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陕西特肥销量跃升正当时
陕西这几年发展势头很好。
据陕西省政府办公厅《2021年全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2021年,陕西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00.98亿元,比上年增长6.5%,两年平均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9.39亿元,增长6.3%,两年平均增长4.8%。
火热的作物,火热的市场
而陕西的农业生产也在稳定增长,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为4506.51万亩,比上年增长0.1%;粮食总产量为1270.43万吨,下降0.4%;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为2012.82万吨,比上年增长2.8%;园林水果为1896.46万吨,增长4.9%。
要说陕西的标签,可能还是苹果。陕西苹果产量占到了我国苹果产量的四分之一、世界产量的八分之一。《陕西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20年,陕西苹果种植面积930.3万亩,产量1185.2万吨。
洛川县、白水县、礼泉县、永寿县、乾县、淳化县、富县、宜川县等都有大规模种植。
除了苹果,猕猴桃、樱桃、葡萄也都增速明显。据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猕猴桃种植面积为91.8万亩,葡萄73.1万亩,樱桃61.0万亩。
有数据显示,陕西省水果种植面积超过了广西,居全国第一。
除了水果,蔬菜也比较多。
另外,近几年,榆林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和种植热情也在不断跃升。
在陕西,很多区域市场拎出来都热得烫手。譬如灞桥区、长安区、周至县、眉县、城固县、鄠邑区的猕猴桃,渭南的葡萄(种植面积达20万亩)、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等等。
丰富的作物种植结构以及高经济价值作物面积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农资市场的蓬勃发展。
以渭南为例,渭南目前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是葡萄,种植面积在20万亩左右,主要品种有红提、阳光玫瑰、夏黑等。其中,阳光玫瑰的种植面积可达5万亩,用药成本在500—800元/亩,底肥施肥成本在3000元/亩左右。农户对于经济作物的种植舍得投入,农产品朝着品质化方向发展。
其实,这两年虽然化肥农药都在减量,但是农资经销商的数量是增加的。
据了解,在大荔农资市场,做农资批发的经销商数量在100—200家,其中销量规模超过2000万的不超过2家,销售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不超过5家,大多数经销商销售规模集中在500—800万元。
农资经销商的跃升路径
农户的关注点在变化。
农户对种植的关注重点,在解决作物种植的某些问题而非农资投入品的品牌上。
很多种植者都说,好像越种植越觉得不会种植了,他们需要有人帮他们更新认知,关键还需要切实的技术指导。
农资从最初的低门槛、从业者众多、鱼龙混杂到现在的理性回归,一部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正在逐步被淘汰出局。
有时候,不是经销商不努力,而是市场变了。
陕西农资市场其实是在面临调整,因为部分老果园面临改造,要品种升级,提升品质;部分作物,如马铃薯等面临倒茬……市场需要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肥料解决关键问题,且使用更加方便、更加节省劳动力、带来更好的效益。
据了解,在陕西市场,雅苒、绿贝、以色列化工、农巧施、汉和等品牌销量较大。
有一部分人已经走在了前面。可能年轻人没有经验包袱,眉县经销商乔洋从进入行业便有些怪,“不见园子不卖肥”,要根据客户的果园定制产品。
乔洋做猕猴桃整个生长期的技术管理及指导,包括抹芽、摘心、疏蕾、疏果等等;提倡树下种草,以草治草;结合不同生长周期,用不同配比和含量的肥料,等等,以此来提高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
乔洋给团队成员提出要求,起码要比果农更懂果子,更懂果园,要成为当地的土专家,帮助果农让果园增产、提质。
可能优秀的经销商个个相似,没落下去的却各有不同。笔者发现,做得好的经销商多以作物为靶标。
陕西绿叶农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宏山也是注重作物,注重客户的需求,整合资源,匹配相对应的推广团队做试验示范,为种植户解决其作物痛点。
今年的痛点是原材料涨价、物流涨价,压缩了流通环节的利润,种植户成本增加。
张宏山的解决方案就是,随时掌握行业动态,深度了解作物需求节点,缩短上游与终端的供货时间,而不是一味地在价格上做竞争,通过扎实的推广和最优的解决方案和种植户实现共赢。
渭南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卫平,也在聚焦作物,聚焦葡萄,坚持用服务带动市场。石卫平表示,特肥的未来会在新涌现的高收益的经济作物中。
身处大荔的陕西翰岚农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向峰则聚焦冬枣、花椒做种植解决方案。王向峰表示,好的解决方案能让农户种植出高品质的冬枣、花椒,卖出好价钱,农户自然会认可。
对于很多人说的“在价格面前,服务就没有了地位”,陕西新农人农业服务中心总经理王成是不认可的,真正做技术服务的人是会赢得信任的。
王成团队聚焦马铃薯,用专业构建基地服务体系。陕西新农人的服务人员要参与到帮助马铃薯基地种植户选地、测土、测水、选种、播种、种植管理等一整套的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