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盘面处于5个月低位 是否存在反弹空间?

作者:文华财经 内容团队 2025/10/28 10:25:04
8月中旬至今,豆粕期货一直处于下跌通道之中,期价接连跌破3000和2900等关键支撑,在上周四突然大涨后,近两个交易日再回弱势。中美经贸磋商初步达成基本共识对国内外豆类期货市场有何影响?国内豆粕四季度供给压力如何?处于5个月低位的豆粕期货是否存在反弹空间?文华财经【机构会诊】板块邀请豆类期货专家为您深入阐述。【机构会诊】:中美经贸磋商初步达成基本共识对国内外豆类期货市场有何影响?上海东亚期货研究所

8月中旬至今,豆粕期货一直处于下跌通道之中,期价接连跌破3000和2900等关键支撑,在上周四突然大涨后,近两个交易日再回弱势。

中美经贸磋商初步达成基本共识对国内外豆类期货市场有何影响?国内豆粕四季度供给压力如何?处于5个月低位的豆粕期货是否存在反弹空间?

文华财经【机构会诊】板块邀请豆类期货专家为您深入阐述。

【机构会诊】:中美经贸磋商初步达成基本共识对国内外豆类期货市场有何影响?

上海东亚期货研究所农产品部经理 许亮:中美和谈可能导致国内重新采购美国大豆,这对国内市场冲击更大。当前南美大豆的采购及船期支撑到国内11月份问题不大;当前国内采购美豆的话,国内12月下旬即可到港,正好赶上国内豆粕需求淡季,国内高库存的压力可能会延续。国内集中采购美豆必然对CBOT大豆价格形成支撑,并且可能持续推高美豆贸易升水,一旦进口价格上涨,国内也会受到影响。

光大期货农产品分析师 侯雪玲:短时间内,国内外豆类市场焦点集中在中美会谈及美豆采购上,盘面价格主要跟随该焦点题材的变动而变动,其他题材影响减弱。中美经贸磋商初步达成基本共识的消息令市场乐观预期中国或恢复美豆采购。

若中国恢复大豆采购,对于全球大豆来说,短期看利好美豆不利巴西升贴水,长期看全球大豆贸易将重新回归正常,盘面交易逻辑也将回到供需基本面。具体来讲,美豆先走一轮出口改善的预期,后期若中国采购量大,盘面再走一轮供需改善、美豆库存趋紧的预期。美豆价格重心有望稳步上移,修复盘面种植利润、压榨利润。巴西还有待售大豆,有销售压力,所以旧作需要会吐高溢价,并且巴西旧作和新作价差将加速收敛。

若中国恢复大豆采购,对我国来说,可采购大豆源增加,有利于保障远期大豆供应。油厂采购时关注集中在价格上,谁的榨利高就采购谁。国内更容易采购到性价比最高的大豆。受此影响,我国豆类期货市场和CBOT豆类期货市场的内外联动性将提高。

中信建投期货油脂油料研究员 刘昊:海外市场对中美达成大豆采购协议持有乐观预期,美盘大幅反弹。但还需关注未来国内实际采购数量,如果仅是象征性采购(例如300-500万吨)而非关税豁免下的自由采购,则对美盘的利好持续性有限。相反,若恢复自由采购,其他条件不变下,美豆期末库存存在向1亿蒲以内收敛的可能,进而驱动美盘向上修复种植成本洼地(1100-1150美分)。

国内方面,恢复美豆进口后,连盘豆粕大体会经历“先抑后扬”的过程:市场首先定价美豆进口后的供应增长叙事,粕价可能承压,但考虑到此前盘面已下探过2900元/吨下方,回调幅度可能有限。随着国内实际成交落地,成本传导逻辑有望占据主导,驱动粕价反弹,但上方空间仍受到全球供应宽松格局的制约。

【机构会诊】:国内豆粕四季度供给压力如何?

上海东亚期货研究所农产品部经理 许亮:截止到2025年第42周末,国内豆粕库存量为92.7万吨,已经比之前的高点120万吨大幅下降,原因是国内压榨厂降低压榨量导致供应收缩。根据当前船期的数据,国内12月仍有大约830万吨的到港量,仍大幅高于去年同期,主要针对中美贸易不确定性,国内超前采购较多的南美大豆,所以国内四季度豆粕的供给压力仍然十分庞大,这个压力可能更大体现在港口大豆的高库存上。

光大期货农产品分析师 侯雪玲:海关数据显示9月大豆到港量1287万吨,环比增长4.8%,处于同期高位。今年头9个月中国累计进口大豆8618万吨,同比增长5.3%。油厂船期预报看,10月-12月大豆到港量分别为876万吨、1000万吨和750万吨,累计进口2626万吨,同比增加8%。未来三个月国内大豆供应非常充足。再远期看,11月船期采购完成超过8成以上,12月船期采购已经开始推进,供应向好发展。

中信建投期货油脂油料研究员 刘昊:根据现有买船数量和到港预估,即使后续不采购美豆,国内四季度大豆供应整体不紧不松:难以构成短缺预期,但亦不足以形成明确的过剩叙事。

【机构会诊】:处于5个月低位的豆粕期货是否存在反弹空间?

上海东亚期货研究所农产品部经理 许亮:国内豆粕价格处于5个月左右的低点,主要还是国内豆粕自身的供应压力。随着中美关系缓和,并不能改善国内的供需关系,并且可能进一步压制国内库存。但是考虑到美豆可能因为国内大量采购而走强,那么从进口成本端考虑国内的豆粕价格可能收到带动。所以国内的反弹空间更大的可能性来自于进口成本推升。但是中国贸易磋商目前尚未明确国内采购美豆的数量,后期继续关注国内采购进度。

光大期货农产品分析师 侯雪玲:前期导致豆粕期货价格下跌的因素有三点:1、美豆库存压力大,CBOT大豆价格底部徘徊。2、油厂大豆采购较为谨慎,巴西有销售压力,巴西升贴水存在挺价难度。3、我国大豆进口量高,油厂开工高,豆粕供应充足。

目前看,导致下跌的第一条逻辑改变,剩下两条变化不大,因此豆粕价格向上修复,盘面也有反弹空间。

中信建投期货油脂油料研究员 刘昊:短期可能受到美豆恢复进口后供应增长压力的制约,但后续成本逻辑有望驱动粕价反弹。此外,当前巴西与阿根廷12月船期盘面压榨利润仍然显著为负,榨利亏损更大概率通过抑制油厂买船与开机率将供需矛盾推迟到未来,从而在后期以“榨利修复 → 油粕价格走强”的形式体现。

来源:文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