农业现代化浪潮中的一员。这一转变不仅是耕作方式的升级,更是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已有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年服务面积突破21.4亿亩次。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的要求,彰显了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面对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现实挑战,“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命题正在通过“专业农服公司+数字化赋能”的模式得到破解。从“经验种田”到“数据种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单点服务”到“协同共享”,数字化农服正引领着我国农业迈向全新的发展阶段。

数字化农服带来的首先是技术层面的深刻革新。几年前,李春岭还对数字化农服望而却步,觉得这些高科技离自己太过遥远。现如今,他只需打开手机APP,就能轻松掌握田间土壤湿度、养分含量以及病虫害情况。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让播种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大大提高了播种质量和效率。无人机航拍技术精准预测产量,为农户种植提供科学决策指导。这些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场景,如今已实实在在地走进田间。在科技的助力下,农业生产摆脱了传统模式的重重束缚,变得更加精准、高效,让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

更深层次看,数字化农服正在重构农业生产关系。以磁县这家农服公司的APP系统网络图为例,每个闪烁的光点背后,都是像李春岭这样的农户,他们正在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转变为“指尖种田”的新农人。数字化农服打破了传统小农经济信息闭塞、孤立、各自为战的状态,不仅让农户轻松获取土壤墒情、作物长势预警等共享数据,还能及时获取市场行情、种植技术等信息,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专业化农服公司充当着技术落地的桥梁,让先进农业技术真正“沉”到田间地头,并转化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降本增效”成为数字化农服带来的最直观成果。农民在享受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切实感受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2024年,磁县农业交出亮眼成绩单:被专业农服公司托管的120亩高产示范方玉米实打实收产量达每亩915.38公斤,加上小麦实打实收每亩861.5公斤,突破亩产“吨半粮”目标。

实际上,数字化农服带来的不只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更是观念的革新。数字农服不仅为农户带来便捷,更显著提升了其经济收益,降低了生产经营风险。农民从最初对新技术的陌生与畏惧,逐渐转变为接受并熟练运用,最终成为科技种田的受益者。这种转变让他们看到了农业的新希望,也让更多年轻人看到了农业的潜力,愿意投身其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在“吨半粮”时代,数字化农服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之路,既需要政策引领,也需要市场活力;既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服务落地。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农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中国人的饭碗必将牢牢端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