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全国柑橘分布特点及热门品种分析!
近40年来我国柑橘主栽品种变化 首先表现在主栽品种在适时调整。 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温州蜜柑、椪柑、南丰蜜橘、本地早及普通甜橙为主,有少量地方特色柚。 1980年到20世纪末,脐橙、琯溪蜜柚(白肉系)、夏橙开始大规模种植,特别是脐橙(主要是朋娜、纽荷尔、华脐及汤姆逊)。 2000—2010年,以砂糖橘为代表的广东晚熟品种(含马水橘、贡柑)异军突起;极早熟温州蜜柑大分也大面积推广。2010年以后,晚熟脐橙、沃柑、爱媛28及不知火、春见等品种迅速发展,也涌现了甜橘柚、春香、金秋砂糖橘等系列品种,这种趋势还在持续,但存在品种滥引、无序发展现象。 其次表现在主栽品种栽培面积的变化。 ①温州蜜柑类。由80万hm2降至46.7万hm2左右,还在缓慢下滑,且主栽区向北缘产区即两湖集中,由于其早熟、耐粗放管理,估计面积稳定在20万hm2左右,其效益会提升。 ②脐橙类。面积稳中有升,目前有33.3万hm2,还有扩大的空间,主要是由于鲜榨橙汁的消费量在提升。同时,10月成熟的早熟脐橙还有发展空间。 ③椪柑类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较有特色的品种,由高峰的26.7万hm2降到10万hm2左右,还在下滑。其最适区是南方柑橘产区,由于对黄龙病敏感,现在北缘产区成为主产区。但在北缘产区,降酸慢,采后需后熟降酸的过程,影响其市场前景。由于其耐贮、肉脆、风味浓,是一个优良的出口外销类型,估计未来会稳定在6.7万hm2左右。 ④红心蜜柚、白肉蜜柚。由高峰时的16.7万hm2降到10万hm2左右,面积缩减明显,在北纬25°以南产区相对稳定,以北产区面积萎缩明显。 ⑤南丰蜜橘。由高峰时期的10万hm2下降到5.3万hm2左右,还在明显缩减,产区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南丰县及周边,其他产区少见,由于南丰蜜橘耐贮、易剥皮、香气浓郁,估计以后种植面积会稳定在6.7万hm2以内。 ⑥砂糖橘类。目前栽培面积估计超过26.7万hm2,集中于两广,特别是广西产区,近年由于效益下滑,失管园面积较大,估计未来3~5年面积会明显下滑,稳定在10万hm2左右,效益将会较高。 ⑦沃柑。近几年发展较快,主要分布在广西与云南,其他产区也有分布,约13.3万hm2。近几年应稳定发展,适当下调,定位在云南及广西南宁一带发展,面积控制在10万hm2左右为佳。 ⑧红美人、春见、不知火、大雅柑、晴姬、鸡尾葡萄柚等杂柑。目前种植面积约10万hm2,还处于上升阶段,但需要定位最适宜产区,且不同产区差异化发展。 ⑨冰糖橙类。目前栽培面积有6.7万hm2左右,主要分布于云南及湖南省,其为无酸橙,适宜特定消费者,应控制在6.7万hm2以内,且定位于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柑橘适栽区栽培。 ⑩其他如马家柚、皇帝柑等特色品种。主要在起源地发展,面积在3.3万hm2以内,应稳定控制面积,在起源地作为特色品种发展。 ⑪过去在我国栽培历史久,地方品种多的红橘类品种,其外观艳丽,耐粗放管理,丰产性强,但其不耐贮、香气与风味不浓的特点非常明显,早在20世纪80年代栽培面积就明显缩减,现在仅零星栽培。 ⑫近年来,柑橘优质优价、物以稀为贵正成为市场销售端的常规,由此倒逼生产者选择品种差异化发展正成为产业共识,现在多样化及适地适栽品种选择成为产区发展趋势。 我国柑橘优势区与特色基地 及其主栽品种发展变化 · 优势带 优势带由4条增加为5条,具体如下。 (1)西江晚熟柑橘带。该带为新发展优势带,新兴产区主要发展沃柑、砂糖橘、皇帝柑,呈井喷式增长模式,效益高开低走的趋势明显,黄龙病是最大隐患。 但老产区桂北变化明显,脐橙弱化,砂糖橘面积急剧上升,现在品种动荡。该带位于北纬20~29°,涉及粤、桂、黔、滇4个省。 该区域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地区:云南省的华宁县、新平县、石屏县、建水县等地;贵州省的榕江县、从江县、荔波县等地;广西桂北地区的恭城县、富川县、钟山县、阳朔县、临桂区、全州县、灵川县、兴安县、永福县、平乐县、柳城县、鹿寨县、藤县、扶绥县、荔浦县、融安县,及武鸣县、岑溪市、蒙山县、苍梧县、象州县、武宣县、西林县、靖西县、德保县、兴业县等县区;广东省的郁南县、云安区、四会市、德庆市、广宁县、封开县、怀集县、英德市、清新区等地。 (2)浙闽粤柑橘带。该优势带柑橘面积略萎缩,发展品种比较稳定,主要是柚类、宽皮橘类。该带位于北纬21~30°,东经110~122°的东南沿海地区。 该区域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地区:浙江省的临海市、象山县、黄岩区、建德市、三门县、金东区、淳安县、温岭市、龙游县、宁海市、兰溪市、莲都区、常山县、柯城区、衢江区;福建省的平和县、建瓯县、永春县、尤溪县、南靖县、顺昌县、沙县、永安市、三明辖区、延平区、漳平市、德化县、新罗区、大田县、将乐县、上杭县、闽清县、长泰县、龙海市、永定县、仙游县、南安市、连城县、长汀县;广东省的梅县、普宁市、平远县、五华县、梅江区、大埔县、普宁市、博罗县、揭西县、揭东县、惠来县等地。 (3)赣南-湘南优势带。赣南-湘南-桂北优势带调整为赣南-湘南优势带,原桂北产区调整到西江晚熟柑橘优势带,面积稳中有升,品种比较稳定,以脐橙为主,间有少量其他花色品种。 该带位于北纬25~26°,东经110~115°。该区域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地区:江西省赣州市的安远县、寻乌县、信丰县、会昌县、瑞金市、于都县、宁都县、大余县、崇义县、南康区、赣县、兴国县、上犹县、定南县、龙南县、全南县、石城县、章贡区等地;湖南省郴州市的宜章县、临武县、永兴县、资兴市,永州市的蓝山县、宁远县、江永县、道县,邵阳市的武冈市、新宁县等地。 (4)长江上中游甜橙优势带。栽培面积稳中有升,品种发生较大变化,橙汁产区加工橙荡然无存(夏橙除外),鲜食橙产区向晚熟品种方向转化,万州下游品种稳定,上游动荡。 该带位于湖北秭归以西、四川宜宾以东,以重庆三峡库区为核心的长江上中游沿江区域。该区域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地区:四川省的邻水县、渠县、武胜县、江阳区、合江县、泸县、富顺县、纳溪区、江安县、翠屏区、宜宾县、古蔺县、叙永县、雷波县、宁南县等地;重庆市的江津区、奉节县、长寿区、忠县、万州区、梁平县、开县、垫江县、丰都县、石柱县、渝北区、涪陵区、永川市、云阳县、巫山县等地;湖北省的秭归县、兴山县、巴东县等地;云南省的宾川县等地。 (5)湘、鄂西宽皮柑橘产区。近年来,传统主栽温州蜜柑和椪柑效益下滑、不稳定,品种调整趋势最明显,未来面积稳中稍降,椪柑、温州蜜柑面积下滑明显,杂柑、脐橙等引入,品种混沌。 该带位于东经111°左右,北纬27~31°。该区域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地区:湖北省的当阳市、宜都市、枝江市、荆门市东宝区、宜昌市夷陵区、点军区、松滋市、长阳县、恩施市、宣恩县;湖南省的石门县、慈利县、安化县、保靖县、花垣县、泸溪县、吉首市、麻阳县、溆浦县、洪江市、邵阳市、隆回县、洞口县、永州市芝山区和东安县等地。 · 特色产区 (1)传统意义上的特色产区包括云南玉溪早熟蜜橘产区、安岳柠檬产区、南丰蜜橘产区、丹江口和汉中北缘蜜橘产区、岭南晚熟柑橘产区、云南瑞丽柠檬产区。 (2)特色产区品种及品种结构的变化:云南玉溪早熟蜜橘、冰糖橙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丹江口与汉中蜜橘产区、安岳柠檬产区比较稳定;岭南晚熟柑橘产区萎缩明显,栽培面积不到高峰时期的1/10,品种主要是皇帝柑,有少量砂糖橘;南丰蜜橘产区近几年面积萎缩不明显,但南丰蜜橘萎缩已是不可避免的,品种更新非常迫切;岭南晚熟柑橘产区栽培面积增加,特色明显,但开始炒作品种;云南瑞丽柠檬产区现拓展为德宏中晚熟柑橘产区,甜橙类栽培面积逐渐扩张。海南绿橙、象山红美人等已形成特色,上饶马家柚特色产区已具雏形,也形成了阳朔、融安金柑特色产区,品种混杂现象也初显。 我国柑橘品种调整良性发展 及不足方面 受市场效益驱动和柑橘植物本身生育生长期长的特点,我国柑橘品种结构调整一直处于一种稳中有变的状态。由于受从业者对产业认知的影响,品种结构调整表现出良性发展的一面和需要完善的一面。 · 良性发展方面 (1)鲜食品种种类丰富(百品争艳),熟期结构优化的格局已形成,鲜果可以周年供应,甚至一个县域产区通过品种搭配也能达到鲜果周年供应,如图1所示。目前,我国柑橘熟期细分更明显,已由20世纪末期简单的早、中、晚熟之分演变为极早、早、中、中晚、晚、极晚熟之分,比例由1∶8∶1改变为0.2∶1.5∶5.0∶2.0∶1.0∶0.3。 图1 我国柑橘熟期(果品供应)变化情况 (2)良种率高(超过80%),现在优势带及特色基地所在产区主栽的品种都是经过多轮淘汰保留的、有市场活力与需求、适应性和综合品质优良的品种,老品种或过时品种主要在非主产区或居民房前屋后栽培。 (3)新优产区时有发掘(特别是云南地区)。由于柑橘果品美味、耐贮,果树美丽、四季常绿的特点,在农民致富、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南方一些地区引种、试种增多,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产生优质果品的产区,特别是云南、广西,广西这几年大发展也说明了这个现象。 (4)品种贮备丰富,特别是杂柑品种。现在温州蜜柑、脐橙、南丰蜜橘、椪柑都贮备了系列熟期品种;通过引种与自主育种,也筛选了不少有发展前景的品种,如极早脐橙与南丰蜜橘、晴姬、甘平等杂柑。 (5)设施栽培使产区品种多样性成为可能。现在我国设施设备得到了极大改善,环境可控性更强,既有促成栽培,也能延迟采收,还有控温控湿,为多样性品种栽培提供了可能。 (6)柑橘品种的多样性与观赏性使其在生态游、三产融合中得到普遍应用。 (7)适地适栽渐成趋势,跟风型的是新产区或新进入生产者。 · 不足方面 (1)一些产区品种更新缺少引导,定位不清或者定位受市场、果商和周围产区的影响,求新但不注重差异性与特色,品种同质化趋势严重(这一点害了很多产区),特别是工商资本涌入之后,这一趋势有加剧的可能。 柑橘产业鼓励工商资本涌入,但在发展之初需要进行品种科学精准定位,不能盲目跟风。新品种要成为好品种,必须适宜特定区域、特定生态与栽培技术条件,并在特定市场阶段被特定消费者群体认可,是一个动态性、区域性的理念。 (2)一些特色产区规模过于扩张,特色模糊化明显。过去江西省南丰县的南丰蜜橘、福建省平和县的琯溪蜜柚都是地方起源的特色品种,起始发展时效益都比较好。但由于无节制繁苗、种植产区扩张,到今天,由于产品供过于求,管理水平、品质参差不齐,成了低效水果的代表品种,又大量砍树,失管果园多,成了病虫害的窝子。今天又有沃柑、砂糖橘走这条路子,从过去很受消费者欢迎、很畅销的品种,又渐渐变成了产区的包袱。如果这种现象不改变,未来还有品种会走这条路子。 (3)良种滥引、无序扩张现象明显。一旦市场上出现了效益高的品种或新品种,一些苗商追逐利益,就大肆育苗,没有定位适栽区。过去很好、很有特色的品种如沃柑、砂糖橘、琯溪蜜柚,现在变成了一个普通品种,就是由无序扩张导致的。 (4)品种结构调整过份依赖高接、反复高接。品种老化,树体健康,进行高接换种无可非议,但一些产区对一些需要更新改造的老果园一味采取高接换种的方法,就不可取了,会导致新品种性状不能充分表现,而且造成病毒病流行。 同时,作为现代果园与老果园的建设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一味高接不利于老果园基础设施完善与改造。过去大家认为,高接换种投产快,但现代育苗技术的发展使新建果园快速投产也不成问题。同时,高接也不利于品质的标准化(表1、表2),特别是我国绝大多数产区果园品种杂,这一问题更严重。 (5)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研发还不够深入。现在大家更关注品种,而对栽培技术投入度则差很多。实际上,我国现在果树品种的良种率较高,但对不同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则研发不够,都是采用大一统的技术,实际上不同品种特别是杂柑的栽培技术还是很有讲究的。 如春香,有刺,外表有特色(皮粗),如果对树形、开张度及叶幕层不加控制,会影响春香的品质和市场欢迎度。像爱媛28(红美人),花芽极易分化、坐果率高、果形与品质易发生变化、树体易衰,针对这些问题,需在土壤管理、结果母枝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 (6)专用品种如加工、观赏品种选育和应用还需加强。鲜榨橙汁是一大市场消费热点,是一个商机,品种如何布局?产业如何跟上?这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人来研究。 现在,设施栽培发展很快,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及三产融合中柑橘都是一个重要的支撑树种,但一些适合这些功用的品种还很缺乏,需要加大培育和筛选力度。此外,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增强,柑橘盆景制作也是一个不错的产业,适合盆景制作的矮化品种筛选也需要加强。此外,适合人类保健、含有特异成分柑橘品种的筛选与培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 我国柑橘品种选择和调整成功的经验 1、选择成功的经验 (1)从历史上溯源,即从文献、书稿记载上寻找品种,如南丰蜜橘、黄岩本地早、四会砂糖橘等。 (2)从地方资源上寻找有利于特色化发展的品种,如琯溪蜜柚、马家柚、广东德庆与仁化的皇帝柑。 (3)根据气候环境条件、发展规模和市场状况进行科学定性,如赣南脐橙、宾川晚熟柑橘系列等。 (4)结合市场,从前期的引种实践中总结,如武鸣沃柑、东坡丑柑、春见等。 2、调整成功的经验 (1)主产区或优势产区,以传统品种为主导,调整面积,拉长熟期,丰富类型,完善栽培技术,如秭归、赣南、梅州等。 (2)品种调整的方式由过份依赖高接、反复高接改为假植大苗带土定植,特别是老产区、山高坡陡产区或土壤贫瘠果园。 · 生产者如何进行品种定位 首先,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与栽培技术现状进行品种定位,如武鸣的沃柑、象山的红美人。第二是根据当地栽培的历史和品种效益状况来定位,如秭归、赣南的脐橙。第三是根据产品方向定位。 (1)若是走大众市场大面积发展的或出口贸易的,应该选择树势较强、管理相对容易、综合性能优良的品种,传统栽培品种或新品种中耐粗放管理的,在栽培技术上应加强。 (2)若是走小众精品市场的,则应该以品质为先,选择红美人、甘平、晴姬、春香等品种,通过设施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其品质优势,结合礼品化的包装抢占高端市场。成熟期优先选择元旦到春节期间或其他节日上市的品种。 (3)用于生态农家乐栽培的,可多品种、多熟期、多色彩、多果形的品种搭配。 优势产区或大产区宜3种方式有机结合。产区在选择品种时,要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同时,给其他产区留下发展空间(特别是原产地),注重主栽品种不同品系配套发展,如平和的红肉蜜柚、黄肉蜜柚、白肉蜜柚、三红蜜柚等,现在也在发展中熟品种;秭归采用不同熟期脐橙品种搭配发展。这样才能形成特色产区,保证产区可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 如何形成特色产区 (1)有适合当地气候的主导品种,最好差异化发展(对新产区)。 (2)品种稳定是形成特色产区的基础即品种定力、自信,不能“朝三暮四”。 (3)品质稳定,主导品种形成配套的优质栽培技术。 (4)面积稳定,有一定规模但不能太大,单品单一产区超过1.33万hm2、全产区超过6.67万hm2就受市场因素影响很大;品种系列搭配与布局很好的,如早中熟品种比例合理,品质优,面积可加倍。 (5)产区政策、技术队伍、产业组织化稳定向好。像江西赣南、湖北秭归及广东仁化、德庆及四川眉山等这些发展比较成功的产区,都具有以上几个特点。 部分热门品种及产区适栽品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