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增产1500斤!“一根棍”上结满红樱桃,好吃又好摘
“棍上”结满红樱桃,沂源县燕崖镇引进矮化密植独条苗大樱桃栽培新技术,带动本地大樱桃更新迭代,实现每亩增产1500斤。
早熟的樱桃品种“一根棍”上结满了果实。
自20世纪90年代起,燕崖镇便开始大面积种植大樱桃。经过30多年的发展,燕崖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种大樱桃,多数农民也都靠着家中的樱桃园盖新房、娶媳妇。如今镇内大樱桃种植面积已达6万余亩,樱桃也成为了燕崖镇的支柱产业。
樱桃好吃,却难摘。樱桃树高、果子多且长在树梢,每逢采收时,果农要爬上爬下,登高2米左右。而且樱桃熟得快、果期短,若是采摘不及时,或遇大雨,果子就会落地、裂口。原本能卖高价的好果子,最后只能0.5元一斤贱卖。
为了确保成熟的樱桃能够及时采摘,果农就会从周边乡镇花钱雇人来帮忙。“这一来二去,每亩地的人工采摘成本就得增加2000多元。”燕崖镇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福明说,“每到采收的时候,果农都是没日没夜地干,生怕结好的果子坏在地里。”
在王庄村村口的山东源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泰农业”)的樱桃示范园内,有12个高标准数智化温控樱桃大棚。棚中的樱桃树与别处大不相同,它们没有粗壮的树杈,高度也只有2米左右,樱桃都结在了二指粗的主干上。
源泰农业棚中的樱桃树没有粗壮的树杈,高度也仅有2米左右。
“这种樱桃树形,没有树冠,单单一个‘独条苗’立在那,果农称它叫‘一根棍’。它的枝杈短且层次分明,不影响采光,适合高密度栽植。”谈及优势,源泰农业总经理朱启田打开了话匣子,“传统樱桃树枝杈粗壮,每亩最多种植五六十棵。而‘一根棍’樱桃树,采用矮化密植的栽培模式后,每亩可种植600棵,每棵树的产量可保证在5斤以上。相比传统大樱桃栽培模式每亩增产约1500斤。并且由于植株较矮,采摘不用上树,果农采摘效率大大提升。”
可这“一根棍”的樱桃树是如何做到一直不长个的?朱启田说出了两点关键因素:矮化根系和果枝修剪。具体来说,“一根棍”作为高密度栽植的树形,一般都选用矮化根系作为砧木,矮化根系的树体比乔化树体小三成,更容易控制树体的长势,而且结果年限早。“在栽植的时候,我们会避免选择长势过于旺盛的苗木,不然后期很难控制,即便得到控制,也会给后期的管理增加难度。”朱启田补充说。
一年整形、两年成花、三年结果。
“一根棍”的果枝修剪是控旺的重中之重。若修剪不当,花芽分化就会受到影响,极易出现徒长的情况,“树长得旺,坐果就少。反之,树的长势弱些,坐果率就高。”对樱桃树的修剪和管理,朱启田有着独到的见解,“一年整形、两年成花、三年结果。关键就在樱桃环割技术。环割技术能够有效分散樱桃树的养分,削弱顶端优势,促进花芽的形成和生长。”
源泰农业今年培育了2万株“一根棍”树形的大樱桃,待到秋天即可定植。
“现在棚内的果树大多都是2021年定植的,今年正式进入盛果期,结果表现良好。我们育苗园区今年又培育了2万株‘一根棍’树形的大樱桃,待到秋天即可定植。”朱启田说,自示范园建成以来,园内共筛选出20余种矮化密植型先进品种,并配套数字化设施,成为更新迭代示范平台。此外,源泰农业已发放新品种接穗20万余枝,带动发展新品种5000余亩。
记 者:陈茹
通讯员:董玉芳 郑子鹏
编 辑:刘雯
来 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