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间,看见丰收中国
春之末尾的时节,风还是轻柔的,不燥热不寒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小满的到来意味 着我国麦收的纷至沓来,北方的冬小麦进入灌浆 阶段,籽粒渐满,西南麦区已开镰收割,长江中 下游麦区、黄淮海麦区陆续进入收获期。蔷薇花 开了,石榴花正艳,向日葵朝气蓬勃,“夜来南风 起,小麦覆陇黄”,风吹麦浪中遇见最美的春末 夏初。
科技赋能,解码小麦高产密码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杭州这 位 30 多年的好友每年都会寄来甜蜜枇杷若干, 今年还蛊惑我现场采摘,顺便体验一下“麦田 CBD”—站在繁华的都市之央、麦浪之中,高 铁在麦田楼宇间飞驰带来的震撼与质朴农业带 来的松弛构成了独有的“麦田 CBD”,麦浪到了88 作物·趋势 最香的时候。
顺便说一下,如果赶不及打卡麦,还有打卡 “稻田 CBD”的机会,这一轮小麦割完就种稻了, 想必水稻成熟的时候,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这个区不止有麦田 CBD, 另一个家庭农场 的麦田“田狠话不多”,平均亩产 570 多公斤,攻 关田最高亩产 590 多公斤,双破该省的百亩方 最高亩产、攻关田最高亩产纪录。
整个种植过程中,农技专家们全程给予了 技术指导,提高播种质量、深沟配套、优化基 穗肥施用、精准封(控)草害等;加上老天爷给 面子,赤霉病等都没有发生,4000 多亩小麦大 丰收。农场主认为,这么好的成绩得益于良种 良法配套和天时地利人和,一语中的。
四川是西南麦区的核心区域,友人看到我 发过去的杭州破纪录资料,默默回复了“疆域 之广,至于汉水”的麦收喜讯—专家组连续 两天实收测产,平均亩产 590 多公斤,最高产 田块平均亩产 680 多公斤,这也是今年四川夏 粮收获以来,实收面积百亩以上小麦测产中取 得的单产最高水平。该省开展多年多点位的百亩 小麦实收测产,从突破 500 公斤,再到 550 公 斤,又到逼近 600 公斤,单产水平一路走高。专 家认为四川小麦将过去挖掘单产潜力的攻关成果,扩展到了大面积单产提升上,言简意赅。
防控与创新,守护麦田的丰收盾牌
三峡之末的县级市来过很多次,某地的小麦 单产提升示范田收割现场,收割机列队轰鸣,这 片田是省级小麦赤霉病全生育期综合防控示范 区,小麦赤霉病病粒率控制在 3% 以内、危害损 失率控制在 5% 以内,据说该市有 20 多个粮油 规模种植主体参与了小麦单产提升示范创建,现 场抽样测产亩产 800 斤以上,比去年增加 150 斤 以上,小麦单产水平又提升。
近年来该市主推抗病、抗倒、穗大的品种, 推广精量播种、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防灾 减灾等技术,适期、适量、适深、适墒播种,保 证一播全苗,苗齐、苗匀、苗壮。小麦收割后, 免耕播种施肥一体机同步播下玉米、大豆种子, 收割一块播种一块,“四行玉米 + 六行大豆”实 现着“一地双收”,从源头上保障了粮食生产安 全。
黄淮海是我国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麦区, 淮河之畔的这个村,曾和棉麻系统的一起来过这 几个乡镇,利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优势,建 成了1000 多亩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采用社 会化服务模式,统一供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 农民每亩地保底收入 800 元,每亩增收 200 元, 农民增收、土地增效,饱满麦穗的颗粒归仓见证 着“皖北粮仓”的丰收图景。
“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江苏 别人家的麦子收获着或收割完了,南京麦子正是 促进籽粒灌浆、争取最大粒重的最后阶段。专家 说小麦灌浆期每延长 1 天,千粒重可增加 1 克, 亩产量可增加 10—15 公斤,也要做好旱涝急转、 梅雨提前的应对准备,丰收一天不到手、措施一 天不放松。
漫步田间,麦香扑鼻,远处偶尔传来农人们 的欢声笑语。这一片片金色海洋,恰似现代农业 发展和乡村振兴成果的窗口,我们在欣赏自然美 景的同时,亦能感受到粮食安全的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