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年来蓟马、蚜虫等小虫日益猖獗?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对付它们?
为什么这些害虫近年来会如此猖獗?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和防治?
在果园或菜田里,你是否遇到过这些景象:布满果菜的蜘蛛网中若隐若现小红点?一朵花里活跃的几十只小黑点好像在赛跑?一片叶子上密密麻麻的几百甚至上千只小不点让人头皮发麻?甚至被成群的小飞虫迷了眼,钻进嘴?而原本好好的水果收后便被恶心的小白虫钻心腐烂?一动不动但密布枝叶的小白点使健壮的果树慢慢枯死?
近年来种植户朋友们越来越多遇到的这些现象,均是日益猖獗的害螨、蓟马、蚜虫、白粉虱和实蝇,以及绵蚧等等小虫所所致。而不论哪一种,一旦流行起来,极有可能让农民朋友一年的劳作白费。但为什么这些害虫近年来会如此猖獗?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和防治?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些小虫的特点出发,探索下目前高效的防控策略。
体型小是小虫的主要特征
我们常说的农业小虫,主要是指相对于体型较大的棉铃虫、蝗虫等咀嚼式口器害虫而言,体型较小的害虫。它们个体小、繁殖快、种群数量大、发生隐蔽,一般难以被发现,等被发现时往往已经大规模爆发,也已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田间常见的这类小虫,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烟粉虱、稻飞虱、柑橘木虱、梨木虱和介壳虫等同翅目小虫,潜叶蝇、果实蝇、韭蛆和蒜蛆等双翅目小虫,和蓟马等缨翅目小虫,以及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等螨类小虫。
直接与间接危害叠加危害
农业小虫的危害形式有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种。其中直接危害,是指在田间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新稍、叶片和幼果上,吸取大量汁液,受害叶片褪绿,卷曲皱缩,导致植株营养不良,萎蔫甚至枯死的现象。幼果早期受到为害后,后期果面出现斑点或木栓化,严重影响果品卖相和果蔬品质。
间接危害,如蚜虫、白粉虱、柑橘木虱、梨木虱,若虫和成虫在正常生长中会分泌蜜露,污染植物器官和果实,还可诱发煤污病,影响叶片生理机能,使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营养物质积累减少,生长不良,降低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作为许多植物病毒病重要传毒媒介的木虱、粉虱、蚜虫、蓟马,传毒种类多达400余种。柑橘木虱是传播柑橘黄龙病主要的自然媒介,预防黄龙病的首要任务就是防治柑橘木虱的发生。烟粉虱能够传播70多种病毒,引起多种植物病毒病,造成植株矮化、黄化、褪绿斑驳及卷叶,西葫芦、南瓜等蔬菜银叶病就是烟粉虱为害所致。能传播100多种植物病毒的桃蚜,也已对我国农业生产构成巨大的威胁。可以传播番茄斑萎病毒瓜蓟马,也正在严重影响着各地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小虫猖獗的原因分析
1.种类多
农业小型害虫种类众多,同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以及螨类害虫群体比较庞大。比如缨翅目的蓟马,目前全世界已有记录的种类超过 6000 种,在中国便有600多种。同翅目的蚜虫在全世界超4700种,我国已知1000余种,其中能够对农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大约有100种,桃蚜和棉蚜位居世界十大害虫之列。全世界70属1200余种的木虱,在中国有30属326种。全球已知2000种的粉虱,中国有200种。介壳虫在我国则有600多种,球蚧、圆盾蚧、蜡蚧,康氏粉蚧、桑白蚧、草履蚧等已成部分地区的主要害虫。此外,在我国有500多种记录的螨类害虫,在全国性或者局部严重危害的便有40种左右。
2.寄主广
常见的果树、蔬菜、粮食作物、花卉、绿化苗木等都可以被这些小型害虫危害。蚜虫的寄主约267科2120属,主要为害棉花、小麦、蔬菜、玉米、油菜、果树和花卉等植物。这些普遍存在的寄主为小型害虫越冬、越夏提高了食物桥梁。特别是大棚蔬菜为蚜虫、蓟马、粉虱提高了越冬场所,大棚周边蔬菜提供了越夏场所,以致使小型害虫可以全年发生。另外,发生范围广,全国各地都可以发生危害。西到新疆,棉蚜是棉花的重要害虫;北至黑龙江,有水稻潜叶蝇和玉米蚜虫的发生。
3.繁殖速度快
农业小型害虫繁殖速度快,在华南温度适宜的地区,通常一年可以发生几代到十几代。蓟马、粉虱、蚜虫等在南方可以一年繁殖十几到二十代,全年可以发生危害。在中部地区一年也可以繁殖五到十代。比如新生蚜虫,3-5天就可以再繁殖。在人类世界中“四世同堂”已是做尽了善事才能修来的福份,而在蚜虫家庭中却可以轻易享受几十世同堂。小型害虫在田间存在严重世代重叠现象,就是各种虫态(卵、若虫、成虫、蛹)同时同地存在,给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治带来困难。很多药剂只对若虫和成虫有效,不能控制卵的孵化,所以小型害虫容易爆发成灾,需要持续不断的打药,造成药剂浪费和成本增加,并且污染环境,也为消费者最关心的食品安全带来风险。
小型害虫有着独特的繁殖方式。蚜虫、介壳虫、蓟马、粉虱的繁殖方式存在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二种。有翅蚜可以飞行,有利于扩散、求偶、寻找新寄主,而无翅蚜进行孤雌生殖,可以缩短繁殖周期,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这也是小型害虫容易爆发成灾的一个重要原因。
4.产卵量大
小型害虫一只雌成虫产卵少则几十粒,多则几百粒,为田间发生危害提供了种群数量基础。粉虱成虫羽化后 1-3 天即可交配产卵,每只成虫平均产卵200粒左右。温度在25-30度时,一只蓟马成虫可以产卵200-300粒。一只介壳虫成虫产卵少则几百粒,多则上千粒。
5.隐蔽性强
由于农业小型害虫个体非常小,在它们危害初期不易被发现,容易错过防治关键时期,导致后续防治效果不佳。比如螨虫个体小、危害隐蔽,在初期种植户看不到,只有等数量多时,叶片被危害严重时才被发现,并且在叶背面危害,如果打药不全面,防治效果不佳。果实蝇产卵在果实表皮里面,前期幼虫危害无法察觉,被发现时已对果实形成无法挽回危害,所以果实蝇只能提前预防。小型害虫通常发生位置隐蔽,稻飞虱在水稻基部危害,蓟马在花朵里面危害。
6.抗性增长快
由于对农药产品不合理的连续使用和盲目的加量使用,导致小型害虫对很多产品的抗性增加,效果大打折扣。蚜虫、飞虱对常见烟碱类产品的抗性已达到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由于蓟马的抗性逐年增加,很多药剂对蓟马就像洗澡一样。近年来的个别新产品,使用二年后,抗性也起来了,只能使用二遍,到第三遍时效果就大幅度下降。
7.迁移扩散快
这些小型害虫的成虫阶段都有翅能飞,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转移,以便选择更合适的食物来源,继续危害作物和繁殖后代。有的可以借助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比如稻飞虱是属于迁飞性害虫,可以从国外迁飞到国内,从云贵地区迁飞到江汉平原。
8.统防难
由于果蔬价格不佳、品种落后、种植户年迈等原因,很多果园、蔬菜大棚遭到废弃。这些无人看管的园子得不到有效的管理,成了众多害虫的藏身之地,为周边果园菜园提供了丰富的虫源。一些废弃的柑橘园滋养了大量的柑橘木虱,对周边的柑橘造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废弃的园子必须彻底清理掉,改种其他作物。
农业小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拥有以上特点的小虫,近年来防治起来非常困难。而且一旦爆发,基本难以防治。所以,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营造良好的作物生态系统出发,以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为中心,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态调控、充分利用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等无害化防治为重点,以化学防治为补充。比如针对蚜虫、蓟马、粉虱、介壳虫等小虫,便可参考以下策略进行综合防控。
1.农业防治
(1)优化作物布局,阻断害虫迁移路线和食物链条。合理倒茬,水旱轮作,禾本科、阔叶作物合理间作、倒茬等。
(2)选用耐(抗)虫品种。
(3)培育无虫苗,避免小虫随苗进去大田。如:柑橘黄龙病防治“三板斧”;采用无病苗木、防控柑橘木虱、及时砍除病株。
(4)培育强壮作物,提高免疫力。少施化学肥料,以免叶片发生徒长。
(5)深翻土壤,大水沤田。消灭土壤里的虫卵和虫蛹。
(6)清除周边杂草和作物残枝败叶,减少虫源。
(7)大棚可以采用夏季高温闷棚,消灭土壤里的虫卵和虫蛹。
2,物理防治
(1)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采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采用蓝板诱杀蓟马。比如,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涂上一层黏油)诱杀成虫。黄板与植株上部叶片等高,每亩均匀悬挂20片左右,可以有效控制烟粉虱的发生。
(2)在相对独立的种植空间,可以使用防虫网。现在广西很多优质柑橘区,开始对柑橘树罩上了防虫网,有效控制了柑橘木虱的传播。
(3)覆盖黑色地膜,减少出土成虫向作物上转移。
3,生物防治
合理保护利用害虫天敌。
蚜虫的主要天敌有异色瓢虫、七星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
粉虱的主要天敌有丽蚜小蜂、小黑瓢虫、草蛉和盲蝽等;
蓟马的天敌有小花蝽、中华微刺盲蝽、捕食螨等。
介壳虫天敌有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寄生蜂等。
另外还有一些昆虫病原微生物。
在进行农业害虫防治时,应设立合理的化学防治指标,在害虫发生量小于指标时可以利用天敌防控。选择化学药剂时要选择对天敌伤害小的产品。
4,化学防治
(1)注重前期预防措施。
种子处理:大田作物进行种子包衣,比如小麦、玉米、花生的包衣,可以有效预防后期蚜虫的发生,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蘸根灌根:蔬菜移栽前选择药剂进行蘸根,中期采取灌根,可以有效预防后期叶部害虫的发生。
常用药剂有: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吡丙醚,菊酯类等。前期处理的好处有: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快速返苗,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可以保护天敌,减少后期害虫发生基数,减少后期打药次数。省种、省工、省力,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作用。
(2)注重及时喷雾补救。
如果小型害虫已大量发生,可以采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顺式氯氰菊酯、虫螨腈、吡丙醚、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螺虫乙酯等药剂,注意复配使用和轮换使用。
5,化学防治注意事项
(1)施药时用水量要足,喷雾要周到。叶片正反面要打匀。
(2)尽量一早一晚用药,避免中午高温用药。
(3)产品要合理混配和轮换使用,避免单一产品连续多次使用和随意加量使用。
(4)要防早、防小。要在害虫发生早期对成虫和卵进行防控,要在害虫的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控。
(5)因小虫世代重叠严重,要采取杀幼虫、杀成虫药剂与杀卵药剂的搭配使用,控制小虫的各个虫态。
(6)采用无人机飞防需要加上植物油助剂,增加防治效果。
6,杀卵药剂必不可少
在防治农业小虫时,因其世代重叠严重,必须复配杀卵药剂。而只有控制了虫卵的再孵化,才可以有效控制小虫的叠代危害。目前低剂量便可高效杀卵的吡丙醚,在大量的实际应用中,影响幼虫蜕皮和幼虫生长发育,且能降低成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的作用已经普遍显现,并能安全地与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配使用,所以已经成为了小虫防控中成熟的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