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一铵:出口向好 内销增长动力待激活
自5月出口政策放开后,中国磷酸一铵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出口端持续向好,凭借高位价格优势,带动颗粒产品国内报价攀升,市场走势趋强,产量亦稳步增长;反观内销市场,受原料价格频繁波动及政策指导价格调控影响,交投氛围始终不温不火,市场启动进程缓慢,与火热的出口行情形成鲜明对比。
图1 2024-2025年中国磷酸一铵出口量及出口均价对比图(万吨,美元/吨) |
来源:隆众资讯、海关总署 |
当前,中国11-44颗粒磷酸一铵出口离岸价稳定在580美元/吨左右,较年初上涨90-100美元/吨,涨幅达20%,换算为人民币出厂价已突破4000元/吨。受此价格利好驱动,国内11-44颗粒报价同步上扬。但值得注意的是,生产企业现阶段重心聚焦出口市场,内销渠道近乎停滞,尚未给出内销报价。
数据显示,1-5月国内磷酸一铵累计出口量仅9.12万吨,较去年同期锐减约55万吨。这一显著落差主要归因于今年出口政策调整,直至5月中旬才恢复报检流程。随着出口限制解除,市场预期6月份起出口数据将迎来显著增长,其中长江港出口量预计超过10万吨,6-9月将成为本年度磷酸一铵出口的黄金窗口期。
图2 2024-2025年中国复合肥样本企业MAP月度库存量对比图(万吨) |
来源:隆众资讯 |
据隆众资讯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复合肥样本企业磷酸一铵库存量约30.55万吨,环比大幅增长26.87%,但同比仍微降1.77%。随着夏季肥市场扫尾,复合肥行业开启库存清理模式,众多小型企业陆续进入设备检修阶段,中型企业亦保持低负荷生产状态。当前行业产能利用率仅30.11%,环比下滑1.71%,同比下降3.66%,供应端呈现收缩态势。
市场层面,夏秋交替之际,秋季肥需求尚未全面启动,淡季特征显著,下游采购需求疲软,市场交投活跃度明显不足。虽已有部分小型企业提前开展秋季小麦肥预收工作,但下游客户普遍持观望态度,市场成交量未见明显增长,整体仍依赖刚需支撑。此外,原料价格波动加剧,进一步削弱了复合肥企业的提前备货意愿。综合来看,今年秋季肥市场启动时间或将延迟,复合肥企业对磷酸一铵的采购大概率延续按需补库策略。
综合来看,短期内磷酸一铵市场"外热内冷"的分化格局仍将延续。国际市场方面,尽管需求增速可能趋缓,但供应偏紧的基本面未改,价格料将维持高位运行,企业继续执行出口订单中。而国内市场,受制于淡季需求疲软、原料价格波动及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市场活跃度难有明显改善,价格或保持稳中窄幅波动态势。后续需重点关注原料成本传导效应、秋季肥需求释放进度及政策导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