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今年产地果农不愿低价成交的原因,除了受前期早、中熟系列苹果的行情影响外,还有一个特殊原因,那就是落地果和65#小果的抬价抢购。往年0.10~0.20元/斤回收的落地果,今年的开秤价就是0.50元/斤,一路节节上涨到最后0.80元/斤收尾。而往年0.50~0.80元/斤的65#小果从早、中熟系列就没低过1.00元/斤。从客商收购的信息知悉,大多以1.50元/斤左右的价格被统收,拉到市场上就会被2
造成今年产地果农不愿低价成交的原因,除了受前期早、中熟系列苹果的行情影响外,还有一个特殊原因,那就是落地果和65#小果的抬价抢购。往年0.10~0.20元/斤回收的落地果,今年的开秤价就是0.50元/斤,一路节节上涨到最后0.80元/斤收尾。而往年0.50~0.80元/斤的65#小果从早、中熟系列就没低过1.00元/斤。
从客商收购的信息知悉,大多以1.50元/斤左右的价格被统收,拉到市场上就会被2.00~2.50元/斤之间的价格倾销。国庆节前后有走外贸的客商开始抢收60~65#小富士,从开始的1.50元/斤左右一直涨到最后以2.00~2.50元/斤之间的价格收尾,而且还没货源了。落地果和65#小果的高价收购,也可以说是产地果农不愿低价成交的最大底气。国庆节期间的市场行情和中秋节如出一辙,由于产地收购价格和市场售卖价格之间几近零距离的利润空间,产地发往市场的苹果只为填充市场需求的空白,而感觉不到一点节日备货走货的热潮。中秋、国庆两大苹果本来的销售旺节就这样被价格行情凉透了。产地果农还受今年产量和库存量少于往年的评估影响,想着元旦无论如何都应该有所起色,可是从元旦前夕的备货状态没看到一点积极动态,因为客商始终以市场行情为准,不愿意做无利润空间的买卖。因此,不论别人怎么看待今年的苹果走势,反正我已经联想到疫情防控下可能已经下滑了的国民经济,以及底层消费群体的消费承受能力。因为65#小果历来就没有被内地市场销售重视过,除非个别区域被列入幼儿小学供餐。我还曾发表过“今年库存苹果的后续行情不容乐观”的看法,并给自己的看法留了一条“就看春节前夕的备货情况”的后路。令人没有料想到的是,苹果的走势进入腊月却峰回路转了。僵局首先被部分手头紧、急需要钱的产地果农打开了。库存苹果以低于地头收购价0.50元/斤左右的价格开始抛售,客商也开始活跃起来了,腊月初十前后已经明显的感觉到走货的热度了。因为包装工人紧缺了,工价也涨了,而且短途远费也抬头了。据初步走访,这个年前的腊月走货量,要超过正常年份年前走货量的30%,也就是说年前虽然走不了50%的库存货,但总体去库存量基本上赶上并超过了往年同期。虽然包装工人的紧缺涨价与病毒感染有关系,但出库的苹果价格到腊月二十前后又已经和地头收购价持平了。说明市场上的苹果销售行情一定是涨了不少,因为随着产地的人工价和车费上涨,苹果到市场上的成本价就高了,而走货节奏快了就说明苹果在市场上的需求增加了。这似乎把大多数人意识中的国民经济下滑论断给推翻了,而且南方桔、橙、柚、橘类水果的大量抢占市场也没有给苹果的销售带来冲击,更给库存苹果的后续行情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但愿年后的库存苹果行情会持续更好,也希望所有的水果市场行情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