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高产、优质、耐逆、广适“四性”聚合,超级稻,四川省主要粮油作物当家品种,重大推广补助品种,省级展示评价优秀品种 | 长江上游平坝丘区、低山区及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区种植 | 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 | |
| 生育期153天,株高120厘米,亩有效穗12.3万,结实率83.6%,千粒重32.8克 | |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和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 |
| 米质优达部颁二级,获四川省“稻香杯”优质米一等奖;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倒性好,适合机械化种植 | 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河南籼稻区,桂南作早稻,桂中、桂北作中稻 |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 |
| 高产稳产,优质广适,超级稻,四川省重大推广补助品种,省级展示评价优秀品种 | | | |
| | 川、渝、贵州(武陵山区除外)、云南中低籼稻区、陕南稻区等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任光俊、高方远、陆贤军、任鄄胜、任明鑫、苏相文、吕建群 |
| 品质特优、理想株型、性状优良、抗病性较强、耐热耐冷、广适、再生力强、适宜直播、机插机收等轻简化栽培。 | 适宜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陕西省南部稻区种植。 | | 李耘、江青山、刘洁、韩 冬、袁小珍、李恒进、杨波等 |
| | 川、渝、贵州(武陵山区除外)、云南中低籼稻区、陕南稻区等 | | |
| 超级稻、耐热性强、品质稳定,重庆区试优质1级,出米率高,食味优,适宜商品大米开发。 | 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陕西省南部平坝丘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 四川鑫源种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 |
| 品质优,株型理想,抗倒,耐热耐冷,广适,制种产量高,适宜机械化种植,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 | 适宜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陕西省南部稻区种植。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 | |
| 高产优质、避旱耐旱性强、复原抗旱性强、节本增效、节能环保 | 四川、云南、广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河南、安徽、江西 |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 矮秆抗倒,单产突破700公斤,百亩连片实收平均亩产过千斤,多抗性好,镉低累积,属于弱筋酿造专用小麦 | | | 任勇、杜小英、何员江、钟和平、雷加容、陶军,欧俊梅、李生荣、郑首航、张华、邹凤亮、吴舸 |
| 高产优质、抗病广适、抗穗发芽,2020年最高亩产729.8公斤,2024年百亩连片亩产超650公斤 | | | |
| 高产优质、抗病广适、白粒大穗大粒,熟期适中,2024年千亩连片达562公斤/亩 | | | |
| 矮杆抗倒伏、大穗大粒商品性好,环境适应性强,高产稳产,产量潜力超1100斤/亩 | | | |
| 适应性广,抗倒和抗病性强,适合作弱筋品种开发,区试对照品种,作为主要内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 |
| 具有高产优质,抗逆广适,粮饲兼用等突出特点,四川省当家品种、重大推广补助品种,省级展示评价优秀品种 | | | 兰海、黄开健、潘光堂、向勇、黄爱花、荣廷昭、李芦江、莫润秀、韦如俊 |
| 高产优质宜机,2021年创造四川机收夏玉米高产纪录,2023年刷新四川省平坝丘陵区春玉米高产纪录 |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四川众望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 |
| 粒深,轴细,不烂籽,出籽率高;果穗均匀,抗倒伏;可稀可密,可春可夏,节肥丰产,耐瘠广适 | 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陕西汉中、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 | | |
| 丰产性突出,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籽粒脱水快,宜机播机收;综合抗逆性强、品质优。 | 四川、贵州、重庆、湖南、陕西平坝丘陵区及西南中高海拔区域 | | 石海春、柯永培、余学杰、赵长云、柯永川、蔡林、许秀兰 |
| 该品种属中熟杂交玉米,在区试3000株/亩密度下,出苗至成熟106~132天,平均118天,与对照相当 | 该品种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重庆市海拔700米以下地区、贵州、湖南、湖北等平原、丘陵地区 | | |
| 高产稳产、抗逆广适、品质优良, 矮秆耐密、抗倒能力强,适宜机械化作业,适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 四川平坝、丘陵区;贵州、重庆、湖北等平坝、丘陵、低山地区 |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 蛋白含量超高,耐荫性好,抗倒力强,适宜与玉米、经果林间套作种植,解决川渝地区玉豆带状复合配套品种缺乏的问题。 | 适宜四川和重庆平坝、丘陵及低山区夏播套作和净作种植 | | |
| 高产、高抗、品质优良、含油率高、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收割、菜油两用 | 四川、广西、贵州、陕西、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 | 蒋梁材、李浩杰、张锦芳、崔成、柴靓、蒋俊、郑本川、蒋碧芬、何平、朱丽娟、周明英 |
| 双低品种、抗逆性极强,保障稳产、超大荚果,粒大籽多,保障高产。 | 适宜在四川、湖北等地作冬油菜秋季种植及新疆等春油菜区春季种植 | | |
| 高产、高抗、高油、宜机收、耐湿、耐密植,入选2023年四川省当家品种 | 四川、贵州、陕西、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 | | |
| 高产、高油、品质优良、丰产性突出、适宜机械化收割、适应性广、耐湿性强、耐密植、耐迟播等优点。 | | | 杨进、付绍红、王继胜、邹琼、李云、陶兰蓉、龚万灼、康泽明、唐蓉、吴学明 |
| 中抗根肿病、高产、高抗、高油、宜机收、宜制种,入选2024年四川省农业主导品种 | 四川、贵州、陕西、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成都大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 |
| 属高糖、低脂、高蛋白花生品种,口感细腻,回味香甜,适合鲜食,鲜花生亩产效益高。 | 四川非青枯病、叶斑病高发花生产区,春季、麦/油后直播种植 | | |
| | | 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杨开俊、刘廷辉、朱华忠、王文献、谢世刚、刘良珍、张英、江谧、伍玲、李式昭 |
| 优质鲜食品种,早熟,萌芽性好,茎秆粗壮,短蔓,薯皮浅红色,薯肉淡黄色,蒸煮后肉色金黄色,薯香味浓郁 | | | |
| 生育期 88.8 天,出苗率 95.7%;块茎圆型,黄皮、白肉,表皮较粗糙,芽眼深度中,芽眼红色,商品薯率 67.3 %,平均单株薯块重 476.3g,淀粉含量 15.2%。 | 适宜四川省中高海拔中浅山区及平原丘陵区排透水好的地区春季种植 | | 胡建军,何卫,王克秀,唐铭霞,郑顺林,雷高,马松明,杨雯婷,文志强,张伟 |
| 中晚熟,丰产优质耐抽薹,生长势旺盛,叶浅绿色,叶柄及中肋宽厚光亮少筋,质地脆嫩,鲜食加工兼用。 | | | 刘独臣、李跃建、严奉君、房超、刘小俊、蔡鹏、梁根云、杨宏、谢彪 |
| 短日照类型,株形紧凑,叶深绿色,鳞茎圆球形、外皮紫红色、鳞茎重260~370克、生育期从定植到收获175天左右 | | | |
| 华北型,油亮型,早熟。雌花率35%左右,坐果能力强。瓜皮色绿色,瓜肉绿色,果把短。口感脆嫩,味甜。 | | | 李跃建、刘小俊、梁根云、杨宏、谢彪、房超、刘独臣、蔡鹏 |
| 早中熟,主蔓结荚为主,花冠浅紫色;嫩荚翠绿、长圆条形、顺直均匀,种皮为红褐色带黑色麻点,丰产性强 | | | |
| 早熟,果实羊角形,鲜红色,长14.6厘米,粗1.6厘米,果重14.8克;株高58.3厘米,挂果多。 | | | |
| 中熟、生长期80天,亩产5616.2公斤,增产率46.35%;耐糠心,商品率高,宜鲜食与加工 |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德阳分院) | |
| 黄色品系,菌盖浅黄色、不易开伞。菌柄近白色,较脆,基部无绒毛、不粘连、着色浅。 | 适宜在人工控制光、温、水、CO2等条件的工厂化条件下周年生产 | | |
| 出苗早、出苗率高、花期和生育期长、产量高、品质优。 | | 四川农业大学,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益利源科技有限公司 | 张利、姜媛媛、周永红、杨瑞武、王龙、陈柏良、许轲、朱柏雨、王海平、张绍奇、吴一超、李杨梅 |
| 生长势旺盛,发芽早,特早生,氨基酸含量高,抗性强。 | | | |
| 白雪公主为四川自主育成的大果型白肉枇杷新品种,丰产稳产,成熟期比大五星晚5-7天,品质优,适应性强 | 在德昌、石棉、龙泉、双流、仁寿、资中等枇杷栽培适宜区均可种植 | 四川农业大学、石棉县农业农村局、成都市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成都天府新区白沙街道办事处、四川福仁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
| 突破红花椒高海拔适生局限,可低海拔栽培,抗逆性强,结果性状好,果品好,具广适、高抗、丰产、优质等特点 | | 四川省农业特色植物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龚霞、吴银明、罗成荣、龚伟、陈政、李佩洪、曾攀、唐伟 |
| 被毛黑色,具肉质优、生长快、瘦肉率高等特点,是生产优质肉猪的最佳父本。 | 适合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已远销广东、浙江、云南等省份。 | | |
| 乳肉生产性能优良、能有效适应我国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高湿自然气候条件以及农区粗放饲养管理条件。 | | | |
| 该配套系属青脚麻羽优质肉鸡,父母代繁殖性能高,商品代生长速度中等且可通过羽速自别雌雄。 | | | |
| 父母代年产蛋量250枚,商品鸭为黄麻羽,屠宰后胴体黑色素残留少、屠体美观,料重比2.6:1。 | |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总站、河南旭瑞食品有限公司 | |
| 综合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特别是在2kg左右体重上市时具有优秀的屠宰性能和饲料报酬 | 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肉兔主产区推广 | | |
| 长吻鮠“川江1号”生长速度快,18月龄体重提高25.84%左右,可缩短商品鱼上市周期,降低越冬成本和风险 |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四川省珍稀特有鱼类保护与利用中心、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周剑、董在杰、叶华、魏震、王忠卫、杜军、徐钢春、张露、罗辉、朱文彬、林珏、聂志娟、李强、陈晓晶 |
| 体型大、吻长,蜂王呈黑色或红棕色,雄蜂呈黑色;蜂王产卵力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生产性状良好。 | | | |
| 性能稳定、强健好养、产量高、茧丝质优,是缫5A~6A级高品位生丝的极好原料茧品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