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原料波动……多重因素冲击下农资企业的生存之道!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王奕 2022/5/5 11:27:41
2022年,农资企业的处境难上加难:疫情反复、原料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低迷等多层因素叠加下,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今年的农资市场经营环境,应该是近几年最最严峻和复杂的!4月中旬,笔者到访山东青岛、烟台海阳的一些特肥企业,聚焦疫情之下,农资企业如何破局的话题做了相关调研,从这些企业身上,我们发现了以下现象和破局路径。多重因素下,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一方面,疫情在全国多地爆发,严重地区平均有长
2022年,农资企业的处境难上加难:疫情反复、原料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低迷等多层因素叠加下,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今年的农资市场经营环境,应该是近几年最最严峻和复杂的!4月中旬,笔者到访山东青岛、烟台海阳的一些特肥企业,聚焦疫情之下,农资企业如何破局的话题做了相关调研,从这些企业身上,我们发现了以下现象和破局路径。
图片

多重因素下,

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

图片
一方面,疫情在全国多地爆发,严重地区平均有长达一个月左右的封城、静态管理,物流运输受阻、人员流动受阻,让不少处在疫区的农资企业市场动作被迫停止,疫情之下,市场走货严重放缓,很多企业错过了产品销售和作物使用的节点,造成销量的直接下滑。
一方面,从2021年开始,原料价格持续波动,很多上游原料企业盈利翻倍,下游没有原料的企业成本大幅提升,利润压缩,不明朗的趋势和价格让大多经销商和零售商处于观望状态,拿货不积极,黏性下降,品牌更替迭代,造成部分企业销量一定程度或者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低迷很大程度影响农资投入,尤其是广西、四川等产区的柑橘,近几年价格持续低迷,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大打折扣,农资投入大幅减少,农资投入品出现了从高端到中低端,从中低端到低端的投入降级,对能够提升品质和果品附加值的高端特肥产品销售影响较大,此外,对价格虚高、品质一般、品牌力不足的农资产品影响较大。
总的来看,2022年第一季度,对制剂和特肥企业(家里没矿的)而言,应该是比较难熬的,因疫情导致的线下推广停滞、销售受阻、销量下滑,上游原料波动、下游经销商积极性降低、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这是疫情和原料波动之下,所有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何应对?如何破局?这是今年市场大环境抛给所有农资企业的一道必答题。 
图片

从线下转至线上,

新媒体成主要工具

图片
农资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销售和推广场景基本都是线下进行。但是疫情之下,企业的线下动作一键暂停。封控状态下,业务人员无法进行线下的销售和推广活动,物流运输同样受阻。
此次走访,从企业那里了解到的一个共性就是,疫情倒逼企业将战场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企业的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线上会议等一系列动作。只不过,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方向。
1.线上直播,强化企业品牌。以烟台耘智慧为例,作为一家2021年正式启动市场的红藻肥料生产厂商,耘智慧是一家新秀企业。疫情之下,团队无法做线上推广和销售,在总经理冯鑫带动下,从3月中旬开始,公司全员开始直播,做品牌宣传,并将直播纳入考核。疫情常态化下,新媒体成为了耘智慧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据了解,线上考核占业务考核30%以上。
“受疫情影响,我们要求每个人做线上的品宣,不管业务员在哪个市场,要求每周至少拿出三天直播2个小时以上,每周至少直播三次。”截至我们到访,从3月中旬疫情封控之后到4月中旬的将近一个月里,耘智慧一直是这样做的,这种模式也得到了很多客户的认可。
“我在直播间,一般每次直播1.5-2个小时。线上这种模式能够引流,积累一批意向客户。我们为什么要直播?也是要打造我们耘智慧的个人IP。”亲自带队做直播的冯鑫谈及对新媒体这种模式的看法时说到,虽然线下没有开观摩会,但是这种直播形式,客户会感觉到产品新颖,模式也很新颖,愿意跟着你走。“疫情但凡过去了,我们还是要走出去的,农资还是需要面对面沟通的,未来线上线下一起做。”
2.线上开会、卖货、培训。作为一家专注微生物菌剂的企业,青岛根源大地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根源大地)在应对这一波疫情中,同样把线上新媒体纳入了业务员的常态化工作中。营销总监张鹏伟告诉笔者,疫情期间,公司把线下的会议转移到了线上进行,业务员进入客户的核心微信群,在微信群里通过PPT讲课,并且线上卖货,这是所有业务员必须做的。在考核方面,把业务员的工作量化、标准化,对线上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
图片

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培训

图片
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这也是不少农资企业在这个时期的侧重点。
“趁着这个不能出去的时候练内功。业务员是公司唯一的出口,只有把业务员练到足够强大,才能把你前面这些补回来。”根源大地营销总监张鹏伟告诉我们,在内部培训方面,公司专门请了技术、产品、营销等方面的老师,3月份开始,对所有业务人员进行线上培训。
因为疫情出不去了是客观条件,不光你自己企业这个情况,所有的企业都出不了门,就看你怎么竞争了。我现在就是让所有的业务员练内功,疫情过去后每个人出去都是虎都是龙
张鹏伟告诉我们,公司目标是通过线上培训,让业务员建立起产品自信、企业自信。公司的目标就是加强内部培训,把业务人员培养成精兵强将,因为业务员的水平就决定了企业的水平。干农业,没有什么捷径,就是业务员和产品的比拼,就是要落地。
在和张鹏伟交流中,笔者很认同他说的一句话:先把自己变得很强大,等风口来的时候,你才会很强。在此和广大农资人共勉。
图片

战略:聚焦作物,回归本质

图片
在今年这种大环境下,大多数企业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在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在这一波冲击中,聚焦作物,扎扎实实做推广,产品力强、品牌力强的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聚焦微量元素的波兰英特尔马格总经理赵子豪告诉笔者,这种情况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上游供货商层面,资源丰富的抗风险能力强。渠道方面,有资源的、基础推广工作做得一直比较扎实的,且专注聚焦区域化作物的,相对来说会好点。
现在的大环境,用投资心态做任何事情,都不太可能见到回报了,不管是做种植还是搞企业经营。
“对于我们而言现在也是不贪大求快,就是踏踏实做微量元素,就这么干。还是要回归本质。现阶段,我们主要是围绕作物做一些工作。在作物上公司提出了产品功能化、应用场景化,比如转色,增甜、减少日灼果等。聚焦区域和重点作物,做精做透,基本都够了。
同样,在聚焦经济作物的青岛锐康达总经理赵新志看来,2022年农资市场大环境整体形势严峻,并且终端比较疲软,对于锐康达而言,接下来依然要稳住核心市场,继续聚焦经作区,聚焦附加值高的作物,做好这些区域的销售和推广。
图片

小结

图片


此次走访,笔者整体感觉,近期疫情和原料波动对企业整体的影响确实不小,农资市场上游打的火热,下游市场却相对疲软,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在夹缝中生存的农资人没有被动“躺平”,而是主动出击,练内功、及时转变打法,利用好线上新媒体等各种工具和手段,不断“折腾”,用拒绝躺平的心态去做各自能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从这些企业的身上发现的农资人的精气神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