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技巧:施肥多久才能被吸收
肥料施肥后被吸收的时间因肥料种类、施肥方式、土壤条件和作物生长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化肥
氮肥
尿素:在土壤中需要经过脲酶的水解作用转化为铵态氮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在适宜的温度(20- 30℃)和湿度条件下,这个转化过程一般需要 3 - 7 天,转化后的铵态氮可较快被植物吸收利用。
铵态氮肥(如硫酸铵、氯化铵等):施入土壤后,能较快地被土壤胶体吸附,一部分可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通常在施肥后 1 - 2 天内就可以被作物吸收,但如果土壤呈碱性,铵态氮易挥发损失。
磷肥
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其中的磷酸根离子能较快地被土壤吸附或与土壤中的钙、铁、铝等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在土壤条件适宜(如 pH 值在 6 - 7 之间)的情况下,部分水溶性磷可在1 周左右被作物吸收,但土壤固定作用会使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一般只有10% - 25%。
枸溶性磷肥(如钙镁磷肥):在土壤中的溶解速度较慢,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化和酸解过程才能释放出有效磷供作物吸收,一般需要2 - 3 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硫酸钾、氯化钾等:在土壤中移动性相对较强,容易被土壤溶液溶解,通常在施肥后1 - 2 天就可以被作物吸收,但如果土壤质地黏重,钾离子的移动性会受到限制,吸收速度可能会减慢。
有机肥
腐熟有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等):有机肥中的养分释放速度较慢,其中的氮、磷、钾等养分需要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矿化作用才能被作物吸收。一般来说,在施用后的1 - 2 周内,有机肥中的部分速效养分(如铵态氮等)可以开始被作物吸收,而大部分养分的释放和被吸收过程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整个作物生长季节。
施肥方式
叶面施肥:叶面肥可以直接被作物叶片吸收,一般在喷施后的数小时到 1 - 2 天内就可以被作物吸收利用,例如,泰博光合出品的特种叶面肥,在喷施后4-6小时内,作物就可以吸收大部分有效成分。
土壤施肥:土壤施肥后,肥料需要在土壤中扩散、迁移到根系周围,并经过根系的吸收作用才能进入植物体内。这个过程相对较慢,如上述化肥和有机肥在土壤中被吸收的时间。
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砂质土壤通气性好、保肥性差,肥料在砂质土壤中容易流失,但也容易被作物吸收,吸收速度相对较快;黏质土壤保肥性好,但通气性较差,肥料在黏质土壤中的扩散速度慢,作物吸收肥料的速度也相对较慢。
土壤温度:温度对肥料的分解、转化和根系的吸收功能都有影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微生物活动越旺盛,肥料的分解和转化速度越快,根系的吸收功能也越强。例如,在低温(5-10℃)条件下,微生物活性降低,肥料的分解和转化速度明显减慢,作物对肥料的吸收也会延迟;而在20 - 30℃的温度条件下,肥料的吸收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土壤湿度: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利于肥料的溶解、扩散和根系对肥料的吸收。土壤过干,肥料难以溶解和扩散,根系的吸收功能也会受到抑制;土壤过湿,可能会导致肥料流失,影响作物对肥料的吸收。一般来说,保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 - 80% 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