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小麦田除草,为啥容易出现药害?遇到4种情况应避免施药

作者:佰秀农业 佰秀农业 2022/12/8 9:36:41
按照传统施药习惯,冬季是小麦田除草最佳时期,理由有三点:①此时田间小麦尚未封垄,有利于除草剂药液接触地面,既有利于杀草,又有利于封闭除草。②杂草处于幼龄期(3-5叶期),对除草剂抵御能力较弱,这个阶段施药,即便采取普通配方除草剂,如苯磺隆+双氟磺草胺+唑草酮配方,也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杀草和封闭除草的效果。③4-6叶期的小麦,自身对除草剂解毒能力较强,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药害。然而,截至目前

图片

按照传统施药习惯,冬季是小麦田除草最佳时期,理由有三点:

此时田间小麦尚未封垄,有利于除草剂药液接触地面,既有利于杀草,又有利于封闭除草。

杂草处于幼龄期(3-5叶期),对除草剂抵御能力较弱,这个阶段施药,即便采取普通配方除草剂,如苯磺隆+双氟磺草胺+唑草酮配方,也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杀草和封闭除草的效果。

4-6叶期的小麦,自身对除草剂解毒能力较强,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药害。

图片

然而,截至目前,在黄淮冬小麦种植区,有很多农户反馈,在喷施了麦田除草剂后,田间小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药害问题,这种现象在往年较为少见。

在咨询当地农资店老板后,被告知为施药不当所致,但这种说法明显不能令人信服。

那么,到底是自己施药方式出了问题,还是除草剂本身有问题呢?大家迫切需要一个说法。

小麦冬季除草,遇到4种情况应避免施药或推迟施药

现在了解还不晚

图片

①出现旺长现象的小麦,应暂缓施药或更换除草剂

经过调查发现,但凡药害较为严重的田块,都是以有旺长现象的小麦田块为主。

今年入冬以来,黄淮海冬小麦种植区,气温下降较慢,日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往年,对于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大、氮肥施用过多的小麦田块,基本上都出现了旺长苗,很多麦田甚至在11月底就出现了封垄现象。

旺长苗虽然长势喜人,但植株普遍羸弱,抵御除草剂能力降低,尤其喷施了含有唑草酮的除草剂,往往会加重药害风险及药害程度,而一些纯度不高的唑草酮产品,药害严重程度则更严重。

图片

所以,遇到旺长苗的麦田,尽量不使用含有唑草酮成分的除草剂,以免造成较为严重的药害发生。

②气温不稳定应暂缓施药

冬季气温较为反复,农民朋友应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施药,所谓的时机,是指平均气温要达到8℃以上,最低气温要高于3℃,且施药后3-5天内不能出现气温骤降,或大幅降雨天气。

如果气候条件达不到以上要求,即便田间小麦及杂草都符合施药条件,也要做到择机施药,强行施药将会增加药害风险增加。

图片

③小麦生长状况不佳应推迟施药

对于部分晚播小麦,生长期达不到40天以上,麦苗不达到三叶一心,即便气候条件合适,也是不建议喷施除草剂的。

除此之外,田间黄苗、弱苗现象较多的田块,也不建议喷施除草剂。

④不具备施药能力,建议不要施药

喷施小麦除草剂,对施药者施药水平要求较高,如今的麦田除草剂,以水分散颗粒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居多,不进行二次稀释,很难将药剂彻底融化,致使喷雾器内的药液,出现浓度不一的现象,喷施后,将导致部分区域药量过轻效果不理想,部分区域药量过浓产生药害。

图片

尤其是阔叶除草剂和禾本科除草剂混用时,或喷施防治节节麦的除草剂时(甲基二磺隆),二次稀释这个环节,将是决定药害发生与否的关键点。

其次要求施药均匀,不但要做到不漏喷,也要做到不重喷,哪怕杂草较多的区域,也不能额外照顾,容易重叠施药的区域,也是药害最容易产生的区域。

最后是要选对除草剂,如今的麦田除草剂,以组合装居多,喷施一遍,基本可解决麦田所有阔叶杂草危害,这是组合装的优势。

劣势是容易形成农药浪费,在增加施药成本、造成杂草形成严重抗性的同时,剂量过大的除草剂,也容易增加药害发生的风险。

图片

例如,很多麦田杂草种类和杂草抗性是不一样的,猪殃殃、婆婆纳较多的田块,采取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就能有效防除;播娘蒿、荠菜为主的田块,可采取苯磺隆+唑草酮+双氟磺草胺配方。

所以,科学掌握施药步骤及合理选择除草剂,是麦田安全除草的首要条件。

总结

喷施除草剂出现药害,大家首要做的不是追究谁的责任,而是要寻求将小麦药害降至最低。

出现药害最好的解决方案,都抵不上一套可以避免药害现象发生的科学施药方案。

图片

对于唑草酮造成的药害,不是特别严重,一般都可以自愈;对于药害较重的田块,可喷施复硝酚钠或胺鲜脂+海藻肥或腐殖酸叶面肥的办法进行缓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