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涨价潮涌动:行业回暖还是阶段性狂欢?
2025年开春以来,国内农药市场掀起了一场罕见的涨价潮。
继去年利民股份、兴发集团、新安股份、好收成、泰禾国际等多家企业宣布产品调价函之后,2025 年以来泰益欣、利民股份、红太阳股份等代表性企业再次发布产品调价函,引发了市场对农药价格走势的广泛关注,农药市场似乎正站在新一轮涨价风暴的边缘。
而这场涨价潮也引发了业界对“农药行业是否进入复苏周期”的激烈讨论。
五企连发调价函
今年以来,泰益欣、利民股份、红太阳、泰禾国际、安徽辉隆瑞美福连发调价函。
2025 年 2 月 5 日,泰益欣发布重磅涨价通知,考虑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成本上升的影响,经过公司内部的深入研究与决策,泰益欣决定对丹箭阿维菌素和孤剑甲维盐全系列产品价格上调,并将呈持续上涨态势。
2025 年 3 月 28 日,利民股份发布公告,宣布因市场环境变化、需求旺盛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上调代森锰锌、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原药及相关制剂的产品售价,涨幅达到 5%。
2025 年 4 月 10 日,利民股份再次发布公告,从即日起,上调苯醚甲环唑原药及相关制剂的产品售价,上调幅度 10%;上调代森联和丙森锌原药及相关制剂的产品售价,上调幅度 5%。
2025 年 4 月 16 日,红太阳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决定,从即日起,上调百草枯 42% 母药FAO 标准原药及相关制剂的产品售价,上调幅度 5%:上调中间体吡唑酸(K 酸)产品售价,上调至 22.5 万 / 吨。
4月23日,上海泰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发布调价通知函,宣布自 2025 年 4 月 28 日起,6.12日起对2,4-滴原药及系列制剂产品的销售价格进行 5%的上调。对百菌清原药调至3万元 / 吨。
2025 年 6 月 5 日,红太阳股份再次发布调价函,经公司研究决定,97% 氯虫苯甲酰胺产品价格调整至 30 万元 / 吨,限量供应。
2025 年 6 月 5 日,南京红太阳再次发布调价函,将 97% 氯虫苯甲酰胺价格上调至 30 万元 / 吨,并实施限量供应。
6 月 12 日,安徽辉隆瑞美福也发布提价通知,宣布正式启动 97% 氯虫苯甲酰胺产品预售,预售价格 :32 万元 / 吨 ( 含税出厂价 ),供货时间根据预售订单排序发货。
热门品种价格连番上涨
从上述厂家的调价函里我们可以看到,此轮涨价潮里的主角都是阿维菌素、甲维盐、烯草酮、氯虫苯甲酰胺、百菌清、氯氰菊酯等主流热门品种。
2025 年以来,价格持续连涨的农药大宗品种,一定非甲维盐、阿维菌素莫属,进入 6 月,甲维盐、阿维菌素原药价格依旧涨势不减。
中农立华原药显示,截至 6 月 8 日,阿维菌素系列产品上下游库存低位,市场博弈盘整中,阿维菌素精粉厂家排单,渠道变现价格混乱,报到 51.5 万元 / 吨,涨幅高达 48.57%。甲维盐原药厂家排单,报价偏高,渠道前期货源变现需求强,市场博弈中,市场报价 72 万元 / 吨,涨幅达到 46.94%。
截至 6 月 8 日,除草剂拳头产品烯草酮原药货源偏紧,内贸季节已到,叠加出口订单未交付,价格上行,报价 12 万元 / 吨,相比年初的 6.8 万元 / 吨相比,涨幅达 76%。
截至 6 月 8 日,全球第一大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工厂调价且限量供应,有效产能释放偏低,价格上行,市场报价 30 万元 / 吨,相比年初的 21 万元 / 吨,涨幅达到了 32%。
根据百川数据,截至 6 月 15 日,广谱、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市场价格 3.0 万元 / 吨,同比上涨 76%。目前仍在上涨通道中,专家预测本轮价格高点预计超过 3.5 万元。
全球用量最大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之一的氯氰菊酯也从今年春耕开始,因库存低位,成本承压,价格开始逐步上涨。尤其是在中国商务部决定自 2025 年 5月7日起对原产于印度的进口氯氰菊酯实施反倾销措施,征收 48.4%-166.2% 的反倾销税之后,价格也是一直保持高位坚挺运行。中农立华原药显示,截至 6 月8 日,氯氰菊酯原药市场货源紧张,报价 7.4 万元 / 吨,相比去年5.5 万元 / 吨的低位,涨幅达到 35%。
供需失衡是核心驱动因素
此轮涨价潮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
五家企业发布的调价函里都提到涨价的原因是基于“近期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多种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业内人士表示,原材料成本上升和环保投入增加在短期内难以缓解,这将对农药企业的成本构成持续压力。如果企业无法通过内部消化进一步降低成本,涨价可能成为必然选择。而且,随着环保政策的持续收紧,更多的企业可能面临类似的成本增加情况,这可能引发行业内普遍的涨价行为。利民股份、泰益欣、红太阳股份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它们的调价行为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和心理影响,可能会引发其他企业的跟进,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行业的价格上升。
这也意味着,阿维菌素、甲维盐、烯草酮、百菌清、氯虫苯甲酰胺、氯氰菊酯热门品种的此轮涨价潮并非是单一因素驱动的,背后的两大推手总结来说是供需失衡与成本挤压。本质是全球农业产业链剧烈震荡的连锁反应。从原料端到需求端,多重变量正在重塑农药市场格局。
业内人士表示,只要国际市场对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需求持续保持增长态势,而国内生产企业的产能产量限制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阿维菌素、甲维盐价格上涨的趋势大概率将延续。阿维菌素价格短期内会在 51.5万-52 万元 / 吨、甲维盐价格会在 72 万元 / 吨上下浮动;对于相关企业而言,应积极探索提升产能的有效途径,如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等;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动态,把握市场机遇,在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对于农业生产者和相关行业从业者来说,需要提前做好成本规划,以应对阿维菌素、甲维盐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基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大因素的叠加影响来判断,烯草酮 6-7 月价格会涨到 14 万元 / 吨、15 万元 / 吨,甚至更高,7-9 月价格或将保持高位震荡。因为南美大豆种植季 9 月开启,价格高点或将出现在 7 月。先达股份、扬农化工、长青股份、中农联合、泰禾股份、颖泰生物等龙头企业将掌握着更高的市场定价权。
当前氯虫苯甲酰胺价格已站上 30 万元 / 吨的高位,较 2025 年初的 21 万元 / 吨,涨幅 43%,能否突破 40万元 / 吨的历史关口?还要看三大变量的边际变化,即成本端原材料 K 胺价格是否存在“继续冲高”的可能 ;供给端产能释放节奏是否可能超预期;需求端农户用药意愿是否会被高价抑制。在整体产能过剩的基调下,短期价格预期将会维持在 30 万 -35 万元 / 吨,高位震荡为主。
行业回暖只是表象
这轮罕见的,持续涌动的农药涨价潮是行业回暖的信号吗?还是阶段性的价格狂欢呢?
在笔者看来,虽然存在推动农药价格普遍上涨的动力,但农药行业产能过剩的状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涨价的幅度和范围,所以是否会形成一轮全面的涨价风暴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农药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企业需要在考虑成本的同时,关注市场份额和客户关系,过度涨价可能会导致市场份额的流失。另一方面,政策因素也对价格走势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政府部门可能会通过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对农药价格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调控,以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从表面看,此轮涨价潮确实释放了行业复苏的信号,企业订单饱满、库存下降、现金流改善。但深入分析会发现,这轮涨价潮更多是短期成本压力与供需失衡的产物,产业链不同环节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正在加速行业洗牌,诸多结构性矛盾开始集中暴露,而非行业基本面的根本性好转,甚至隐藏着“利润分化”“需求透支”等风险。行业真正的回暖,需要跨越原料自主可控、产品结构升级、应用场景创新三重关卡。对于企业而言,短期涨价带来的利润改善只是“及时雨”,能否真正实现回暖,取决于能否在技术升级、产品创新与全球化布局中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