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转会】杜森处长:化肥减量增效与科学施肥!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组委会 2023/10/28 10:30:5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技术处  杜森(内容源自2023(第三届)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之分论坛——农业绿色与农业应用新技术发展研讨会的主题报告内容) 肥料施用历史悠久,作物生长,农业丰收,肥料作用巨大,贡献巨大。有机肥是支撑中华农耕文明的物质基础,有机肥料具有提供营养、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综合作用,正是依靠有机肥的施用,我国维持了几千年农业产出和土壤养分

图片13.png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技术处  杜森

(内容源自2023(第三届)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大会之分论坛——农业绿色与农业应用新技术发展研讨会的主题报告内容) 

肥料施用历史悠久,作物生长,农业丰收,肥料作用巨大,贡献巨大。有机肥是支撑中华农耕文明的物质基础,有机肥料具有提供营养、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综合作用,正是依靠有机肥的施用,我国维持了几千年农业产出和土壤养分平衡,形成了以有机肥为核心的施肥技术体系。

植物营养学的起源有矿物质营养说和养分归还学说。

矿质营养学说: 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从土壤中带走的矿质养分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化肥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化肥对于粮食安全发挥着无比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区和争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展开了很多化肥科学施肥的研究和全国肥效试验以及土壤普查。。

我国科学施肥的发展——配方施肥。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配方施肥。20世纪80-90年代,全国建立131个优化配方施肥示范县,1700多个县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创新平衡施肥,平衡施肥带动技物结合的模式创新。

21世纪初,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开启科学施肥新纪元。

我国科学施肥的转折点——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图片14.png 

2017年,我国开始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建立核心示范区,每年施用有机肥的面积不少于20000亩(茶叶、设施蔬菜不少于10000亩)。

核心示范区内化肥用量要减少15%以上,有机肥用量要提高20%以上。建立起以市场化运作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形成有机肥施用的长效机制。

2021年,开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经过这多年的创新和发展,我国化肥减量增效目标圆满完成,化肥用量实现零增长到负增长,化肥利用率有效提升。2022年全国化肥用量5079.2万吨(折纯),比2015年减少943.4万吨(折纯),减幅达到15.66%,连续7年实现负增长。

高效施肥技术加快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超过20亿亩次,技术覆盖率达90%。机械深施面积6.5亿亩次,水肥一体化覆盖1.5亿亩耕地,有机肥替代化肥达到5.5亿亩,绿肥施用面积5000万亩。

推广模式不断创新:公益性推广:测土22万个,试验1.5万个,发布配方、发放施肥建议卡。社会化服务:服务组织1.5万个,面积1.26亿亩,智能配肥站、液体加肥站2300多个。信息化指导:“12582”农信通,“浙样施”,全国科学施肥网,测土配方施肥微信公众号。

农企对接:千村万户百企化肥减量增效行动,“五个一”(表、卡、档案、报告、图)。

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施肥新理念:高产、优质、经济、环保。

粮食安全:解决吃饭问题;

提质增效:解决健康问题

节本增效:解决收入问题

绿色发展:解决污染问题。

新时代要进一步深化科学施肥:土壤、作物、肥料协同、大中微量元素配合、有机无机结合。

坚持减量化、科学化原则:在粮食作物上注重“控总量,稳产量”; 在经济作物上注重“减强度,提品质”。

“三新”集成配套——新技术:测、配、产、供、施。打造测土配方施肥2.0版本。

“三新”集成配套——新方式:机械深施、叶面喷施、水肥一体化。

“三新”集成配套——新产品:缓控释肥料、有机肥料、功能性肥料、水溶性肥料。

我们要继续开展和推进化肥多元替代行动和科学施肥宣传培训行动。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下的科学施肥

维持养分平衡和良性循环: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区域平衡。

施肥机械化、轻简化:农机装备、水肥一体化、无人机。

服务专业化、全程化:多元互补、高效协同,全链条、全要素。

肥料产业转型升级:能效提升、养分利用、废弃物回收。

图片15.pn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