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寡糖素,新势力品类的增量核爆点?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内容团队 2025/10/9 10:24:59
氨基寡糖素(又称壳寡糖)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近年来在农业领域迅速走红,市场持续高热,正加速从“小众生物农药”成长为“绿色农业刚需品”,成为企业破卷的新势力品类的增量核爆点。新势力品类里的“多面手”氨基寡糖素是以深海雪蟹壳/虾壳为基础原料,经过脱钙、脱蛋白、脱乙酰基生产工艺提取制备成壳聚糖,再通过生物酶解技术,降解得到小分子糖链聚合物,聚合度在2-7之间。由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

氨基寡糖素(又称壳寡糖)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近年来在农业领域迅速走红,市场持续高热,正加速从“小众生物农药”成长为“绿色农业刚需品”,成为企业破卷的新势力品类的增量核爆点。


新势力品类里的“多面手”


氨基寡糖素是以深海雪蟹壳/虾壳为基础原料,经过脱钙、脱蛋白、脱乙酰基生产工艺提取制备成壳聚糖,再通过生物酶解技术,降解得到小分子糖链聚合物,聚合度在2-7之间。由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具有分子量小,水溶性好活性高,快速被植物吸收等特点。

氨基寡糖素是自然界中唯一一种带正电荷的碱性多糖,具有非常独特的生物功能。

氨基寡糖素对提高植物免疫力,效果突出,具有防病抗病提质增产的功能,对治疗病毒病、抑制根结线虫、抗逆(寒害、冻害、僵苗、黄叶)、解药害、促生长、去残留、保花保果、修复伤口、养根生根护根等效果明显。

作用机理:正电荷抑菌。氨基寡糖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碱性多糖,由2-7糖链组成,分子量1000-1200之间,带有大量的正电荷氨基分子,能与真菌、细菌、病毒的蛋白酶(带负电荷)络合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长繁殖,降低病菌对植物的侵染。

作用机理2:糖链诱导免疫。氨基寡糖素是由2-6个糖链组成,分子量在1000-1200之间,能进入植物细胞,诱导植物产生免疫系统,从而达到防病抗病提质增产的作用。

在农业领域兼具杀菌、抗病毒、防治线虫、促生长、土壤改良等多重功能,符合绿色农业发展趋势,可以说,氨基寡糖素是当前农药细分新势力品类里的“多面手”,更是谋求新增量核爆点。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氨基寡糖素的火热首先体现在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上。

氨基寡糖素作为生物农药,具有低毒、环境友好等特点,符合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同时除了传统的农业领域,氨基寡糖素在果蔬保鲜、土壤改良、种子处理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拓展,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空间,市场规模近年来也呈现出火热的增长趋势。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氨基寡糖素市场规模约为9500万元,消费量为190吨。2013年,市场规模增长至1.42亿元,需求量约258吨。2017年后至今,氨基寡糖素需求持续增长,成为生物农药领域的热门产品。


产品登记持续飙升


氨基寡糖素的火热其次体现在登记上的持续飙升。

1999年河北嘉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先获得氨基寡糖素制剂的临时登记,登记的产品为0.5%水剂。制剂登记数量总体呈较为稳健的上升趋势,正式产品登记数量从2012年起显著增加,攀升到9个,获得证件的高峰时间是2013-2018年,达64个,2019年产品回调后,2020年、2021年产品登记再次进入上升通道。

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2025年8月13日,我国批准登记的氨基寡糖素在有效期内的产品共计161个,其中原药/母药3个,制剂158个,登记持续飙升。有效成分含量从0.5%—52%不等,主要类别有杀菌剂、植物诱抗剂、植调剂。其中杀菌剂登记产品有102个,植物诱抗剂31个,植调剂有14个,杀线虫剂13个。

图片

行业将进入发展的“黄金十年”


从实验室里的一瓶“壳寡糖溶液”,到田间地头的“增产神器”,氨基寡糖素的崛起,本质上是中国农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转型的缩影。

氨基寡糖素既解决了传统农药“高残留、易抗药”的痛点,满足了农户“增产提质”的核心诉求,更契合了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迫切需求。

站在2025年的节点,氨基寡糖素的火爆仍在延续,但行业已进入“分化期”——技术、资本、渠道的差距将被放大,未来的竞争将围绕以下三大方向展开:技术迭代上将从“粗放降解”到“精准合成”,市场延伸上将从“经济作物”到“大田作物”,模式升级上将从“单一药剂”到“增产增收的解决方案”。

而具备雄厚原药研发生产优势的钟祥一品红无疑将是这个赛道上最具实力的领跑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