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营销求变:线上营销,能否带来新增长?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赵丹 魏婉新 2023/9/17 9:15:06
线上引流、获客,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模式。 但是在云南,这一模式才刚刚迎来属于它的黄金发展期。 前两年,当有人说到抖音、快手将成为趋势,做不好线上的农资商将很难生存时,总还有人不以为然——明明用传统的营销模式,就可以活得很好,为什么还要去折腾新路线? 但时代总是会变,曾经活得很好的那批人,也开始感受到压力。 传统营销,卷向一切后迷失方向 在互联网时代

线上引流、获客,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模式。

 

但是在云南,这一模式才刚刚迎来属于它的黄金发展期。

 

前两年,当有人说到抖音、快手将成为趋势,做不好线上的农资商将很难生存时,总还有人不以为然——明明用传统的营销模式,就可以活得很好,为什么还要去折腾新路线?

 

但时代总是会变,曾经活得很好的那批人,也开始感受到压力。

 

传统营销,卷向一切后迷失方向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农资行业有一套固定的传统营销三板斧:试验示范、农民会议、店面促销。在云南或许还要加上一条:请客吃饭(客情维护)。

 

“宾川是一个很重视人情的社会,当大家的产品、服务都相差不大的时候,谁跟客户关系好,客户就选谁。”云南天农经贸总经理王靖如是说。

 

的确,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靠着这三板斧,再加上适当的客情维护,就能在云南市场取得不错的营销成果,因为当时大家都在这么做。

 

跟着大部队走,不一定能出彩,但一定不会出错。

 

但是今年到云南去,十个农资商里有八个都在说,今年的农资行业不好做,内卷太严重,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传统的营销路径走不通了。

 

云南冠和农业总经理杨敏认为,云南市场有刚需,蛋糕一直都在,但问题是吃蛋糕的人变多了,电商和传统渠道,都在瓜分这块蛋糕。

 

楚雄昌泰农资总经理周成直言:“以前的模式走不通了,四五个渠道层层加码,没有未来。”所以他正在转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来了,种种问题也就都来了。

 

最先出现的是价格战,你卖10元,我卖8元,你买十赠一,我买十赠二……基础产品没有门槛,谁的价格低,谁的销量就更好。甚至出现了赔钱也要做的渠道商,自己不赚钱不重要,只要能把竞争对手“卷死”就是胜利。

 

卷价格只是初级手段,毕竟有资本有实力支撑长期价格战的企业是少数。更高端的卷,在服务和方案维度。

 

葡萄、柑橘、番茄、叶菜……云南的作物多种多样,发展时间久,传统热门作物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当成熟的方案和技术,领头企业也不在少数。

 

不少渠道商表示,今年会继续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服务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来带给农民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技术与服务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竞争导致的服务过剩,正在稀释着服务的价值。

 

传统营销模式,始终跳不出这“三板斧”的范畴,只能不停地卷产品、卷价格、卷方案、卷服务,甚至卷人情……最后卷向一切,迷失方向。

 

小红书“种草”,能否“种”到农田里?

 

打败你的永远不是同行,而是跨界,这句话在农资营销上也同样适用。

 

正如手机取代相机、外卖痛击方便面一样,云南传统营销最大的冲击不是升级版农民会,而是带来“降维打击”的互联网平台。

 

被冲击得最明显的是农资品的使用者—种植户。

 

在杨敏看来,云南的农民,尤其是新农民,已经从被动变为主动,“原来是被动接受,现在是主动选择。一些经销商觉得市场不好做了,是因为用户变了,而他没有变。”

 

有一部分人落后于变化,就必然有另一部分人跟上了变化。

 

朋友圈、视频号、抖音、快手、头条号等,都是老生常谈的营销阵地,几乎所有有一定规

模的农资商都在布局。如零售店通过朋友圈进行开业宣传,经销商通过技术服务类视频赋能下级门店,生产企业多途径提升品牌知名度等。

 

让笔者吃惊的是,用户以城市年轻女性为主、主打“种草”的小红书,也成为云南农资营销的平台之一。

 

云南金诚种业专注于番茄种苗培育和研发,谈到线上营销规划时,就提到了小红书。被问及运营小红书的原因时,总经理武成勇表示,一方面是希望小红书可以辐射年轻一代的新农民;另一方面是考虑的小红书用户数量多,可以间接影响到种植者。

 

确实,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农民在网络上的活跃度提升、话语权增加,小红书上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自然不能忽视。

 

既然小红书可以,那么微博、豆瓣、B站是不是也可以?线上营销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无限可能。

 

从引流到变现,线上营销潜力无穷

 

即使线下营销越来越难,线上营销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大趋势,但仍有一部分农资商有自己的顾忌:平台运营的逻辑复杂,监管严格,最怕的是投入人力物力后看不到效果。


6-1.jpg

 

事实上,线上营销不是一个短线布局,也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是一种良性循环:账号运营得越好,吸引的流量就越多,获客成本也就越低。

 

以抖音为例,做好定位和搭建的抖音账号,完成初期粉丝和流量积累后,除了自己的固有流量(粉丝)和买流量(抖+推流等),还能获得抖音推送的自然流量。

 

传统线下营销是“一分钱一分货”,每一场会议、示范都需要投入真金白银,投入停止,效果也就停止了。但是在线上,只要内容足够好、更新足够快,就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新粉丝,进而给线下销售引流,一本万利。

 

宾川顺丰农资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总经理张选忠介绍,去年顺丰农资还是以传统营销方式为主,一年的营销费用大概14万元,今年将重心转移至线上,用不到一半的成本取得了比去年更好的宣传效果。

 

降本增效不光是靠省钱省出来的,更是靠经营赚回来的。对农资营销,引流获客只是开始,线下变现才是最终目的。

 

近两年以加盟模式迅速在云南扩张的木戈农业,就通过线上营销获得了实打实的销量和利润。总经理罗丽娟介绍,木戈最近一家加盟店开业时,凭借一张海报在朋友圈和抖音快速传播,通过转发、到店打卡等方式,实现裂变,开业仅一小时就取得了3万元的销售额。

 

在罗丽娟看来,开业引流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通过线上营销动作持续赋能线下门店,将消费者引入社群,转化为门店会员,通过积分、合伙人等方式,让每一位顾客都成为自己的推广员、“活广告”,带来源源不断的销售额。

 

作为一个在云南刚刚进入发展黄金期的营销渠道,线上营销迅速展现出了其独有的优势,同时也有很多潜在价值等待运营者去挖掘。获客后如何留客?如何从千篇一律的技术服务内容中脱颖而出?如何打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