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循环农业如何价值增值?
01
循环农业的价值增值
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连接更加紧密,节省了生产要素的使用,使整个系统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增值农产品的价值量。
循环农业的价值增值发生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农产品外循环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价值增值;二是内循环的废弃物资源再生产和再利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外循环完成由原料到产品的转化,实现价值的增值。
农副产品加工业在原料上以作物果实和植物纤维为主,产品以食品、药品、农副产品等加工品为主;
内循环废弃物到能源、资源的转化,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和能源节约,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的第一次价值增值是农民通过对劳动力、化肥农药、种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出农产品;
随后农产品通过机械设备、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进入深加工产业链环节,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实现了价值的第二次增值,另一部分进入生物质产业链;
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随后进入消费品市场,经过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最后被消费者消费,实现了价值的第三次增值。
消费者通过消费产品,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然后再次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继续农产品的外循环过程。
在可再生资源的内循环路径中,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秸秆等)进入生物质产业链循环,并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出能源燃料等有用产品,实现了价值的增值过程。
生产出的有用产品,一部分作为投入要素进入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循环,另一部分供应其他产业发展需要,或进入经济活动过程,或产生供求关系,促进农业生产。
02
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
好的循环农业模式可以解决农业产生的污染问题,同时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仅节约了农业资源,还有效利用了剩余资源,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出效果。
通过总结归纳,目前主要有三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 01
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沼”结合
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即剩余价值再利用,将一种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用作另一种产业的原材料。
推广畜禽粪便自然发酵、直接还田,好氧发酵、有机肥生产,沼气生产、渣液还田等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实现“种、养、沼”结合:
农业作物种植可以用作动物养殖的饲料,动物产生的废弃物(粪便等)和作物的废弃物(秸秆等)可以用作沼气的基料;
最后再用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将产生的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再还田。
# 02
减量化生产模式——有机认证农产品
这种模式主要是减少使用或规范使用化肥、农药及添加剂,积极发展绿肥种植,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
实施稻田秸秆还田,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可以进行绿色或者有机食品的认证。
推进重大病虫疫情监测,推广绿色防控,推进高效药械替代,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
# 03
生态产业园模式——休闲旅游与传统农业结合
这种模式主要是结合乡村生态产业特色,支持推动乡镇、村落重点文化旅游节或重要农事采摘节(赛)活动,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及项目开发,进一步丰富乡村生态旅游业态。
以果蔬等传统农产品种植产业为支撑,结合采摘、点种、插秧、耕耙等农事活动,开发以田园娱乐体验、生态养生等农事农趣体验为特色的循环农业模式,力求促进三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