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香附子效果突出的氯吡嘧磺隆,可应用多种作物,为啥前途堪忧?
01
恶性杂草香附子,成农民除草难题
香附子,为莎草科植物,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在大部分地区,香附子已经成为危害水田和旱田作物的主要杂草。
在农田内发生危害时,虽然灭草松、2甲4氯、草甘膦、甲咪唑烟酸及氯吡嘧磺隆等对香附子都具有一定的防效,但不是除草不彻底(灭草松对四叶期以上杂草防效差),就是对农田作物风险大(2甲4氯仅限在玉米田使用),又或者易造成除草剂残留,对下茬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草甘膦、甲咪唑烟酸残效期较长)等诸多负面作用。
因此,田间香附子也一跃成为当代比较难防治的恶性杂草。
即便是当前,农田香附子防治也是困扰农民朋友的主要难题。
如果非要在瘸子里面挑个将军,在诸多防治香附子除草剂中,效果最直接、除草最彻底、农田应用相对较宽的,就属氯吡嘧磺隆了。
那么,氯吡嘧磺隆是凭什么从诸多除草剂中脱颖而出的呢?在其身上,又有哪些除草特点呢?
02
氯吡嘧磺隆防治香附子有哪些优势
①内吸除草,效果直接彻底
氯吡嘧磺隆具有很好的内吸除草作用,施药后,香附子很快能停止生长,但距离杂草彻底死亡,还要等待20天左右(受气候及生长环境影响,彻底死草时间有一定偏差),这是内吸性除草剂的特性,药液从吸收到破坏杂草根系组织,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
而内吸性除草剂最大的特点,便是斩草除根,杂草吸收后不易反弹。
②安全作物较多
农田除草,最需要面对的事情,就是除草剂对农作物的安全程度。
如烟嘧磺隆对玉米苗期较为安全,但在其它农作物田间应用,就容易造成药害。
草铵膦虽然可以用于玉米田苗后定向除草,但稍有不慎,同样会对玉米造成药害风险。
所以,农田苗后除草剂应用越广泛,市场应用面就越宽。
在防治田间香附子方面,氯吡嘧磺隆除被用于玉米田防治大龄香附子外,还被广泛用于水稻、番茄、甘蔗、红薯及部分中药材田间香附子的铲除。
③用量小,对环境安全
氯吡嘧磺隆属磺酰脲类除草剂,和苯磺隆、砜嘧磺隆、氟唑磺隆及苄嘧磺隆等同属一个大家族,而磺酰脲类除草剂都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较小的用量,即可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
如采取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颗粒剂防治玉米田杂草,每亩只需3-5克即可。
03
氯吡嘧磺隆的应用与硬伤
氯吡嘧磺隆主要以内吸传导的方式来达到防治杂草的目的,药液在接触到杂草叶片后,能被茎叶吸收,从而通过细胞传导向根部组织传导,阻碍杂草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杂草生长机能受阻,以防治香附子举例,中毒症状表现为:叶部幼嫩组织先行发黄(新叶部分),并抑制植株继续生长,继而通过内吸传导,致使根部坏死。
其实,由于氯吡嘧磺隆防治香附子的特效性,以至于让人们忽略了它的其他方面的除草功效,如苍耳、鸭趾草、反枝苋、马泡秧等农田常见杂草,氯吡嘧磺隆也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与含有安全剂的烟嘧磺隆+莠去津一起使用,可显著提高杀草速度及杀草谱。
只是,氯吡嘧磺隆虽好,但有个致命的硬伤,就是对下茬作物的安全性,这也是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共性。
农民朋友在使用氯吡嘧磺隆除草时,首先要做好下茬作物的计划,在施药后,需间隔两个月才能种植麦类作物,这在黄淮海冬夏玉米种植区,使用氯吡嘧磺隆除草,并不会影响冬小麦的生长。
但种植棉花,需间隔3个月;种植花生,需间隔6个月;种植瓜类作物及部分豆科作物,需间隔9个月以上;种植辣椒、茄子、萝卜等作物,需间隔10-12个月;种植白菜、胡萝卜,需间隔15个月;种植菠菜,需间隔两年以上。
随着氯吡嘧磺隆的不断推广应用,因农药残留所导致的下茬作物药害问题频频出现,这也为这个颇具前景的除草剂,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