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实用种植技术
环境要求
温度
三七是一种喜温暖的植物,生长适宜温度为 18 - 2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三七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当温度低于 8℃时,三七易受冻害,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例如,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如果没有适当的保温措施,三七的地上部分可能会枯萎。而当温度高于 30℃时,三七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因为高温可能会导致植株水分过度蒸发、呼吸作用过强等问题。
光照
三七属于阴生植物,对光照比较敏感。它生长需要适当的遮荫,荫蔽度一般以 70% - 80% 为宜。在自然环境中,三七通常生长在林下等有一定遮荫条件的地方。如果光照过强,会使三七的叶片灼伤,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但如果光照过弱,又会使三七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不足,同样不利于其生长。所以在人工种植时,需要搭建遮阳棚来调节光照强度。
水分
三七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土壤含水量以 20% - 30% 较为合适。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在干旱环境下,三七的叶片会发黄、枯萎,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而如果土壤积水,会导致根部缺氧,引发根腐病等病害,进而使植株死亡。所以在种植三七时,要注意做好灌溉和排水系统,保证土壤湿度的稳定。
海拔与地形
三七适宜种植在海拔 1200 - 1800 米的山区。这个海拔区域的气候相对凉爽,空气湿度较大,符合三七生长对温湿度的要求。地形方面,最好选择坡度在 5 - 15 度的缓坡地,这样有利于排水,避免积水对三七造成危害。同时,缓坡地的土壤通气性较好,也有利于三七根系的生长。
土壤条件
三七适合种植在疏松、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中,pH 值一般在 5.5 - 7 之间。红壤或棕红壤比较符合要求。疏松的土壤有利于三七根系的生长和呼吸,使其能够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肥沃的土壤可以为三七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保证植株的茁壮成长。如果土壤质地黏重、通气性差或者肥力不足,都会对三七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选地与整地
环境要求
三七喜温暖而阴湿的环境,怕严寒和酷暑,也畏多水。生长适宜温度为 18 - 25℃,土壤含水量以 20% - 30% 为宜。三七对光照敏感,一般需要遮荫,荫蔽度以 70% - 80% 为佳。
海拔高度一般在 1200 - 1800 米的山区较为合适,该区域气候凉爽,空气湿度较大,有利于三七生长。
土壤选择
三七适宜种植在疏松、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中,pH 值一般在 5.5 - 7 之间。土壤以红壤或棕红壤为好,要求排水良好,避免选择容易积水的低洼地。
整地
在前作收获后,需要翻耕土地,深度为 20 - 30 厘米。翻耕后,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3000 - 5000 千克,如猪粪、牛粪等,以及过磷酸钙 50 千克左右作为基肥。然后将土壤耙细、整平,做成宽 1.2 - 1.4 米,高 20 - 30 厘米的畦,畦沟宽 30 - 40 厘米,方便排水和田间操作。
种子处理与播种
种子选择
要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三年生三七所结的种子。种子一般在 11 - 12 月成熟,当果实变为深红色时即可采收。
种子处理
采收后的种子不能立即播种,需要经过处理。将种子用 1:1000 的多菌灵溶液浸泡 10 - 15 分钟,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接着把种子放在湿润的沙子中进行层积处理,沙子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层积温度保持在 15 - 20℃,经过 70 - 90 天,种子即可裂口发芽。
播种时间与方法
一般在 12 月至次年 1 月播种。播种方法主要有条播和点播。
条播:在畦面上按行距 6 - 7 厘米开浅沟,沟深 1 - 1.5 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然后覆盖一层薄土,厚度约 1 厘米,每亩用种量为 25 - 30 千克。
点播:按株行距 5×6 厘米进行点播,每穴放种子 1 - 2 粒,覆盖薄土后轻轻压实,每亩用种量约 15 - 20 千克。
移栽
移栽时间
三七苗一般在 12 月至次年 1 月进行移栽,此时气温较低,有利于三七苗的成活。
移栽方法
移栽前,将三七苗小心挖出,避免损伤根系。在畦面上按株行距 15×20 厘米挖穴,穴深 5 - 7 厘米。将三七苗放入穴中,使根系舒展,然后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
遮荫与调光
三七生长需要搭棚遮荫。一般采用遮阳网或竹帘进行遮荫,根据三七不同生长阶段和光照强度调节遮荫度。在幼苗期,荫蔽度可以稍高,达到 80% 左右;随着三七生长,可适当降低荫蔽度到 70% 左右,以保证三七能获得适宜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中耕除草
三七生长期间,要经常进行中耕除草。中耕深度不宜过深,一般 3 - 5 厘米,以免损伤根系。在幼苗期,杂草容易滋生,每月至少要进行 1 - 2 次除草;成株期,每 2 - 3 个月进行一次中耕除草。
施肥
三七是喜肥植物,除了基肥外,还需要追肥。在展叶期,每亩施入稀薄的人畜粪水 1000 - 1500 千克,或者尿素 5 - 10 千克,促进叶片生长。在现蕾期,每亩施入复合肥 15 - 20 千克,促使植株健壮,提高产量。施肥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直接接触植株,以免烧伤根系。
浇水与排水
三七生长需要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在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一般每隔 7 - 10 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量以湿透土壤但不积水为宜。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以免引起根腐病等病害。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根腐病
农业防治方面,要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土地进行种植,避免连作。在种植前,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如使用石灰氮等消毒剂。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上,发病初期可以用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灌根,每株灌药量约 200 - 300 毫升,每隔 7 - 10 天灌一次,连续灌 2 - 3 次。
炭疽病
农业防治措施包括合理密植,保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及时清除病叶、病茎等病残体,并带出田间销毁,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化学防治可以用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 800 倍液,或 25% 炭特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 3 次。
白粉病
农业防治可以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注意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
化学防治用 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000 - 1500 倍液,或 20% 粉锈宁乳油 1000 - 1500 倍液喷雾,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 3 次。
疫病
农业防治包括选择地势高、排水好的地块种植,及时清理田间积水。
化学防治用 64% 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2% 克露可湿性粉剂 600 - 800 倍液喷雾,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2 - 3 次。
虫害防治
蚜虫
生物防治可以利用蚜虫的天敌,如瓢虫、草蛉等进行防治。在田间释放天敌昆虫,可有效控制蚜虫数量。
化学防治用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 - 2000 倍液,或 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2000 - 3000 倍液喷雾,重点喷施蚜虫聚集的部位。
红蜘蛛
农业防治可以通过加强田间灌溉,增加空气湿度,抑制红蜘蛛的繁殖。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红蜘蛛的栖息地。
化学防治用 20% 螨克乳油 1000 - 1500 倍液,或 1.8% 阿维菌素乳油 3000 - 4000 倍液喷雾,注意要喷到叶片背面,因为红蜘蛛主要聚集在那里。
蛴螬
农业防治可以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深耕翻土,将蛴螬暴露在地表,使其被天敌捕食或被晒死。合理施肥,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因为未腐熟的有机肥会吸引金龟子产卵。
化学防治用 50% 辛硫磷乳油 1000 - 1500 倍液灌根,每株灌药量约 200 - 300 毫升,或者用 3% 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亩 3 - 5 千克拌土撒施。
地老虎
业防治可以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地老虎的产卵场所。用糖醋液(糖、醋、酒、水按 3:4:1:2 的比例配制)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用 90% 敌百虫晶体 1000 倍液,或 50% 辛硫磷乳油 1000 - 1500 倍液灌根或喷雾,也可以在田间撒施毒饵(用麦麸等拌上敌百虫等药剂)诱杀幼虫。
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
三七种植 3 - 4 年后即可采收。一般在秋季 10 - 11 月,此时三七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采收方法
用锄头小心地将三七植株挖出,避免损伤根部。将根部的泥土洗净,然后按大小进行分级。
加工方法
三七根:洗净后的三七根可以直接晒干,称为 “春七”;如果将三七根用油炸至表面微黄,再晒干,称为 “冬七”。“春七” 质量较好。
三七花:在 6 - 8 月,当三七花盛开时进行采收。采收后可以直接晒干或烘干,作为中药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