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服,拼的不是爆发力,而是持久力。可以感觉到的事实就是,一方面,农业社会化服务(以下简称“农服”)已经不再是个高频热词,农服的热度已经慢慢降下来了,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我国农业的每一块土地上。另一方面,农服产业依然向好,农业市场对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多机构看好农服前景。有机构预测,预计至 2026 年,全球 FaaS(Farm as a Service 农业即服务)市场的复合年
可以感觉到的事实就是,一方面,农业社会化服务(以下简称“农服”)已经不再是个高频热词,农服的热度已经慢慢降下来了,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我国农业的每一块土地上。另一方面,农服产业依然向好,农业市场对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多机构看好农服前景。有机构预测,预计至 2026 年,全球 FaaS(Farm as a Service 农业即服务)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 15.3%。笔者和几家农服企业负责人聊“农服企业好像不太爱发声了”这个现象,有农服企业表示,因为农服已经穿越探索阶段到了慢慢成形阶段。这个阶段农服企业拼的已经不是媒体声量,而是切实的模式塑造、复制了。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超过 5.7 亿亩,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经营主体超过 107万家,服务小农户 9100 多万户。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涉及农服板块注册有 225643 家,其中,注册时间在一年内的企业有17395 家。注册农服企业较多的省份依次是山东省、四川省、江苏省、河南省、湖南省、云南省等省份。
另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 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 95%,粮食产量连续 9 年稳定在1.3 万亿斤以上。农服,正让农业赶上时代的脚步,让更多小农户享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的便利,加快融入大农业的脚步。农服是黏性在中间、利润在两端(农资端、产销端)的产业。中间环节“播种、田间管理(施肥 / 浇水 / 植保)、收割”是小农户种植中有直接需求的,而前端的农服如“农业保险(金融贷款)、土地集约(高标准农田 / 深耕深松)、农资(种子 / 拌种肥料 / 农药)、农资(农机租售)”其实在拉动农资的全程销售,就像我们常说的改变了农资销售的单位(原来按袋 / 瓶卖,现在按亩卖),自然有利润。其实,部分平台负责人表示,未来农服的机会应该在后端—收储、品牌打造以及更多延伸至生活产品和服务。虽然大家都知道后端是利润点,即便大多农服平台都推出过自己的甄选农产品,但是目前鲜有平台在这部分实现大盈利。而做农服的服务商们,的确得到了切实的好处。温县裕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乐军向笔者介绍,他们最开始是做种子经销的,目前“半托管 + 全托管”服务 5 万亩大田作物。笔者问目前有无竞争,他笑着介绍,他从平整地开始到提供农资,从田间管理到溢价收购粮食,做的是全链条闭环,走的是订单农业,提供的是溢价服务,不存在竞争。部分区域农服商表示,做农资商的确不如做农服更受人尊重,更赚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常务理事、金丰公社 CEO 姚承纲指出,目前农服存在的痛点有:基层农业服务组织体系建设速度放缓,全产业链农业服务仍在起步阶段 ;农资套餐推广、职业培训、种植技术推广仍有障碍—农产品品质提升有限 ;土壤和环境保护仍然堪忧;农民增收瓶颈—种植成本降低缓慢,农产品订单和产销对接状况仍待提升 ;农业信息化小幅增长,线上农服仍然发展缓慢。如何提升农产品品质?如何保护土壤和环境?如何让农民增收?如何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做文章?各农服组织都有自己的招数。
农服的发展不是对过去流程的修修补补,而是能力(增产技术应用)的迭代与重构。随着农服的发展,很多企业在发展、迭代中成长,各平台农服的模式逐渐成形,逐渐成熟。目前在农资圈的几大平台,如中化农业 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 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金丰公社、丰云农服、丰农控股、北大荒农服等全国性农服平台,基本上都实力非凡(实力不强或者没有实现能力重构的都已经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了)。
首先,几大平台基本上都把重心放在主粮上,毕竟主粮单产提升无论从政策支持层面还是经济增收层面都是重头戏,而一个县有能力、有实力、有意愿服务大田作物的服务商毕竟有限,各平台在该区域的业务必然有交叉 ;其次,几大平台基本上都是背靠母公司强大的农资生产、研发实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都实力强大,能满足作物全产业链经营,而各大企业的优质产品内里差别不是特别大 ;再者,和农资渠道一样,农服渠道在市场上也都属公共资源,哪个平台更有竞争力、更能打动人,渠道就会选择和哪个平台合作。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很重要。其实,一些做部分阶段农服的企业也都做得风生水起,像农博士、极飞、全丰等专业做打药服务的企业,有的已然和综合型的农服平台合作,共同服务于用户。还有很多区域性农服品牌,也都能在各自服务的区域内各自繁荣。和原来不同,现在几家平台基本上不太去做横向的比较,各自都找到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都在做引领的事情。MAP 一直在做引领的事情。自2020 年 起,MAP 每 年 向 社 会 发 布《MAP 绿色发展报告》,全面系统地介绍和展示现代农业服务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成效,分享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经验。《MAP2023 年绿色高质量发展报告》也于今年 5 月发布。报告显示,土地生产效率上MAP较普通农户平均提升15.26%,化肥、农药利用效率平均提升29.66%,亩收益平均高出 16.26%,同时温室气体减排 19.38%。MAP 针对不同作物类型选择核心优势产区,布局 MAP 技术服务中心、MAP 研究与示范农场,将中心作为触点,贴近中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农业技术服务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MAP 通过更高效的种植 (创新的产品与技术,精准施用的技术及工具应用,MAP 全程解决方案推广)、更健康的土壤(厚圃、耕际空间、润土项目)、更繁荣的乡村(集体托管、订单农业)、更可持续的运营(零碳工场、低碳小麦)来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金丰公社从 2019 年开始发布金丰指数—中国现代农业服务发展指数。这个指数完全基于种植业县级基层市场调研得出,洞察了中国现代农业服务面临的一系列潜在趋势和发力方向。(注 :“金丰指数”是一套完全基于种植业县级基层市场调研得出的指数。由全国性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推出,以“现代农业服务发展状况”为测算目标。)
今年,金丰公社依然以增产增收为核心,匹配更专业的上下游农业优质资源,持续补强服务产业链、拓展农服价值。笔者问及金丰公社模式,得知其实金丰公社也并非一种模式,而是在遵循政策导向和种植业现状(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种地如何能赚到钱)上,用服务业思维重构农业社会化分工和分配方式,以土地规模化集约为基础(村集体、合作社等合作)的多元化创新的发展模式。金丰公社是“总社—县社—村社”三级统分运行机制,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的 9.36 万余名会种地的小社长是“多打 200 斤、多收 200 块”的保障。姚承纲介绍,金丰公社的战略转型方向为 :从经营规模扩张到经营质量提升,从探索各类服务到做好增产服务,从资源各自为战到资源集约获益,从形成品牌认知到运用品牌价值。未来,金丰公社将聚焦 1 个核心能力(落实能下地的真服务)、2 个重点目标(农业增产、农民增收)、3 个长期工作(聚资源、建网络、做服务)。丰云农服充分发挥母公司(云图控股)丰富的产业优势与作物营养的技术经验,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丰云农服通过整合优质资源聚焦产业发展,为农户降本增收 ;种、肥、药一体化,集中供应降低生产成本;整合农业金融,解决贷款难题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解决产销难题 ;开发田间管理系统,技术支撑科学种田。丰云农服依托县级服务中心,共建本地化标准化服务 ;发挥技术优势(小麦、水稻、玉米全程高产方案),帮农户科学种地提升收益;种好托管示范田,用增产数据验证服务效果 ;线上线下结合,培训社会化服务专业人才。据丰云农服市场部经理黄婷介绍,丰云农服创新“小农户托管,种植大户服务”模式,以满足多种种植需求。
丰云农服对小农户的服务一般采用“服务组织 + 村集体 + 农户”的模式,依托村集体引导,实现整村推进。而对种植大户则是按需匹配专业服务,帮助其增产增收。据丰农控股集团品牌中心品牌策划总监介绍,丰农控股的农服业务分为几个部分,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多年来,丰农控股围绕涉农全产业链建设了现代农服平台“大丰收”、互联网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平台“天天学农”、AI 病虫草害识别平台“智农”、优质农产品直供平台“丰诚上品”、专注农业科技领域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甲子启航”并建设运营智慧农业研究平台“数智丰农研究院”和互联网种植检测平台“丰创研究院”。同时,丰农控股聚焦农业互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新技术、农业设备高端制造、消费升级等板块,投资布局涉农生态企业 30 余家。丰农控股通过自身完善的涉农配套体系、全产业链协同能力及纵深行业经验,为推进农业农服发展提供落地方案。笔者一直在关注农服,也亲历着各平台发展过程中的探索。
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需要改变从业者的认知,还要解决收益再分配的问题……
好在,发展解决了一切问题;好在,大家都基本上找到了自己平台的服务方向和擅长做的事。
七八年前,大家对农服的模式充满好奇且充满怀疑。
依托母公司的强大背书和实力去做农服,拉长产业链条,且不与民争利(让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合理的收益),让农户增产增收,帮助经销商转型。他们做到了。虽然现在的农服可能还不是最终的模样,但是这一路的探索足以令人起敬。
做难而正确的事。
相信每一个农服平台都会持续打磨、迭代自己的模式,用品质不断壮大自己的平台声势,为我国粮食安全,为农户增产增收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