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效常见问题及案例分析

作者:铱浩荟农登记服务 2025/9/19 11:56:07
在农药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整个流程中,登记与试验环节是保障农药药效精准、安全发挥的关键关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药效相关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导致农药登记受阻,更会对后续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以下小编汇总了药效中常见问题及一些案例分析,供大家了解:登记类型不正确新农药:微生物农药不同菌株型;保护期内新农药。生物化学农药:满足生物化学农药定义。指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农药:
在农药从研发到投入市场的整个流程中,登记与试验环节是保障农药药效精准、安全发挥的关键关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药效相关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导致农药登记受阻,更会对后续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以下小编汇总了药效中常见问题及一些案例分析,供大家了解:
登记类型不正确
新农药:微生物农药不同菌株型;保护期内新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满足生物化学农药定义。指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农药:一是对防治对象没有直接毒性,而只有调节生长、干扰交配或引诱等特殊作用;二是天然化合物,如果是人工合成的,其结构应与天然化合物相同(允许异构体比例的差异)。
相同产品登记---植物源、微生物农药没有相同产品的登记类型。
案例及分析:某产品同时申请农药登记和登记变更:完成高梁蚜虫2年3地试验,同时提交了1年3地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报告申请扩大使用范围登记构杞蚜虫。扩大使用范围属于登记变更,应在取得登记后进行变更。
资料不完整
新农药缺少作用机理或机理预测。
缺少效益分析报告(扩大使用范围登记特色小宗作物)
缺少室内联合毒力试验扩作登记产品,涉及新防治对象的或与已登记产品防治对象相同,但配比不同,应提交配方筛选或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报告。
缺少作物安全性试验涉及新作物,应提交室内作物安全性试验资料种子处理剂除相同产品外均应提供作物安全性试验。
缺少抗性风险评估资料清单管理---《抗性风险评估靶标害虫清单》《抗性风险评估靶标病原菌清单》、《抗性风险评估除草剂清单》
5.1、未列入清单的靶标害虫,可减免部分抗性风险评估资料,但应提供药剂特性及相关历史资料,相对敏感基线,田间种群交互抗性资料,抗药性监测方法及抗性风险管理措施等资料
5.2、可以减免的要提交减免说明,比如:
案例及分析:提交了金针虫对氟虫苯甲酰胺抗性风险评估资料减免说明。金针虫一般3年完成1代,不能在室内繁殖饲养,田间难以获得试验需要的种群数量。同意减免抗性资料。
缺少田间小区药效试验报告。案例及分析:正式登记在特殊小宗作物上,应提供2年3地药效(参考局部区域种植或局部发生病虫草害)。扩作登记不属于特殊小宗作物草原,草坪,茄子等应提供4地报告。
试验地选择应满足区域布局要求
依据农药登记资料要求,附件7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区域指南
指南未包含的作物、病虫草害及一些特殊药剂,可根据作物种植区域,在全国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药效试验。
案例及分析:提供的田间药效试验部分省份没有遵照试验区域布局,山东省不属于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试验区域。提交的说明材料不够具体。
案例及分析:原则上2年药效试验应在同一区域由同一试验单位完成,该产品第2年4地药效试验分别由同一区域的不同试验单位完成,应提供由不同单位完成试验的情况说明。
效益分析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靶标防治/生产用药的紧迫性
药剂特性---优势(效果、抗性、经济性)
2.1、特殊使用场所---家庭庭院花卉
2.2、特殊靶标---抗性害虫治理
2.3、特殊施药技术---无人机施药等
范例:原则上防治蚊幼虫按照每平方米用药量推荐使用技术该产品为片剂,属新剂型,产品效益分析报告没有阐述该剂型在蚊幼虫防治中的特点和优势。(优势施药方便劣势不易准确定量)
单剂的室内活性测定试验
1、试验设计与作用机理相对应
2、定性、定量农药使用特性
2.1、原则上用原药完成。需要用制剂的应提供说明和相关佐证材料。
2.2、方法要合理。如:抑制孢子萌发的药剂,采用了平皿法(应为孢子萌发法)植物诱抗剂等不具备直接杀病毒活性的有效成分,测定时先接种病毒后喷施药剂(应先喷后接)
2.3、报告需完整。过于简单,缺少重要内容和数据,如杀虫剂没有试虫死亡判断标准未记录试验重复数,缺少原始数据和死亡率/抑制率计算等。
混剂的配方筛选试验
满足混配相关政策要求
混配目的及合理性
2.1、每个药剂的作用要明确,特别是除草剂(2+1)、植物生长调节剂(促+控)的混配杀虫剂混配和杀菌剂混配,每个有效成分对靶标都有活性。
2.2、有效成分配比合理。原则上活性高占比低,活性低占比高(生物试验有其复杂性,出现其他情况可多方验证或说明)
3、杀虫杀菌混配产品的室内毒力测定。案例及分析: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该产品为杀虫、杀菌混剂,已提供杀菌剂对所选配比杀虫剂活性无影响试验数据:还应提供混剂对花生根腐病的联合毒力测定报告以判断混剂中的杀虫剂对杀菌活性的影响。
4、试验满足准则要求,符合科学性至少5组配比至少5个有效浓度提供原始数据和死亡率/抑制率计算
生物农药的室内活性和配方筛选
1、合理性
2、方法科学性
案例及分析:两个微生物农药混配如苏云金杆菌和金龟子绿菌加工成可湿性粉剂防治红火蚁:苏云金杆菌以胃毒作用为主、金龟子绿僵菌以触杀作用为主,混配合理性和科学性存在以下问题:
---室内配方筛选试验采用人工饲料混药法,该方法适用于以胃毒作用为主的药剂。金龟子绿僵菌以触杀作用为主,该方法能否反映绿僵菌的活性。
---田间药效试验施药方法采用浇灌药液法,适用于触杀活性药剂,不适用于胃毒作用为主的药剂,如何反映苏云金杆菌的杀虫效果。
---病原微生物间存在相互作用降低彼此毒力的风险。
Tips:室内活性试验、配方筛选试验和室内作物完全性试验,建议由具备相应能力的单位完成哦!
作物安全性试验
1、室内作物安全性试验
1.1、报告过于简单,缺少必要的原始数据和计算过程。
1.2、申请减免作物安全性试验的理由不充分。
2、当茬及后茬作物安全性试验
2.1、当茬:试验药剂处理区或倍量处理区出现药害现象,应追踪药害过程,描述药害症状、是否可恢复及影响产量,详细分析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说明避免药害的安全合理使用技术要点。
2.2、后茬:对土壤中除草活性较高、残效期较长的除草剂,应提供对主要后茬作物的安全性试验报告。
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各地试验方案须一致施药时期、方式、调查时期等,考虑特殊区域的种植和用药模式。
试验设计要合理
2.1、用药时期符合药剂特性和靶标发生规律如仅具有预防作用的药剂应在发病前施药。2.2、调查内容要科学全面应满足准则要求,如水果保鲜类产品的品质检测仅测定了可溶性固形物,准则要求品质测定包括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没有准则的,要根据靶标和药剂特性开展调查。
3、试验药剂剂量设置
3.1、浓度梯度设置要合理
3.2、已登记同类产品登记剂量。
对照药剂设置要合理
1、应为已登记且在实际使用中防效和安全性较好的当地常用产品类型和作用方式与试验药剂相同或相近。
1.1、对照药剂可以是单剂或混剂
1.2、各地常用药剂可以不同。
2、混配制剂还应设各有效成分单剂作为对照药剂。若其中的单剂与当地常用药剂重合,可以不重复设置。
3、对照药剂剂量应为登记剂量,并有较好防效。如因抗性发展等原因,登记剂量不能达到较好防效,应同时设置登记剂量和当前实际用量做对照,并进行说明。
案例及分析:
图片
试验和推荐使用技术问题
1、方法应一致
案例及分析:田间药效试验施药方式表述不一致:四川推荐于花生播种前撒施于种植穴内其他3地推荐于花生播种前均匀撒施,整地后播种。应进一步明确具体用药技术。
案例及分析:防治苹原蝗虫,4地报告中,2地为常规喷雾,1地为超低容量喷雾1地为无人机喷雾。
2、综合考虑药剂效果和其他风险
案例及分析虱螨脲为昆虫生长调节剂,申请登记水稻防治稻纵卷叶,请相关部门关注此类产品对水生生物的安全风险。
施药方式要与药剂特性相符
案例及分析:毒死蜱颗粒剂防治蔗螟:蔗螟为甘蔗地上部害虫,该产品为颗粒剂土壤撒施,毒死蜱不具备内吸性,应说明其发挥杀虫作用的原理---颗粒剂可用于防治甘蔗地上部害虫蔗螟,但要有效。
案例及分析:玉米螟性诱剂挥散芯:1地试验放置诱芯时期为玉米卵孵化高峰期至2龄幼虫期,与其他3地于成虫羽化前放置诱芯时期不一致,也与药剂特性不相符。
推荐剂量要合理
1、与已登记同类产品比,推荐剂量差异大
案例及分析:室内活性测定呋虫胺对绿盲蝽活性略高于毗虫啉,田间试验推荐防治枣树绿育蝽有效用量为400-500毫克/千克远高于吡虫啉的有效用量(70-93.3毫克/千克)和其他新烟碱类农药如啶虫胖(50-80毫克/千克)和嗉虫嗪(50-62.5毫克/千克)的有效用量。呋虫胺为第3代新烟碱类农药第1代毗虫啉、啶虫脒和第2代噻虫嗪相比,防治同一靶标,用药量差别在5-10倍,应说明原因。
2、与其他施药方式相比,推荐剂量差异大
案例及分析:XX%吡虫啉可溶液剂,防治碧桃(苗圃)蚜虫,推荐施药方法为灌根。以其中一地试验报告碧桃种植密度约在55株/亩,按照该产品推荐制剂用量5-15毫升/株,每亩制剂用量为275-825毫升,有效量825-2475克/公顷,该用药量远远大于毗虫啉喷雾施药方式防治蚜虫的剂量。
3、与实际生产用药的符合性
案例及分析:烟草抑芽剂,杯淋法,10毫升/株。
大区药效试验
大区试验由资质单位完成。
两地大区试验调查方法应一致。
大区试验结果与小区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的,应作出说明。
抗性风险评估资料
没有执行准则如样本量不足,筛选世代不够,缺少抗性菌株筛选、交互抗性测定等资料。
试验结论不完整没有给出抗性风险等级对于中、高抗性风险的情况没有提出有效的抗性风险管理措施,如限制用药次数等。
综上所述,农药登记与试验中的药效问题贯穿于登记类型界定、资料准备、试验设计与实施等多个环节。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不仅会阻碍农药的顺利登记,更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潜在风险,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相关从业者必须高度重视这些常见问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农药登记与试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农药的顺利登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