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7:29:34
马铃薯种植管理技术实战专家、农艺师 牛英林加工薯分为薯片、薯条、全粉、淀粉四大类。坝上及周边区域马铃薯种植情况:榆林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270万亩,主要以菜薯为主,品质好,一般7月底就能收获,价格相对一作区其他地区要高20%左右,加工薯占15%左右,种植面积40.5万亩左右。坝上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50万亩,菜薯为主,品相较好,价格要比乌兰察布、武川地区高10%左右,每年8月下旬开始收获,加工薯占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7:12:40
乌兰察布德民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魏景龙马铃薯是全球重要粮食作物,是可以战略物资。马铃薯无性繁殖,无需授粉,容易种植;饱腹感强;营养丰富且全面,VC苹果10倍,B族维生素4倍,可长期食用;地域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贫瘠,易出芽;吃法多样,煎炒烹炸蒸;化肥农药残留少,对身体影响小;易保存,易食用;单产高。2022年我国农业有很多重大的进展,关键就是:基因编辑。马铃薯育种的劣势:效率低,出新慢。对作物遗传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6:56:46
河北久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世一一作区商品薯种植业现状2015年后,各家种植规模基本维持稳定;可开发的优质的土地越来越少,种植规模(500-2000亩)和单人效率(200-300亩)基本不再增加;成本不断增加:人工、地租、农资等;品种繁多且更新很快,大家对种植什么品种,如何经营深感困惑。如何选择正确的品种:提高每亩效益是提升收益的正确思路公式:每亩效益= 单价 x 产量-每亩成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6:45:28
绿洲农服总经理 刘光雷 绿洲生态,发掘一颗种薯的潜能!露辛达的基本特性中晚熟品种,又名V7,荷兰HZPC公司授权品种。苗后95天左右,白花,花期短,叶片小而碎,植株半直立,芽眼浅,薯皮表面光滑,淀粉9-11%。株高60-80cm,茎秆较细弱,对管理水平有一定要求。喜温不耐高温,不耐旱和盐碱地,坝上8月中下旬开始进入膨大期,晚收产量潜力高,良好水肥条件下可达到6吨以上产量。适宜作鲜食、清洗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6:37:39
张家口东升植保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旭东马铃薯产业从业者怎么把马铃薯之路走长走远?这需要我们对产业变革进行思考,共同探讨学习。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利于机械化,标准化。但是,稳步发展的需求之下,土地流转速度会有所放缓。那么,中国农业的出路是什么?在现有土地下,提质增产,减少投入,提高产出比。马铃薯种植户不要盲目扩张面积,把重点放在提质增效方面。我们农业服务正从传统农业服务逐渐转向数字农服。近几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6:00:30
北京好薯宝数科总经理 孟宪东 马铃薯农场的本质 企业行为:1、讲究战略、文化、产品、研发、管理、市场、营销、品牌、诚信;人、财、物;2、马铃薯农场是没有围墙的工厂,没有厂房的车间;跑/冒/滴/漏/坏是常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管控品质。资本属性:1、马铃薯种植目的不再是解决温饱的食品,而是农商品,是为赚钱与价值体现;2、马铃薯种植最终比拼的不是技术和产量,而是资本注入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5:33:01
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区总监郭礼超产量、品质的提升是马铃薯种植盈利的关键。2019年,随着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农化板块与中化集团安道麦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辉丰股份正式从农化向生物刺激剂行业转型。全新的辉丰生物农业致力于开发新型复合生物刺激剂,实现增产提质与农业大健康的协同发展。通过专注践行“两增两好”,围绕三个聚焦(聚焦市场、聚焦客户、聚焦作物),实现市场占有率可持续提升!从201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4:55: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山东深海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邹志荣教授 一、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什么?5-氨基乙酰丙酸(ALA)是一种含氧和氮的碳氢化合物,它是所有卟啉化合物的共同前体 ,是叶绿素、血红素、细胞色素等具环状四吡咯基的化合物群共同的生物合成中间体,牵涉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动物及植物等生物机体活细胞中的非蛋白氨基酸,是植物内源性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4:41:29
河南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营销总监 闫朝选正达作物围绕三项发明专利:一种肥料增效剂的制备与应用。一种控旺肥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方法。一种丛植菌根真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做系列产品。 何为软调控?在不使用外源激素和其他化学药剂的前提下,以植物必需矿质元素为主体,通过特殊的养分含量配比,并添加功能性生物酚,来调控作物体内营养代谢,平衡作物体内激素水平,解决特殊的问题,满足作物特殊的需求。营养控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4:32:14
上海钢联农产品马铃薯分析师 张敏2023年春节后马铃薯价格高位运行:2023年全国马铃薯均价创下近十年以来新高。北方库存薯1月1日全国均价参考1.13元/斤,同比上涨0.44元/斤;1月19日(春节前年底)均价参考1.36元/斤,同比上涨0.72元/斤;2月10日均价参考1.45元/斤,同比上涨0.75元/斤;2月17日均价涨至1.47元/斤,同比上涨0.77元/斤;2月24日均价参考1.43元/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4:11:30
大疆农业智慧农业经理马祯大型家庭农场的案例精准农业应用情况:变量播种全面应用。 根据土壤成分、灌溉、地型、往年产量等,进行变量播种。“撒肥机装有 Augmenta的变量追肥系统。车头上方装有 RGB+NIR 传感器,边作业边校正,行走几百米后,根据前面几百米的长势情况,和用户输入的用肥量范围,进行自动变量。但当前有两个使用问题:1.上坡下坡时候传感器看到的视场过小或过大,超出系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2:13:17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品牌与营销负责人 张兆鹏先正达集团中国是中国领先的农业科技全球化企业,中化化肥是作物营养板块上市公司。马铃薯一生包括共五个时期(不同划分模式名称不一),马铃薯在其各生育期内对养分的需求量、种植痛点存在较大差异,各生育期根据其生长特点有不同的管理要点,核心关注播种萌芽期土壤环境和膨大期水肥条件。马铃薯种植户痛点:1.肥料投入多而效率低;2. 部分地块根结线虫严重;3.&nb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1:54:13
河南美岛之星作物高端营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胡松伟 马铃薯行业近年来由于各项成本的增加导致种植门槛越来越高。非正常年份的行情可遇而不可求,行情正常的年份下亩产7000斤才能够本,7000斤以上才是利润。好地赖地每亩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本是一样的,产生的效益却大相径庭。所以如何提高单亩产量、提质增产是马铃薯行业发展中首当其冲的难题。河南美岛之星:功能肥、发力880、掌控 功能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1:43:36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马铃薯病虫害研究中心 吴学宏教授马铃薯在生产中为什么重要?有五个原因,第一马铃薯产量高;第二马铃薯的营养成分非常全;第三马铃薯不与三大主粮争地;第四特别容易加工成干粉,在国家的抗震救灾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第五饱腹感强,可以避免肥胖。所以国家专门提出马铃薯主粮计划,提高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面积的提升意味着国家产业调整的重大转变。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病害的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1:03:53
绿合实业·绿合中新总经理 曲桂仙绿合实业打造年产100万吨可机播菌肥,十余年专心专注做好颗粒菌剂这一件事,做好,做精,做专!原料:四次加工工艺,中国发明专利,原料加菌,混料形成硬壳时加菌,裹浆期间多次加菌,喷浆冷却至常温状态下加菌,雾化加菌技术。裹浆造粒,喷浆工艺:将固体原料在高温状态下形成硬核;将液体原料 浓缩 成浆状,并多次喷浆包裹;3吨液体原料能做出1吨颗粒肥;为确保 粒粒含菌 有利于让菌种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0:46:07
张家口市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 马恢马铃薯起源于拉丁美洲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国的安第斯山脉高原地区。约于1570年被西班牙人首先带回本国和葡萄牙种植,而后传入意大利和欧洲各地。此后,以欧洲为传播中心,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马铃薯传入中国时间为16世纪末期17世纪初期(明朝万历年间),有400多年历史。解放前,种植面积接近2000万亩;50年代,2000多万亩;60―70年代,稳定在3000万亩;&nbs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0:28:12
云图控股增效肥总经理 黄华军 马铃薯高效种植4要素:种薯、设施、管理、营养。为什么推行高效种植?生产端:资源稀缺/高效化。减肥:国家化肥负增长。2016年全国化肥用量5984万吨,减少38万吨,首次出现负增长。预计2022年化肥用量跌破5000万吨关口。增效:提升利用率。2019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37.8%,比2015年提升4%,随着增效技术的应用,2022年达40.2%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0:11:43
格瑞得集团董事长李冬虎我们薯业人要有马铃薯精神,坚持和长期主义!一、欧美马铃薯的现状:1.发展非常平稳;加工业发达;2.推广已成体系;3.加工出口型产业;4.种业规范育种先进。二、中国马铃薯现状与问题加工业不发达;面积大、单产低。种薯产业落后、无自主品种;产业缺乏整合、没有权威协会,面临低水平循环。三、马铃薯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水资源匮乏;融资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种薯质量差,缺乏稳定性成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10:01:12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秘书长 张互助2022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新冠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奋发努力,我国疫情防控迎来了决定性胜利,三农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指出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3/2/26 9:50:05
Some representative placeholder content for the first slide.
Some representative placeholder content for the second slide.
Some representative placeholder content for the third sl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