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产量靠出口!农药出海需警惕四大风险

作者: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2025/9/20 11:04:16
农药出口已成为带动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绝大多数产品用于出口,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药出口占产量比达90%,出口的国家数量达到180多个,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中国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市场对中国农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反而言之,我国农药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药出口结构正逐步从以原药出口为主向制剂出口及自主登记拓展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走出去

农药出口已成为带动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绝大多数产品用于出口,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药出口占产量比达90%,出口的国家数量达到180多个,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中国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市场对中国农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反而言之,我国农药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药出口结构正逐步从以原药出口为主向制剂出口及自主登记拓展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


“走出去”已从一道选答题,变为必答题。对于中国农药企业而言,全球市场如同一片充满机遇的“蓝色海洋”,充满吸引力。然而,海面之下,潜藏着不为人知的风险“冰山”,如商业欺诈、政治动荡、贸易壁垒、汇率波动等。农药出口多重风险,任何一个都可能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需从政策、市场、供应链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化管控,仔细应对。农药企业在出口时,应该应关注以下四点风险及应对措施。


01

政策与合规风险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中的政策变动,尤其是关税壁垒,对农药出口成本影响显著。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性贸易措施)可能限制出口竞争力。欧美等市场对农药登记要求严苛,需提供大量环保和安全性数据,登记费用高,时间长。此外,主要贸易市场禁限用等政策变动频繁,需持续监测目标市场法规动态。


合规性是农药出口的基石,涉及国内外多项法规,从前端合成到终端销售涉及多个环节,一旦疏忽就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出口列入《鹿特丹公约》附件三的化学品,必须遵守事先知情同意程序(PIC程序)。欧盟委员会2025年决定将氟唑菌苯胺、阿维菌素、烯酰吗啉等多种农药纳入PIC法规(《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出口管控范畴。海关对农药出口的监管也在加强,多家企业因产品实际成分与申报不符、企图规避监管等原因被处以罚款、货物被扣。


02

市场与竞争风险


农药市场需求受农作物价格、天气条件及病虫害发生频率等多重因素主导,致使该领域需求呈现出显著的波动性和难以预测的特性。


同时,国内农药市场存在阶段性产能供需矛盾,企业的同质化竞争和压价竞争,导致行业利润大幅压缩。印度、东南亚凭借低成本优势抢占中低端市场,我国传统农药产品份额受挤压。


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部分进口商付款能力不稳定,拖欠货款现象频发。在这样的背景下,农药企业在筛选合作客户时需参考信用评级等指标。


汇率波动影响报价竞争力;阿根廷、巴西等外汇管制严格,货款回流速度慢;中东等冲突地区,银行渠道付款可能受阻。


03

供应链与物流风险

农药的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本身极具复杂性,而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下,其固有的脆弱性被进一步放大,使得风险管理成为重中之重。


农药及中间体依赖石油化工产品,因此原油价格上涨会推高其生产和运输成本。农药商品具有一定特殊性,运输要求严格,在进出口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程序和规定。地缘冲突地区可能运输延误或中断,导致交货周期延长。货损和污染风险也可能造成损失。


04

质量与知识产权风险

对致力于国际市场的农药企业而言,过硬的产品质量与对知识产权的严格尊重,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基石。然而,产品质量问题时常引发贸易争议,其根源复杂多样,可能源于长途运输或仓储环节的管理不当,也可能因为国际贸易中检测标准不统一、认证方法存在差异所致。


仿制专利到期原药时也需提前规避侵权风险,如晶体形态、制剂配方等次级专利。拓展新作物应用时,需规避已有专利范围。商标海外被仿冒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包括贬损企业声誉、蚕食市场份额等,需要持续关注并进行防御性维护。


农药出口面临风险很多,农药出口企业应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管理,建立系统化的风控体系,并借助专业机构降低全球化经营不确定性,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