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稳基 绿色转型——氮肥行业“十四五”答卷与“十五五”方向
作者:农资导报 丁佳惠
2025/11/5 9:55:30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氮肥行业的平稳运行,既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压舱石”,也是稳定工业产业链根基的“动力源”。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交汇点,氮肥行业交出怎样的成绩单?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度重构、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的当下,氮肥行业未来又该如何突破发展瓶颈、迈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给出了答案。成效亮眼:“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蓝图底色更浓“十四五”开局以来,氮肥行业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氮肥行业的平稳运行,既是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压舱石”,也是稳定工业产业链根基的“动力源”。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交汇点,氮肥行业交出怎样的成绩单?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度重构、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的当下,氮肥行业未来又该如何突破发展瓶颈、迈向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给出了答案。“十四五”开局以来,氮肥行业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多个领域成效突出,高质量发展“成色”持续加厚,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筑牢了产业支撑。从具体发展成效来看,“十四五”期间,我国氮肥消费需求增长,下游工业与农业两大应用领域消费量均实现提升。而在总量供给上,“十四五”以来,我国氮肥产量维持小幅增长态势,圆满完成保供任务,为下游需求提供稳定保障。在结构调整上,行业持续深化转型并收获新突破——原料结构更趋合理,产品矩阵不断优化,装置大型化与生产集约化水平同步提升,多套世界级规模氮肥装置成功投运,60万吨/年合成氨、百万吨级尿素装置落地见效,大型企业集团数量进一步扩容,产业集中度持续增强。技术创新层面,行业自主研发能力再上新台阶,一批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加速涌现。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煤气化技术在大型化、高效化、低能耗化、煤种适应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6.5兆帕3500吨级半废锅粉煤气化技术、全废锅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复叠制冷的低温甲醇洗技术、第三代高效合成及低能耗尿素技术、动态绿氨合成技术等重大标志性成果加速涌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在绿色发展维度,行业综合能耗水平稳步下降,绿色合成氨项目布局加速推进,低碳转型步伐持续加快,绿色发展底色愈发鲜明。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的系列关键数据,直观呈现了我国氮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在产业规模上,2024年,我国合成氨产能、产量分别达7712万吨/年、7308万吨,较2020年分别增长15.5%、24.2%;尿素产能、产量分别为6919万吨/年、6724万吨,较2020年分别增长4.3%、19.6%;氮肥产量(折纯氮)达4926万吨,较2020年增长22%,规模优势持续巩固。在原料结构方面,截至2024年,采用新型煤气化技术的合成氨产能占比升至59.7%,较2020年提升13.6个百分点;而常压间歇煤气化技术的合成氨产能占比较2020年下降15.3个百分点,技术迭代升级步伐加快。在产品结构方面,截至2024年,高效尿素产能达3170万吨/年,占尿素总产能的46.5%;产量543万吨(占比8.1%),较2020年增长86%。高效水溶性肥料产量223万吨,较2020年激增150%,产品以大量元素水溶肥、中量元素水溶肥、UAN(尿素硝酸铵溶液)、水溶性复合肥为主。同时,氮肥利用率提升至43%,较2020年提高2.8个百分点,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优化。在规模化与集约化水平方面,2024年,产能50万吨/年以上的合成氨企业达42家(总产能3363万吨/年,较2020年增长19.6%),同规模尿素企业达68家(总产能5943万吨/年,较2020年增长9.1%);行业大型企业集团数量增多,合成氨、尿素产能超百万吨的企业分别达20家、24家,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在能耗水平方面,“十四五”期间,全行业吨氨产品综合能耗降至1237千克标煤,较“十三五”末下降4%,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凸显。在下游消费方面,2024年氮肥表观消费量3882万吨(“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4.2%),其中农业消费2716万吨(年均增速3.8%)、工业消费1166万吨(年均增速5.3%)。“十四五”期间,氮肥工业消费多元化增长,己内酰胺、人造板、三聚氰胺、锅炉烟气脱硝、车用尿素等领域对合成氨、尿素的需求增长显著,2024年两者工业消费量分别达1683万吨、2178万吨,占各自消费总量的24%、33%。“十四五”期间,紧扣氮肥行业发展痛点与转型关键,国家层面密集出台覆盖能效约束、产业升级、设备迭代等多维重磅政策,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通过盘点核心政策举措,可以从政策导向中解码产业未来走势,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晰方向参考。“能效约束”与“节能降碳”是“十四五”氮肥行业政策的核心聚焦领域。2021年作为政策布局开篇之年,率先奠定行业绿色转型基调。10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并同步出台《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从顶层设计上为行业划定节能降碳总体方向与实施路径;11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迅速落地,明确行业能效“标杆”与“基准”双标准,倒逼行业从“被动减排”向“主动提效”转变。此后政策持续深化细化,形成全周期指引。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为企业提供可落地的技术路径;2023年6月,《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结合行业发展动态更新标准,进一步拉高绿色门槛;2024年政策力度再升级,5月《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近两年具体降碳目标与任务,8月《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更将氮肥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双控”体系,以制度刚性确保低碳转型不走样。“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是贯穿氮肥行业政策的核心底色。2022年4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氮肥行业纳入石化化工产业升级整体规划,明确以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展重点;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出台《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10月工信部发布《合成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9月,《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发布。在老旧生产设备迭代方面,国务院、国家发改委接连发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相继发布,加速氮肥行业老旧生产设备迭代。系列政策的发布形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闭环。“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阶段,更是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窗口期。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提出,氮肥行业需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核心特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破发展瓶颈、聚焦关键任务,全力推进技术创新、绿色转型与效益提升,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首先,氮肥行业要牢牢锚定“双碳”目标,推进节能降碳各项工作。要紧抓政策机遇,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和节能设备,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值得关注的是,合成氨作为化工行业重点产品,是下阶段碳市场扩容的重点研究对象。行业要积极响应国家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要求,做好碳核算、碳足迹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碳排放计量能力,落实应对碳市场扩容的基础准备工作。其次,氮肥行业应努力破除“内卷式”竞争,避免行业陷入供需失衡。2024年以来,氮肥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利润空间受损甚至亏损,但新产能却不断涌现。全行业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严格遵循国家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能耗“双控”及产业政策等刚性约束,坚持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坚决遏制低效重复建设,推动行业供需格局向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迈进。再次,氮肥行业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行业应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与应用,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完善“产学研用”人才共育机制,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攻坚力量。同时,要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部署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能效管控平台,实现工艺优化、设备预测性维护与能源梯级利用的智能协同;应用AI算法优化各工段操作参数;打造数字孪生工厂,实现工艺模拟与安全预警。此外,积极探索行业可再生能源替代路径,提高绿电使用比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绿氢替代以及绿氢制备、绿色合成氨项目。同时,行业应时刻绷紧安全之弦,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各企业要严格构建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体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一方面要强化源头管控,建立对工艺装置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先进智能化手段实现高危工艺参数实时监测与异常工况自动联锁。此外,还可以开发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异常模拟预警系统,定期开展多种意外场景应急实战演练,切实将安全基因植入企业运营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