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直击陕西农业概况
陕西纵跨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气候带,长江、黄河两大水系流经,按照地貌地域特征分为长城沿线风沙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渭北高原区、关中灌区、汉中盆地和秦巴山区六大农业经济区。
作为国内典型的农业大省,一直以来,陕西农业因其种植面积大、种植结构多样而备受瞩目。
陕西粮食的种植面积较大,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4506.51万亩,其中水稻、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分别为159.08万亩、1432.61万亩、1773.72万亩,主要分布在宝鸡、西安的临潼以及渭南等关中地区。
陕西也是水果种植大省。苹果、梨、柑橘、桃、猕猴桃、葡萄、枣、柿子、杏、石榴、樱桃等水果种植面积1712.47万亩,总产量1973.95万吨。近年来,陕西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对苹果产业“北扩西进”、猕猴桃产业“东扩南移”等方式,实现了果树产业的迅速发展。
说到陕西的水果,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苹果。陕西苹果产量占到了我国苹果产量的四分之一,世界的八分之一。据陕西省统计局数据,2022年,陕西苹果种植面积924.1万亩,挂果面积768万亩,产量1302.71万吨。洛川县、白水县、礼泉县、永寿县、乾县、淳化县、富县、宜川县等都有可观的种植面积。
近几年,受收入水平下降和政策因素的影响,陕西苹果种植面积有所缩减。但是,随之带来的变化是苹果品种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优化,比如瑞阳、瑞雪、瑞香红等新品种在陕北地区种植表现非常好。而且,这几个新品种在消费市场上拥有一定名气,目前处于供小于求的不平衡局面,价格行情良好。2022年,新品种平均收购价高达6—7元/斤,优质果收购价格更是达到15元/斤,远高于普通富士苹果的价格。未来,这些新品种或将改写过去十几年富士苹果“一家独大”的局面。
猕猴桃是陕西的传统优势水果产业之一。从近几年的数据看,陕西猕猴桃产量和面积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据陕西省统计局数据,2022年猕猴桃种植面积99.91万亩,挂果面积88.66万亩,产量138.85万吨。陕西猕猴桃主产区为西安市周至县、宝鸡市眉县、咸阳市武功县。然而,陕西猕猴桃产业还是小户经营为主,生产规模五十亩以上的仅占5%左右,且大多是近几年新发展的。未来提升品质和打造品牌将是陕西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心。
葡萄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作物,陕西也不例外。2022年,陕西葡萄种植面积75.72万亩,这一数字在国内位居前列。陕西葡萄种植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比如西安、渭南等地。2021年西安葡萄产量18.63万吨,渭南45.07万吨,两地区占全省总产量的71.52%。
过去,关中地区葡萄以露天种植为主,葡萄成熟期一旦遇到连绵多雨的天气,极易发生裂果和霉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陕西关中地区葡萄园已大面积推广应用避雨设施栽培技术,避雨栽培显著降低了雨水直接落在葡萄树上引起的病害发生率、裂果率,使葡萄的农药使用量减少60%以上,既显著降低了果品农残含量、减少成本,又可延迟采摘,让葡萄错季上市,大幅提升了销售价格。据不完全统计,葡萄简易避雨栽培、标准化管理、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核心技术,在陕西省累计推广45.8万亩。
除了水果,陕西蔬菜种植面积也很可观,并呈持续增长态势。2021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7.72万亩。其中,高山冷凉蔬菜种植面积145万亩,产量340万吨,分别较2015年增长17.9%和37.1%。蔬菜花色品类不断增加,特色菜、精细菜和设施化生产种类日益丰富,反季节和周年供应能力明显提高。
近年来,陕西设施农业以年均16万亩的增量快速扩张。2020年,陕西设施农业面积36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221万亩,设施食用菌12万亩,设施西甜瓜59万亩,设施水果67万亩,设施花卉3万亩。
同时,马铃薯也是陕西一种值得关注的农作物,是陕西的新星。近几年,陕西马铃薯产业分布向优势产区集中,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快速发展。2021年陕西薯类(以马铃薯和甘薯为主)种植面积保持在500万亩以上。特别是榆林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种植积极性都在持续攀升。目前,榆林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在270万亩左右,主要以菜薯为主,品质好,一般7月底就能收获,价格相对一作区其他地区要高20%左右。
近几年,中药材市场火热,加上中药材农残检测要求更加严格,也是农资企业重点关注的作物。陕西有中药植物3200种,有4700多种植物、动物、矿物中药材,中药资源种类数量排名全国前5位。延胡索、柴胡、丹参、杜仲、山茱萸、天麻、连翘、绞股蓝、酸枣仁、全蝎、麝香等中药材产量居国内前列。截至2021年,陕西中药材种植面积约340万亩,位居全国第四;中药材年产量约90万吨,位居全国第三。
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多样化的种植结构决定了农资市场容量较大。种植户更愿意投入经济作物,特肥产品从经济作物更容易切入市场,如做好技术推广,种植户接受度更高。这就奠定了陕西农资市场蓬勃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