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连心如何助力从“良种”到“粮食”的科技之旅?河南新闻联播记者这样说!

作者:河南电视台 2024/4/20 9:54:10
说到河南的粮食,就不得不提小麦。作为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进程中,围绕小麦的育种、种植到加工,河南正在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南阳某食品企业负责人  张坤:蒸包子多蒸一会儿会出现面皮发黄,少蒸一会儿会出现面芯儿不熟。但是我们的包子可以做到高温连续蒸四十分钟,面皮也不会破。郑州某食品企业负责人  刘婉:给宝宝吃的面条,太筋道不利于宝宝的咀嚼和消化,

说到河南的粮食,就不得不提小麦。作为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进程中,围绕小麦的育种、种植到加工,河南正在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南阳某食品企业负责人  张坤:蒸包子多蒸一会儿会出现面皮发黄,少蒸一会儿会出现面芯儿不熟。但是我们的包子可以做到高温连续蒸四十分钟,面皮也不会破。


郑州某食品企业负责人  刘婉:给宝宝吃的面条,太筋道不利于宝宝的咀嚼和消化,太软糯又达不到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我们生产的面条不仅能够达到锻炼咀嚼的效果,同时也能满足口感的需求。


南阳某食品企业负责人  张坤:面点优秀不优秀,还得看我们做面点的小麦优秀不优秀。


郑州某食品企业负责人  刘婉:面条的种类丰富不丰富,主要还是看小麦的品种丰富不丰富。


南阳某食品企业负责人  张坤:找准优质小麦的特点,来打败市场的痛点。


郑州某食品企业负责人  刘婉:找到合适的小麦,关键在于找到小麦的爸妈——种子。


现场:茹教授你好!


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中心教授  茹振钢你好,你好。


郑州某食品企业负责人  刘婉:我们现在就是面对新品研发这一块,现在(需求)就是蛋白质的含量不能太高,但是也不能太低,不利于锻炼小孩的咀嚼能力,不知道有没有适合于我们这一块儿的一个品种。


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中心教授  茹振钢:有有有,需求侧你需求什么,供给侧就要来生产什么,育种方面就要培育什么,百农4199不仅符合你的要求,关键它还有很好的香气物质,叫小孩儿吃起来感觉到味道很好,适口性很好。我们在不断的创新我们的硬核科技,其中之一就是小麦跟草进行结合,小麦的抗疫能力,抗病能力,抗虫能力更强,我们的食物安全更加有保障。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杜新萍:种子品种好,但是管理也很重要,现在对农田的管理都有了云上医生,比如说我身旁的百农4199这个品种,要想知道它所在的土壤,营养够不够,有没有病虫害,那么找到高明的土地医生就可以了。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杜新萍:您看,这个就是土壤检测中心为百农4199地块开出的体检报告单,在这件报告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现在土壤里具体缺了哪些成分,那这些信息输入到我身后的大装置中,它就可以精准的为土壤配置营养剂。


新乡县测土配肥检测中心负责人  段保卫:这个装置实际就是一个测土配肥智慧大药房,像刚才那个4199麦田地,你看它需要的就是氮肥,钾肥。你看这个尿素,它的剂量就显示出来了。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杜新萍:我身后的这个平台就是刚刚土壤检测的智慧云端,也就是大数据平台。在平台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土壤检测的智能服务覆盖了我省1.05亿亩的农田。另外还包含全国30多个省份的农田地块。


心连心数智化中心负责人  樊慧峰:除了我们的测土配方,其实我们还有卫星遥感,以及个性化的产品定制服务,目前我们在这个平台上我们集成了有一千多个智能的施肥设备,能够让农民坐在家里面把肥施了,把地浇了。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杜新萍:用科技打好“良田”基础,抓住“良种”核心,用好“良法”手段,配好“良机”支撑,做好“良制”保障;这“五良”就像一个人的五个手指,握指成拳,将我们河南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省农业科技的贡献率提高到了64.9%,为扛稳粮食安全提供了智力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还会传出更多丰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