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你的“囤菜大业”,中国蔬菜大省们到底有多猛?
一蔬一饭,就是生活。没有蔬菜,这饭吃着就少了点滋味。种菜和吃菜,深深刻在中国人的DNA(基因)里。
中国是世界蔬菜种植和消费第一大国,2020年我国蔬菜产量为74912.9万吨。其中,每10户中国家庭,至少有3户吃的蔬菜是来自中国最大的菜篮子——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生产区域。
山东是我国蔬菜生产第一大省,为全国人民提供蔬菜。而临沂兰陵县生产的蔬菜,更是占据了超过60%的上海蔬菜市场份额,以致有“一天不见鲁Q(临沂车牌号),吃菜就犯愁”的新时代俗语。
就在昨天,10万斤兰陵蔬菜运抵上海闵行,山东支援上海的蔬菜又来了!
图片来源:水木九天
河北有力支撑起北京、天津的家常饭桌上至少20%的蔬菜;河南则保证自身1亿多人蔬菜的自给自足,同时辐射周边省份;冬季大白菜的有力提供者是辽宁,酸菜和辣白菜的重要来源;江苏北部、安徽中部及北部地区以水乡泽国的“水八仙”等特色物产取胜。
这其中,山东、河南、江苏和河北四省,更是占据了中国蔬菜王国的三分之一天下。
▲山东、河南、江苏和河北,占据中国蔬菜生产前四位置。制图/孙璐
中国人的菜篮子,为什么看山东?
“宇宙寿光”,从何而来?
寿光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人口只有108万。可就是这个总面积只有2180平方公里的小地方,用84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撑起了400万吨的蔬菜年产量,也有了一个“宇宙寿光”的名号。
虽然这个名号源于寿光人开发出的太空蔬菜,但也反映出寿光蔬菜的全能来。
▲寿光市蔬菜业大发展,与周边发达的交通网分不开。制图/MONK,设计/吴玖洋
山东寿光,可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荷兰的兰辛格兰、西班牙的阿尔梅利亚并称为“世界四大蔬菜区域优势中心”。在这里,蔬菜日交易量近万吨,日交易额3000余万元,发达的商贸物流让寿光蔬菜辐射到东北、华北、西北、京津等地及20多个省区,并远销俄罗斯等国。
寿光种菜,也是“敢为天下先”。这里位于鲁中北部沿海平原区,靠近黄河三角洲平原的肥沃土地与丰沛水源,让寿光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物阜民丰。写出《齐民要术》的“农圣”贾思勰就是寿光人。
▲寿光市一处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场景
1980年代末,寿光三元朱村开始从东北引进冬暖式蔬菜大棚。寒冬腊月里,一根带着黄花的黄瓜从大棚中采摘出来,北方冬季餐桌上只有白菜萝卜的历史,因寿光人而改变。
有了“时令菜”,不愁没有买卖做。寿光西边挨着胜利油田,30万工人老大哥成了寿光收菜的第一批“尝鲜者”,一来一去就形成了“马路市场”。寿光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划出了五亩地,成为专门用于蔬菜交易的市场,这便是最早的寿光蔬菜市场,在30年间,它逐步发展成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市场。
▲在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工作人员正在打包蔬菜。新华社记者张志龙摄
寿光不但产菜,也是物流中转地,可以说是“啥菜都有”,要问啥是寿光蔬菜的代表?以寿光冠名的胡萝卜、香瓜、韭黄、樱桃西红柿等1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告诉你答案!
而在“宇宙寿光”的名号下,山东的蔬菜领头羊还有很多,像以产大葱闻名,乃至给一省都带来 “葱省”别称的章丘;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以区位与技术后来居上的聊城莘县……在山东,处处都是菜篮子。
▲章丘大葱
向来低调的河南、河北,
也是中国的“蔬菜腹地”!
▲平泉食用菌 来源:河北资本
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食用菌,无论是香菇、黑木耳、平菇等饭桌上常见的菌菇,还是双孢菇、鸡腿菇这类在火锅里大放光彩的“山珍”,都是平泉人种出的骄傲。
好吃蔬菜遍布大河南
河南,不只是种粮大省,种菜也是样样中。
河南人的蔬菜特产,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嵩(song)县闫庄旱地大葱,周口市沈丘县的黑皮冬瓜……那都只不过是宝库一角,像唯独在平原上生长的淮阳黄花菜、温县名产铁棍山药,可都是河南人的“地道风物”。那味道,绝对中!
▲河南焦作温县山药培育基地及信阳香菇种植大棚。摄影/赵亮
但是真要论起河南人最广泛的菜篮子根基在哪里,还是得数遍布全省,以万亩为起步规模的蔬菜基地。豫南是密集铺开,春秋皆出产的蔬菜大棚;豫北的日光温室群则供应冬春时令的饭桌;豫东、豫中的温室大棚则是四季全能。
▲河南信阳淮河流域大棚航拍。摄影/焦潇翔
其中,中牟县的大蒜是河南菜篮子走出外界的代表。中牟大蒜,根基于河南本土开发的品种,更汇聚了来自山东的其他优良品种,年产量在45万吨以上,其中有10万吨外销出口五大洲,真正“走向世界”。
中牟县的蒜很“中”,以万邦蔬菜批发市场为代表的蔬菜物流中心更是承载起大蒜走向世界的步伐。这里集“铁、公、机”交通优势于一体,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京九铁路、京广铁路、陇海铁路和郑州新郑机场等一起,勾连起山东、河北、山西,乃至遥远新疆的蔬菜市场。
没想到吧?
制造业大省江苏,也是种菜好手!
中国最大菜篮子的边缘,已经来到了南北交汇的地域,为中国人的菜篮子点缀上了一些独特而清新的风味。
宿迁与苏北(以行政区划为分界)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这其他五市,也正是水乡泽国江苏最集中的蔬菜产区,黄淮冲积平原就是种菜的沃土。
地处南北交界,既能包邮又能供暖的徐州,正是江苏的蔬菜重镇,自古以来就有“彭城收,养九州”的声誉。蔬菜年产量在200万吨以上的邳州,成了这里最值得期待的蔬菜之地。
日照雨水均充足适宜,再加上过去频繁改道的黄河形成的黄泛沙土平原,让徐州市邳州种植的60万亩白蒜,足以与它的“山东兄弟”们站上同一舞台。此外,与莴苣是“亲戚”的邳州苔干同样是当地名产蔬菜之一。
▲正在晾晒的邳州苔干。摄影/李琼
这个区域的另一大蔬菜重镇,就是盐城。盐城响水这个看似默默无闻的小县,却以10万亩西兰花的种植面积获得了“中国西兰花之乡”的称号。
▲西兰花是现代人瘦身首选蔬菜之一。
当然,他们的科技树更是十分发达,除了西兰花,这里还有全国单体最大的蔬菜工厂,引进了荷兰的无土栽培科技,无论是家常的油麦菜、芹菜、黄瓜,还是多达14个品种的新奇西红柿,都在这里觅得一片乐园。
遥想秦汉时期有所记载的蔬菜,不过是葱、姜、蒜、韭等20多种,如今则有超过6000种的蔬菜品种共同充实中国人的菜篮子。
图源:爱徐州
菜篮子里,看得见吃得着的,是蔬菜清新动人的美味;背后深藏的,则是一个民族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