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先秋剪后施肥 肥效大于1+1=3
一、秋剪的重要性体现在哪?
主要指采果后进入8月20号强旺桃树,造成枝势两级分化不平衡就易造成中下部内膛光照荫蔽或上强下弱,个体与群体相互交叉打架而影响整体通风透光问题发生,就会引起荫蔽遮光处花芽形态分化无法正常顺利完成,枝势衰弱纤细花芽秕瘦是必然,甚至严重时枯死。
它的连锁反应就是春开头开花坐果还可以,随着幼果快速长大因枝纤细拉动营养功能差,就会发现毛毛或纤细较长结果枝果实越来越少了,甚至全脱落完了,从而出现先喜后忧,认为疏果过早造成。
二、秋剪时间必须把控到位。
在农业管理方面常有一句话,过了这个村再没有这个店的说法,错过了最佳秋剪时间节点效果会大打折扣,我们好些桃联盟会员还不服气,你讲你的我干我的,延迟秋剪达30~40天,甚至直接把秋剪工序省了,来1次冬剪更省事,能省下吗?省不下!秋剪枝嫩又快又轻下,到了冬剪枝硬啦费工费力必然增加了劳动成本,关键是荫蔽下部结果枝变衰叶变黄了早落叶,枯死脱节还很多,产量还会大减拿啥增产增收。
所以,我们桃产业联盟一再强调秋剪时间节点就是从8月下旬开始为10~15天,剪完后正好进入九月秋施基肥时,它关系到花芽质量和整树有效叶片的多与少,此时天高气爽气温不高不低平均气温达14~28度正是叶片光合效率最好时间段,是转化制造营养最强盛时期,既能促进花芽分化,又能促进营养回流到根部长根,根长多了强壮了贮藏营养就多了,明年根深叶茂目的就达到了。通过秋剪平衡了上下树势解决了整体基本通风透光条件,所留枝相对应的根系贮藏养基本上也就达到平衡分配,这就能达到三个平衡: 即树势上下、横纵平衡,营养与生殖平衡,地下与地上部平衡。
三、不搞秋剪总体树势不会衰弱,但极易造成第二年生长期更大不平衡。
强旺树、枝密荫蔽树不搞秋剪,我们所需好结果枝基本就完蛋了,冬剪时只能中下部剪干枝人为造成脱节了,但总有效叶片并不少(徒长枝、打伞枝、盖帽枝),叶片制造的营养就会源源不断辅送到相对应的根上促根旺长,就会造成旺长处第二年更旺长情况发生。我们提出秋落头就是削弱上部和顶端优势最好的方法之一。
因根系相对应树上部落头了,没有了制造光合作用的叶片了,回流促根生长的贮藏营养就减少了,就抑制限制了相对应地下根系的旺长条件,第二年向上辅送贮藏营养就少了,就削弱了顶端优势,就利于平衡上下树势。
遮光下部枝弱、叶小、薄或枯死脱节部分叶片功能已尽丧失,无法向这些相对应根系提供营养长根了,根自然就会变衰弱了。所以,一强一衰更易造成上下生长不平衡发生。
桃农们!一定要拿捏住秋剪时间的节点哟!
四、栽培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秋剪和秋施基肥同等重要!不能薄彼厚此,缺了一个管理环节都会造成不可估量损失。
秋施基肥好处很多,即能解决土壤的理化性能,又能解决土壤水、肥、气、热问题,给根系创造一个更利于生长的土壤环境,又能促进花芽的形态分化变成优质花芽,使树皮层、根系贮藏营养更丰富,才能打造下健壮树势,就为明年丰产稳产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一切的变化离不开光合效率和叶功能。
秋剪就是解决光照叶功能向题,秋施基肥的目的一是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延长叶片衰老问题,二是解决根系生存问题,是相辅相成关系一定互不能偏废!剪后下部枝能见光包括直射、反射、折射和傍光。树对面难见人影再现人影为合理秋剪。
我们秋施的基肥它叫原料并不是有机营养,只是给根系提供些各种食粮,它只占到制造营养总量的4%~5%,95%~96%营养物质来源于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我们人类追求的是高效益,即产量和品质,今年一亩地从树上拿走多少产量,树就透支了,光凭自然界N肥和土壤中矿物质元素、微生物、落叶,枝条提供肥力是远远不够用的(落叶归根),就得人为补充人为秋施基肥,在树上拿走多少补充多少才能达到良性循环(养分回归率),年年丰产稳产。
我们通过秋剪+施肥,解决了树体光照问题,叶片光合作用增强了,根系贮藏营养就多了,花芽质量提高了,没有了弱枝和虚旺枝,都变成了中庸健壮的结果枝,明年坐果率就明显提高了,中下部幼果期就很少落果了没了空枝产量必然提高一大截,你就能明白啥叫肥效1+1=3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