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共识,行业共振!2025特肥发展大会开启特肥发展新纪元!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内容团队 2025/5/13 9:10:10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关注特肥,最好的时间是2015年,其次是现在!2016年,农资与市场传媒正式召开中国国际特种肥料大会至今,已经十年十年间,无数中国特肥企业在市场的催化下长成了参天大树进入新十年,特肥发展的下一步又将迈向何方?2025年5月11—12日,由农资与市场举办的第十届CIS国际特种肥料发展大会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千余位来自全球各地的行业协会代表、专家老师、优秀企业、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关注特肥,最好的时间是2015年,其次是现在!

2016年,农资与市场传媒正式召开中国国际特种肥料大会

至今,已经十年

十年间,无数中国特肥企业在市场的催化下长成了参天大树

进入新十年,特肥发展的下一步又将迈向何方?


图片

2025年5月11—12日,由农资与市场举办的第十届CIS国际特种肥料发展大会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千余位来自全球各地的行业协会代表、专家老师、优秀企业、主流服务商、种植大户等特肥从业者共聚一堂,见证中国特肥的新十年、新纪元!

图片
图片

本次特肥大会以“新需求,大作为”为主题,由农资与市场传媒主办,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支持。

大会冠名:山东土大厨肥业有限公司

联合主办:上海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晚宴冠名:诸城市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协办:河南领先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大会协办:四川络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沧州高大宏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澳大利亚思索国际有限公司、内蒙古兰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支持:青岛海大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田状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荷兰TNA集团/青岛蒲公英进出口有限公司、青岛瀚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滋育源(山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名岳轩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施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辽宁一亩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芳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聚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世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荷皇生物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河南远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荷兰葆乐施公司、河南神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水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鲸灵海藻生物集团有限公司、麦克斯集团、广东诺尔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必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博沃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东莞林氏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荷兰纽萃沃植物营养公司、山西福邦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沃瑞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国维沃谷农业科技股份公司、天津坤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爱农斯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上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巨鲨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加拿大若朴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嘉美好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爱福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勤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旭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浪之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欧格纳科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瑞菲特生物有限公司、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金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华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集佰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田园沃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佳禾腐植酸有限责任公司、冕宁县天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

联合承办:云南农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天穗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文山七乡农资经贸有限公司、云南四角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金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蜗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昆明佳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德优科技有限公司、玉溪安誉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安喜农业有限公司、云南云莱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昆明达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金早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谷丫肥料(云南)有限公司、云南孜盈经贸有限公司等。

图片

大会致辞

图片

本次大会荣幸邀请到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研究员王德海与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进行开场致辞。

王德海站长代表云南省肥料系统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肥料使用及生产状况,指出云南特色农业对特肥需求强劲。

图片

云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研究员王德海

王德海站长指出,气候类型多样,农作物种类丰富,种植业呈现出设备完善、技术进步的特征,农田水利、交通条件建设完善,特色农业迅猛发展。施肥技术不断提升,水肥一体化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同时,国家对农业发展的要求提高,这些因素都促进了云南特肥需求的加大。

2023年云南化肥使用量约180万吨,排名全国第16,其中磷肥41万吨,钾肥45万吨。中微量元素的钙镁硫分别是1.12万吨、0.43万吨和0.07万吨,还有大量的微量元素使用。尿素、复合肥的使用量分别在200万吨左右。

在生产方面,云南每年生产尿素120万吨,过磷酸钙150万吨,碳酸氢铵1.6万吨,磷酸二铵470万吨。整体来看,磷肥充足,钾肥主要靠外调。

云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活跃,对特肥的需求强劲,充满了市场机遇,欢迎肥料界的各位同仁关注云南、根植云南,共同推进云南农业现代化建设!

图片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

陈生斗会长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特肥产业蓬勃发展,品种、数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长率超过10%。从一个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角度看,他认为目前特肥已经形成了“四特”核心竞争力。

一是特点鲜明。比如,缓控释肥通过生物基膜材技术,能够精准释放养分,利用率提升到60%以上,远远超过传统化肥的利用率,若包膜技术进一步深化,与作物需肥规律同步,利用率还有提升空间。

二是特色突出。海洋功能特肥——鱼蛋白肥料、海藻肥料和极地海洋菌肥料,抗逆增产表现卓越。如海大生物的功能特肥,可以使草莓提早上市10—20天。

三是特效显著。特肥不仅给作物提供营养,还能防病控害、增产增效。比如,生物肥(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可以使粮食作物增产10%~20%,经济作物增产10%~30%,同时还可以提升品质和商品价值。还有,富硒营养剂,可以提高作物品质、利于人体健康,还能延长鲜食水果、蔬菜的保鲜期和货架期。

四是特需适配。譬如,水溶肥料、液体肥料,促进了水肥一体化发展,省工省力、节本增效。土壤调理剂对解决土壤酸化、盐渍化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促根壮苗、保花保果、增甜转色等特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图片

市场趋势与技术前沿

图片


柯炳生:建设农业强国与肥料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

中国农业技术协会理事长柯炳生


在人多地少、资源约束趋紧的国情下,我国农业正面临从“吃得饱”向“吃得好”“效益高”转型的关键期,亟须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突破发展瓶颈。

农业强国的核心内涵与战略定位

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立足“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这也决定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必须聚焦三大核心指标: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形成区别于欧美国家的特色路径。

从战略维度看,农业强国是粮食安全的升级版,是产业兴旺的国际化延伸,是农民增收的根本保障,更是生态保护的必然选择。

迈向农业强国的三大核心挑战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产量、质量、成本”三重约束,大豆、玉米等饲料粮及畜产品是主要缺口,反映出结构性供需失衡。

同时,我国的粮食单产水平仍有提升空间,稻谷、小麦单产与美国、巴西等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小麦、水果等产品因品种技术落后、规模化不足,导致优质产品供给不足,不得不依赖进口。成本劣势削弱竞争力,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普遍高于国际市场。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五大实践路径

破解挑战的关键在于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五大特色业态:

1.大田种植机械化:规模化降本提效

2.园艺生产设施化:集约化提升产能

3.养殖业集约化:智能化提质增效

4.林果业区域化:品牌化激活特色

5.休闲农业特色化:融合化拓展价值

科技与政策双轮驱动:破解服务与机制瓶颈

推广“科技小院”模式:专业硕士长驻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在政策层面,落实“三权分置”土地政策、高标准农田建设、直接补贴等惠农措施,同时鼓励地方创新投融资机制、人才培育模式。


谢建华:补充耕地质量验收与特种肥料需求

图片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原主任

研究员谢建华

改革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

1.我国耕地资源及质量现状

在数量方面总面积较大19.18亿亩(三调),人均面积少不足1.5亩),后备资源缺全国可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1亿亩左右(三普初步调查)。

在质量方面基础地力低退化问题多

在生态方面立地条件差分布不均匀污染超标点位率为19.4%(耕地污染详查)。

2.占补不平衡严重威胁耕地保护红线

一是补充耕地数量不平衡。二是补充耕地质量不平衡。三是补充耕地生态不平衡。

3.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

4改革完善占补平衡管理制度主要措施

统一管理、以补定占、量质并重、稳定利用

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

1.做好农业生产符合性评价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2.严格各类占用耕地质量核算各类补充耕地质量核算。

3.落实补充耕地培肥改良责任技术指导与再评价责任经费保障主体责任。

4.规范“四级把关”

图片

充分发挥特种肥料有效作用

特种肥料=解决特殊问题+满足特殊需求

特种肥料在补充耕地上应用——

(1)快速增碳沃土关键技术。

(2)有机硅功能肥治理盐碱地技术。

(3)松土促根土壤改良技术。

(4)木霉菌联合秸秆还田土壤高效培肥技术。

(5)耕地质量提升“四新”集成技术。



冯卫东:大需求·新作为

图片

农资与市场传媒总编冯卫东

查看演讲全文可点击→《特肥大会演讲实录/冯卫东:2025特肥市场年度发展洞察

全球农业下的大需求

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饮食偏好的转变推动了全球农业肥料市场增长。

而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粮食系统不可持续,健康与营养危机又推动了全球肥料产业持续向“减肥增效”方向推进。

根植于全球农业的大需求,特肥依然是长坡厚雪赛道

特肥必将有新作为

图片

2012—2025年,农资与市场传媒持续聚焦特种肥料14年。

特肥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该聚焦什么?该如何实现特肥的再升级?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再出发?

市场有大需求,我们该有新作为!

增量方法论

1.我们的客户是谁?

不同类型的客户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我们真正的客户是作物。

不同类型作物的需求

图片

2.我们销的是什么?

特定时空条件下,消费者生活中的某项具体任务,即场景=时空条件+任务解决”

而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差异化需求,又使行业呈现大众做规模,小众做不同”的态势。

3.卖高价还是低价?

图片

众多行业的主流价格带正呈现显著的升级态势,这一趋势与传统认知中“价格越低,销量越大”的观念形成鲜明反差。

当然,企业并非单纯追求高端化,而是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围绕主流价格带进行系统性升级。

4.让用户发现我们?

农资与市场传媒利用构建的内容生态(涵盖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杂志、抖音、快手、小程序等),用“引流精准客户+高转化内容”赋能行业!

并为很多企业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品牌塑造,积累了众多成功案例。

图片

特肥的增量核心:客户·场景·价格·声量!

锁定真实客户,引爆需求场景,卡位主流价格,饱和传播攻击!

特肥依然是长坡厚雪赛道,市场永远在变,但本质不变——抓住核心,直面变化,持续进化!


陈清:全球特肥市场前沿技术与市场趋势

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

目前,特种肥料正在往新特肥(新型特种肥料)迈进,新特肥通过生物激活技术与养分增效机制,突破传统化肥的局限性,实现作物提质增效、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全球特肥市场情况

2023年全球特种肥料消费量1770万吨。

图片

20182023年稳定性肥料SNF、水溶性肥料WSF和控释肥料CRF全球消费量(单位:百万吨产品)

欧洲液体肥料市场目前价值51.9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5%。

图片

20202030年欧洲液体肥料市场价值单位:亿美元

特肥的国际区域市场特点

1.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特肥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278.2亿美元增至2032年的488.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3%。亚太地区占比超44%,中国、印度为核心增长极。

2.细分赛道与区域化定制

功能特肥(如着色、抗逆)、作物专用肥(如葡萄、中药材)、区域定制肥(如西北保水型、南方高氮型)成为竞争焦点。北方市场加速崛起,针对盐碱化、干旱等问题的特肥需求激增。

3.服务化与全产业链整合

“卖产品”转向“方案服务”,提供土壤检测、营养方案设计等全程服务。

平台化资源对接推动特肥产业链协同。

亚太地区(2024年占比44.5%),将是增长最快的主导市场,北美地区(约30%)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应用,欧洲地区(约30%)环保政策驱动的成熟市场,南美及中东非洲新兴潜力市场。

市场发展驱动因素与趋势

市场发展驱动因素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农业政策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创新养分增效技术的需求健康作物和优质产品提升的需求新型农业模式适配国际贸易与壁垒

未来发展趋势在于绿色高效化与功能精细化,循环经济与资源高效利用,全球布局与区域化定制,精准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


王辛龙:增值水溶性磷肥的研发应用与发展趋势

图片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王辛龙

水溶性磷肥现状

NPK—TE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生产工艺,化成法制备水溶肥是发展方向。

水溶性磷铵350万吨/年聚磷酸铵10万吨/年国外大规模生产,国内厂家少,未大批量生产;其他大宗水溶性磷源品种——磷酸二氢钾100万吨,磷酸脲10万吨(肥料级)。

低成本生产水溶肥是行业的迫切需求。

中微量元素的增值作用

中微量元素营养作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与作物增产和品质提升密切相关;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增产效果具有区域性;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增产效果具有作物特异性;中微量肥料的施用与土壤健康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图片

为何要实现水溶肥增值?

增效载体类型及功能

图片

“磷矿开采-磷肥生产-磷肥施用”全产业链磷利用率低,磷损失量高!

水溶肥增值思路?

太极阴阳平衡

增值水溶性磷肥的创制

磷肥增效途径:磷与TE的协同(阴阳离子平衡)

1)螯合:锌工铵、铁工铵——促进油菜减磷增效。

2)聚合:聚磷酸铵

3)调合:有机磷铵——氨基酸增值磷铵、腐植酸增值磷铵、氨基酸多糖增值磷铵、氨基酸多糖磷铵、多糖增值水溶肥、氨基酸增值磷酸二氢钾。

4)离合:液体肥——含中微量元素含磷液体肥,含有机小分子含磷液体肥。

配肥规则表

图片

磷肥与农业未来,就是绿色发展。磷资源高效利用,让磷变得更有价值。


Lidia:创新型生物肥料提高园艺和土壤肥力的质量

图片

波兰国家园艺研究所微生物学和根际系主任

LidiaSasPaszt教授


生物肥料是基于有机原料的制剂,包含氨基酸、糖类、维生素、植物激素、酶以及宏微量元素,并富含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菌根真菌、溶磷菌等)。其核心作用为提高矿物质的吸收效率、促进光合作用、改善根际生物化学过程,并提升作物产量与健康品质。

生物肥料可以分为微生物类、有机副产品类、腐植酸类等三大类。

2021年有机肥料市场规模已达591亿美元,预计2028年增至881亿美元;生物肥料细分市场2021年为99.5亿美元,2028年预计达221.3亿美元。

受欧盟化肥使用限制政策驱动,欧洲占全球生物肥料市场的30%,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5亿美元。

为收集保存菌种资源,波兰国家园艺研究生构建了“SYMBIOBANK”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种库,包含总计53000个菌根真菌孢子,3500株功能细菌。

在菌剂的开发与应用方面,研究出菌根真菌能够与植物根系共生,扩大养分吸收面积;溶磷菌与固氮菌能够促进作物增产;联合菌群能够增强作物抗逆性等。

在生物肥料的研发中,生物炭与有机肥料的协同增效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生物炭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吸附能力与持水性,减缓气候变化;富含微生物的生物炭显著提高根际细菌与真菌数量,从而起到固碳与土壤改良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不错的表现,如施用生物炭与菌剂的苹果树根系生长参数提升,桃树果实重量增加,胡萝卜产量增加等。

未来,生物肥料可以在精准施肥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微生物-生物炭复合技术等方面加强开发。


慕康国:生物刺激剂与植保产品的协同增效与应用

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慕康国

生物刺激剂是一种包含某些成分或微生物的物质,通过刺激植物的自然进程,增强其营养吸收效率、抗逆性及作物品质,与营养成分无关。

按功能分为促进生长类、抗逆性增强类及提高作物品质类;按来源包括天然生物刺激剂和合成生物刺激剂。

不同结构的生物刺激剂通过激活植物内源基因或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例如壳聚糖通过诱导植物防御酶(如过氧化物酶)提升抗病性。

生物刺激剂的植保功能及作用机制

图片

植保功能:增强抗逆性、病害防控、促生提质等。

图片

作用机制:激活内源防御;系统性抗性;生理调节。

生物刺激剂与植保产品的协同增效机制

协同增效是指生物刺激剂与农药、肥料组合应用,实现“1+1>2”效果。

对农药的增效作用可以体现在提高药效、延长药效、防止结块、提高稳定性、促进吸收等。

不同种类的生物刺激剂有不同的作用,也会在实践中表现为不同的效果,如活性作用的有抑菌防病、杀虫效果;聚谷氨酸、氨基酸、糖蜜、海藻糖等能作为保护剂;增效剂能起到增加有机、无机营养、提高农药活性等。

生物刺激剂在植物保护中的实际应用

应用领域与案例:

杀虫作用:外源生物刺激素可以增强植物对害虫的防御。

杀菌作用:譬如海藻提取物中的萜类有杀菌、抑菌、防御病虫的效果。

此外,生物刺激剂还有抑病作用、除草作用、缓解药害作用等等。

整体来看,生物刺激剂可以作为控制植物疾病的新的候选物,在控制杂草、杀灭害虫和病原体防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生物刺激剂增加作物的抗逆性、抑病性等功能,与农药良好的耦合,实现对作物健康的双重保障目的。

图片

细分品类技术破垒与应用进阶

图片


张向阳:极地海洋农用微生物的筛选与应用潜力评估

图片

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博士

副教授张向阳

极地海洋微生物是指从南极、北极和深海大洋中采集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具有高耐盐、高耐寡营养、高耐紫外线、高耐温(低温/高温)、高耐旱、高耐酸碱”等7大特性。与常规陆地菌相比,极地海洋菌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代谢多样性,使其成为解决土壤酸化、盐碱化、重茬病害等问题的理想选择。

科研突破:从菌种筛选到技术转化

陈新华团队依托中国大洋科考、南北极科考获取的沉积物和水样,筛选出500余株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的极地海洋微生物,相关成果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所有专利技术已全部转化给土大厨。

目前,土大厨建成行业领先的10万级净化菌种培养室,成为唯一商业化推广极地海洋微生物肥料的企业。

产业应用:从示范验证到市场推广

土大厨产品体系聚焦土壤痛点,推出“调酸消茬680”“降碱化盐986”“改土消茬120”等核心产品,添加十余种南北极科考专利菌种,具备“高耐活、强抑菌、广适应”特性。

在新疆盐碱地棉花种植区、广西酸性土壤茉莉花田区、安徽油菜菌核病试验中,土大厨产品展现出了显著的增产、改善僵苗死棵、减药增效的作用。

图片

2024年土大厨销量同比增长超20倍,成为微生物肥料领域的黑马。

图片

未来规划:构建极地海洋微生物产业生态

陈新华教授团队与土大厨的合作进入深度研发阶段,2025年启动“极地海洋微生物抗菌剂及微生物肥料开发利用”项目,目标每年开发不少于2个新品。

未来,土大厨将依托“极地海洋微生物资源与微生物菌剂研究院”“国家菌种资源库专家工作站”两大平台,打造全球领先的极地海洋微生物肥料研发生产中心,助力“大造中国良田,端牢中国饭碗”的使命。


齐庆振:植物提取物等新质资源入局农资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图片

诸城市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齐庆振

当前,植物提取物产业上游市场饱和,资源利用存在不足,在农业植物营养保护领域应用较少,但提取技术的进步,如酶法提取、超临界提取等,为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浩辰生物的产业实践

浩天药业(浩辰生物母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植物提取领域的专家,在产业链构建上成果显著,例如甜菊糖产业链、黄芩产业链。在肌醇与磷酸二氢钾功能营养产业链方面,不断拓展产能,从诸城到菏泽成武,布局愈发完善,实现了资源的高效转化,构建了从玉米到多种植物营养产品的全产业链。

图片

浩辰生物的各类产品优势突出。

以肌醇为例,实验表明,肌醇对大蒜、小白菜、菜心等作物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还能增强作物抗盐、抗低温能力,提升果实品质和产量。植物源磷酸二氢钾具有植物提取、含肌醇等有机成分、纯度高、工艺先进等优势。乳糖肽则具备促生、抗盐、抗旱等功能,在多地不同作物的试验和应用中效果显著。

2025年发展规划与市场布局

2025年,浩辰生物围绕植物提取物在农资行业的应用,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规划。在市场布局上,依据原料特性、区域特点和作物需求寻找价值场景,划分西北市场(抗盐碱)、北方市场(生根促长)、南方市场(膨果转色)等,精准定位不同市场需求。

图片

在品牌传播和市场推广方面,与农资与市场传媒全年战略合作,借助专业媒体力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启动“植提新势力・百城千店培优”中国行活动,通过举办十场全球创新大会重点发布产品,扶持100多家平台型经销商,借助1000多家农资终端店为植物源磷酸二氢钾代言,全面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饶驰通:合成生物学重塑农业未来

图片

蓝晶微生物首席科学家
饶驰通博士

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未来农业的单产提升需要底层技术创新来驱动

图片

合成生物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方向:

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工程化植物促生根际细菌(EngineeredPGPRs)及其代谢物

海藻糖-6-磷酸为例,有望解决大田作物产量提升瓶颈。

海藻糖-6-磷酸(Trehalose6-Phosphate,T6P)作为植物糖代谢信号分子,是连接「源」与「汇」的关键枢纽。

蓝晶微生物通过合成生物技术首次实现T6P的工业化高效合成。海藻糖-6-磷酸调节蔗糖代谢、调节种子胚胎发育、响应干旱胁迫、响应低温胁迫等。

图片

文献研究证明,内源调控T6P含量可以提高(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产量,外源施用T6P在大田(小麦)试验中显著提产。

蓝晶内部生测,(蔬菜叶面喷施、小麦拌种、水稻浸种等)实测证实了自产T6P的显著提产效果。

合成生物学可谓是生物技术时代的天工开物。

图片

合成生物学以生物质为碳源、以人工开发的微生物为工具,以生物造万物。

图片

蓝晶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研发由自动化和数字化驱动,研发通量和效率先进。

承接了2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合成生物学」专项(2020YFA0906900)、「生物与信息融合」专项(2021YFF1200500)。

蓝晶合成生物技术的功能产物包含:多生菌脂PHA、海藻糖-6-磷酸T6P、高含量聚谷氨酸PGA、依克多因ECT、虾青素AST等。

图片

李广兴:增效技术的创新开发—破解特肥最后一厘米吸收难题

图片

迈图高新材料集团

应用开发工程师李广兴

迈图公司:全球增效助剂领域的创领者

美国迈图是全球增效助剂行业的领先者,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拥有10个研发中心、24个生产基地产品组合涵盖润湿剂、铺展剂、抗泡剂等年销售额达27亿美元。

针对农业痛点,迈图公司与领先作物科学企业展开战略合作,聚焦“喷雾增效”“滴灌增效”“配方增效”三大方向,推出“力透”“杰效丰”等增效助剂系列产品。

特肥吸收效率低下的核心挑战

传统肥料在应用中面临多重瓶颈:土壤板结影响肥料吸收土壤盐渍化制约作物生长;气候条件影响肥料利用率。

这些问题使得肥料在“最后一厘米”的吸收环节受阻要提高肥料利用率,就要从减少肥料流失、促进植物吸收、促进植物生长、保护土壤环境等方面入手。

Silwet增效技术:突破土壤吸收瓶颈的关键

迈图的Silwet®系列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善土壤湿润性与渗透性,为解决吸收难题提供了创新方案。以“力透”增效助剂为例,其核心优势在于:降低水肥表面张力:优化土壤结构:协同增效。

图片

在菊花、鸡冠花、石竹等作物的试验中,添加“力透”助剂后地下根系密集度显著提升;地上植株高度和冠幅与开花量均有显著提升;幼苗生长更加强壮。

试验还表明,助剂与肥料组合使用(如“力透50000倍+肥料1500倍”)的效果远超单一施肥,充分体现了技术协同的价值。

未来展望:增效技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迈图的增效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特肥吸收难题,更在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间找到平衡点。其技术具备三大社会价值: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增产提质。

随着全球对绿色农业需求的增长,迈图的增效助剂技术有望在滴灌农业、设施农业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


王寿峰:增值飞防级磷酸二氢钾技术迭代升级与应用

图片

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博士

四川络布特聘专家王寿峰

校企合作成果:第三代增值型飞防级磷酸二氢钾诞生

四川轻化工大学与四川络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成功推出“第三代增值型飞防级磷酸二氢钾”。此次合作针对企业和行业长期面临的“吸潮结块”难题展开攻关,不仅有效解决这一痛点,还创新性地添加增效元素,显著提升产品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优质的肥料选择。

产品性能优势:

(一)卓越的防结块性能

通过实验室对比,增值型防结块剂在该产品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市场上其他普通防结块剂。(二)良好的溶解特性

产品溶解速度快,在农业生产应用中能更迅速地被作物吸收利用,满足现代农业对肥料高效利用的需求。

(三)独特的物理性质

从接触角和表面张力数据来看,增值型飞防级磷酸二氢钾表现出色。能增大吸收面积,更有利于提高肥效。同时,该产品与农药有良好的相容性,无需添加助剂,且动态粘度略有下降,利于飞防及喷灌、滴灌作业。

多元肥料研发:

(一)定制化磷钾肥

测土施肥是定制磷钾肥的核心。根据不同地域的土壤状况以及作物的生长特点,精准确定化肥及其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实现一站式施肥。

(二)缓释控释肥

/控释肥料在保障作物生长的同时,能有效提高肥效利用率。

(三)保水磷钾肥及其他创新肥料

保水磷钾肥具备保水保肥的特性,有助于农作物在不同环境下茁壮成长。

技术展望: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新型肥料的陆续上市,有望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推动我国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TonyArioli:巨型褐藻在作物上的应用以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图片

澳大利亚思索国际公司

研发总监TonyArioli

澳大利亚思索国际公司向全球制造独特的农用海藻提取物,是海藻提取物行业的先驱。拥有50年海藻提取物研发及工艺改进历史和田间应用历史。

海藻的优势

海藻分三大类:褐藻(Phaeophyta)、绿藻(Chlorophyta)、红藻(Rhodophyta),褐藻是用于生产植物生物刺激剂的主要海藻类别。

图片

思索国际主要用两种褐藻:Ascophyllumnodosum(泡叶藻)分布于北大西洋,属于北半球高纬度海域;DurvillaeaPotatorum(南方巨藻,公牛藻和南极海茸),分布于澳大利亚海域,属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这些褐藻适应在恶劣环境中生长,包括低温、弱光、低养分和高盐胁迫环境。

海藻提取物对植物的益处:

1.改善根系结构

2.增强胁迫耐受性

3.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产品特色与效果

萃取特色:产品通过两种特色萃取,用于根部或叶面后能快速传遍整个系统,激活应急防御系统。

快速响应:使用后24小时内植物主要器官产生应激反应,引发基因和生化作用机理变化,激活能源物质和循环体系。

平衡增长与健康:能抵抗压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健康与增长的平衡。

思索国际在甘蔗、葡萄、油菜、香蕉、牛油果等多种作物上有示范和应用研究,积累了大量数据。在澳大利亚田间试验中,Seasol(SWE)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加种植者经济效益,在澳大利亚种植环境中功效稳定。

2018年澳大利亚思索国际的产品引入中国,做了很多作物示范实验,中国客户与公司合作密切,公司会不定时组织访问澳洲的活动。欢迎更多的中国朋友去参观。



樊林:液体肥料—塑料包装产品技术白皮书

图片

河北高大永恒总经理樊林

行业痛点与发展目标

液体肥料包装行业存在诸多难题,河北高大永恒与高大宏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致力于改变这一现状,秉持创新驱动、客户共生、绿色发展与精工制造的理念,力求通过技术革新推动行业进步。

图片

技术创新与产品优化

在材料和工艺方面,公司积极研发创新。开发PE/PP共混改性材料,提升包装抗UV性和抗化学腐蚀性。采用多层共挤吹塑工艺结合纳米涂层,将耐酸碱腐蚀性提高3倍。运用CO₂超临界发泡技术替代传统发泡剂,减少92%的VOC排放。

图片

在制造技术体系上,公司引入智能设备和数字化技术,利用自动化生产线,提高包装速度和准确性,缩短交货时间。

图片

产品设计也进行了全方位优化。高大宏业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优化包装结构、升级密封系统,并增加防伪、泄压、防潮等功能。智能标签集成区块链存证技术。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公司将ESG理念贯穿生产运营全过程。在绿色制造建设方面,制定了分阶段目标:2025年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覆盖50%用电需求,部署AI能耗监测平台;2028年开发发泡产品线,建立供应链碳追踪系统;2030年成立“塑料循环技术实验室”,实现生产全流程碳抵消。

为达成这些目标,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使用环保材料,提高产品可回收性;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费,推进绿色认证;开发绿色计算工具等。

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技术研发,不断完善产品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借助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拓展市场,推动液体肥料包装行业朝着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魏景龙:重在天然,贵在稀有

图片

内蒙古兰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魏景龙

矿物质与土壤的关系

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支撑骨架,我们的肥料大多来自矿物质。

图片

土壤退化引发各种营养吸收障碍常见的十种土壤退化问题包括:盐碱化、酸化、有机质降低、沙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养分失衡、土壤板结、生物多样性丧失、渍水等。

图片

兰晶生态的乌兰茶晶石是什么?

乌兰茶晶石可作为土壤调理剂的常见无机非金属矿物,可作为矿物肥料、改良剂、防结块剂,疏松剂、生长剂和营养物质载体,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

含大量元素:磷、钾

含中量元素:钙、镁、硫

含微量元素:硼、锌、钼、铁、锰、铜

含有益元素:硒、硅等

传统施肥方案需要升级:必需元素+有效有机质+天然矿物质+微生物+生物刺激剂等。

兰晶生态矿物质+生态系统

矿物+大食物观

未来市场是吃好,不是吃饱。

我们每个企业(农药/复合肥/有机肥/饲料/特肥)的产品应该快速升级。

那么,矿物+创新的出路在哪里?

创新互作协同1+1大于2!

图片

兰晶的优势:提供稳定标准化的无机矿物、多样化的生产工艺、60余种矿+15种稀土元素增效,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同时,兰晶可以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配方及代工,有独特活化工艺及生产方式,以及“矿物+”等协同增效的新模式。



黄华军:后化肥时代,增效特肥已成为高效种植的“破局密钥”

图片

云图控股特肥营销公司

副总经理黄华军

全球农业新趋势:增效特肥引领产业变革

增效特肥已成为国际农业的主流方向。2024年全球农业肥料市场规模达2236.8亿美元,增效类产品占比35%;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增至2976.7亿美元,增效类占比提升至48%。

国内政策层面,“化肥零增长行动”和“减肥增效战略”持续推进,云图控股作为中国新型肥料协会会长单位,2019年率先推出增效功能特肥。

全产业链价值提升:从土壤养护到生态共赢

云图控股以“帮用户多赚钱,厂商才有钱赚”为核心逻辑,构建生物刺激+营养强化双轮驱动的全产业链价值体系,依托国际专利技术如“碳劲CPPA超级爆根技术”“锌工铵专利技术”,实现刺激作物机能、改善土壤环境、增强养分吸收三重功效。

图片

在产能布局上,依托荆州、应城、眉山、新疆等生产基地,规划建设18万吨粉剂增效特肥、10万吨液体增效特肥生产线,配套年产百万吨水溶原料资源(液体纯硝酸、有机磷酸等)。2025年与广西贵港市签署159亿元投资协议,建设包括120万吨/年增效肥料在内的多元产能,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增效特肥矩阵:精准赋能高效种植

图片

云图打造“爆根促长粉剂+液体系列”高端增效产品矩阵,针对不同作物提供处方药式解决方案:

爆根促长系列:粉剂“碳劲18-18-18+TE”促进花芽分化,液体“爆根小方桶150-70-80+100有机质”刺激根系生长。

图片

功能肥系列:含中微量元素的全水溶磷酸一铵、液体有机磷钾(0-520-340+TE)等,解决裂果、坐果率低等问题,提升果实品质。

市场验证与生态共建:从效果导向到价值共生

增效特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效果可视化、收益可量化”。

云图控股通过技术+服务双驱动,构建厂商-经销商-农户命运共同体:为经销商提供爆品流量支持,为农户提供全程施肥方案。

图片

特肥推广的新模式、新应用、新场景

图片


CIS国际特肥高端对话论坛|全球特肥巨头齐聚中国:解码技术赋能与本土化战略新图景

图片

主持嘉宾:

农资与市场传媒 冯岩

对话嘉宾:

波兰普瓦维氮化学公司工程师高级专家Monika 博士

波兰Microlife 集团公司董事会主席Jerzy Kurk

澳大利亚埃尔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森博士

普罗蒂欧(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云和博士

鲍利葛生物化工(上海)有限公司植物营养中国区负责人 顾长一

缔马农业中国区销售总监 董书博

波兰JWRolnictwo 公司副总经理 孙昊

“未来农业的竞争,不是肥料与肥料的竞争,而是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竞争。”

“在中国,速度就是战略。本土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高端对话,不仅展现了特肥行业的技术纵深与商业想象力,大家都在说一个话题:技术为核、本土深耕、双向循环、生态转型。

更揭示了一个真理:在农业这个最古老的产业里,唯有将全球创新基因深植本土土壤,才能收获可持续的未来!


马庆古:从价值筑基到生态进化——三步构建渠道反脆弱增长引擎

图片

文山七乡农资经贸有限公司

总经理马庆古

马庆古提出“三步构建渠道反脆弱增长引擎”的战略框架,通过“价值筑基、生态进化、反脆弱引擎”三大核心路径,打造兼具韧性与成长性的供应链体系。

价值筑基:锻造农资供应链的抗灾体魄

传统农资行业常陷入“单一价格战”误区,依赖商品最低价策略比拼标价高低,最终导致压价牺牲质量、压价牺牲服务的恶性循环。“供应链价值筑基”理念,强调“不是你赚我的钱,我赚你的钱,而是共同向供应链体系要效益”,通过重资产、轻风险与价值服务战略,聚焦为行业节省成本与创造价值。

价值筑基的核心在于“内优效率,外创价值”。

生态进化:从营销博弈到农业命运共同体

传统营销模式以短期获利为目标,而生态进化的核心是把单纯的营销模式进化成命运共同体,将营销手段升维为共赢目的。长期获利一定是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是将厂家、合作伙伴、用户、社会价值深度绑定,构建农业命运共同体。

具体实践中,企业通过提供“软性实力”服务,如供应链协同、市场数据分析、技术培训等。这种赋能型合作模式,让各方腾出资源聚焦核心优势,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

反脆弱引擎:在波动中培育进化动能

图片

面对外部冲击,反脆弱引擎的核心是“重资产轻风险+软性实力”的价值体系。沉迷价格博弈只会让系统更脆弱,而构建动态平衡的价值体系才能实现“波动即动能”。

重资产投入提升供应链稳定性,降低单一环节的风险敞口;软性实力则赋予体系灵活性和适应性。这种刚柔并济的体系,使企业在原材料涨价、需求波动等压力下,不仅能抵御冲击,更能捕捉市场重构中的新机遇。


郭兆勇:植调赋能盈利,方案助农增收

图片

云南蜗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郭兆勇

解锁增产密码,帮助种植户增产增收

我们经营的唯一目的就是如何给种植户带来增产增收。只有对种植户有帮助,我们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什么样的产品(方案)才能真正解决增产问题?

只有解决了作物核心关键节点的方案才能达到增产增收!

比如烟草:好过程才有好产量;

比如辣椒:根系发达坐得住果,才可能高产;

比如人参果:安全保果的关键要控制营养。

未来经销商会更难,属于经销商的出路是什么?

改变思路,改变认知

从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的改变;

从单一产品到具有功能包的作物解决方案;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

方案赋能,解决零售商如何持续赚钱的能力

方案营销指的是:“围绕作物做关键节点的解决方案”做研究,不断迭代方案,升级方案;

把好的东西推给真正需要的人,想办法创造方案的价值,让方案形成品牌。

如何解决零售商持续赚钱的能力?

1.成就一个品牌

2.拥有一个品牌

3.共建一个品牌

如何成就一个品牌呢?

品牌是一个产品的价值体现,产品只有有了足够的价值才能成为品牌。

打造一个核爆品需要满足的条件——足够的市场容量、足够的优势、足够的方法!

我们的打法是——从460个产品到7个产品!

一个人一个片区一个作物一个方案!


文朝诚:中药材配方式作物解决方案与实践

图片

昆明佳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文朝诚

云南中药材种植蓬勃发展

云南的中药资源多达8875种,其中药用植物特有种类达1562种,占全国的49.59%。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已形成了品种多样、规模庞大的药材主产区,种植品种涵盖三七、滇重楼、黄精、白芨、当归等众多品类。截至2024年底,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30.48万亩,综合经济总量达1650亿元,种植规模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官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云南中药材产业的根基愈发稳固。

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为产业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计划到2027年,种植规模达1000万亩以上,年产量突破15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并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

在科技与政策的双重加持下,云南中药材产业发展动力十足。然而,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目前,种植全程管理流程不清晰,用药用肥不规范,在提质增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企业实践推动产业进步

佳春农业在农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积极探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

在除草领域,公司研发的锄师长系列除草剂成果显著。

展望未来,公司计划制定各种中药材种植全程管理方案,加强在种子、种苗领域的投入,并做好成品销售端的对接工作,致力于为终端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云南中药材产业朝着更加规范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安亚杰:打造渠道商IP,赋能特肥新推广

图片

农资与市场传媒新媒体资深讲师安亚杰

IP已是大势所趋

做销售就是做推广,做推广就是做传播。

IP推广更省力、引流到店、增强信任。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渠道商IP常见六大问题:定位不清、封面混乱、营销过度、容易断更、结构不对、场景单一。

如何解决?

定位不清——聚焦农资,找到受众。内容涵盖技术、人设、热点、效果。

封面混乱——个人出镜,统一封面,统一标题;作物出镜效果展示(花、茎、果)。

营销过度——调整思维,把自己喜欢的调整为用户感兴趣的。

容易断更——发布之前想好选题,准备10—15个,保持发布频次。

场景单一——固定人物出镜,添加标题,内容、场景多元。

爆款视频五步法

第一步,定位定天下。

第二步,账号搭建,涨粉第一步;

第三步,内容策划——文案、画面、音效。

第四步,拍摄、剪辑。设备越简单,越容易坚持!

第五步,传播/投流。

IP的四大建议

遵循平台规则——不能抄袭、不过度、不违反广告法。

线上+线下协同——线上做好信任流量,线下做好流量承接。

真实接地气——真实观点、真实业务、真实场景。

坚持做——小步快跑,大胆试错,拍就是了,剪就是了,发就是了,坚持!

图片

现场合作签约仪式与启动仪式

图片
图片

土大厨与农资与市场传媒进行“极地海洋菌—渠道千万级工程中国行”活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图片

四川络布与四川轻化工大学进行“轻简化智能飞防制剂技术开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图片

农资与市场传媒联合山东爱福地共同发起“爱福地杯2025作物大王短视频大赛”

图片

“浩辰之夜”晚宴

图片

本次大会晚宴由诸城市浩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冠名,浩辰生物总经理范学明致敬酒词,范学明向与会同仁送上了诚挚的祝福与真挚的邀请,邀请大家到诸城走进浩辰生物,近距离了解植物源磷酸二氢钾与肌醇产业链。

图片
图片
图片

更多精彩

图片59.png图片60.png图片61.png图片62.png图片63.png图片64.png

微信截图_20250513091215.pn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