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药价格指数分析:草甘膦、阿维菌素价格还将上涨......

作者:开博化工CHEMBALL 2025/7/14 11:27:25
在价格底部时,购买决策几乎无法做出,实际上,购买行为通常发生在价格转折点之前或之后。作为买方,我们只需要识别真正的转折点在哪里。图片来源:网络近期,中国农药供应端的波动性增加。就基础原材料而言,吡啶的供应紧张持续存在。下游农药生产商已集中分阶段囤货,导致吡啶下游产品的生产排期紧张。因此,吡啶下游农药有效成分的价格呈现U型稳定趋势。例如,目前百草枯的价格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因此主流的百草枯生产商基本
在价格底部时,购买决策几乎无法做出,实际上,购买行为通常发生在价格转折点之前或之后。作为买方,我们只需要识别真正的转折点在哪里。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近期,中国农药供应端的波动性增加。就基础原材料而言,吡啶的供应紧张持续存在。下游农药生产商已集中分阶段囤货,导致吡啶下游产品的生产排期紧张。因此,吡啶下游农药有效成分的价格呈现U型稳定趋势。例如,目前百草枯的价格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因此主流的百草枯生产商基本将生产排期安排到7月底。

从2025年8月开始,中国的国内库存和北半球下半年采购可能对百草枯的报价产生积极影响。中国的产能可能滞后于海外需求,并影响2025/2026采购季节的百草枯供应,预计由于百草枯供应主要由均衡生产主导,价格将在此期间稳定上涨。8月可能是海外客户在中国囤积百草枯原材料的最佳时机。到2025年底和2026年初,当中国的冬季库存与北美需求同时叠加时,中国的百草枯AI EXW价格可能回升至2.5美元/公斤的水平。

溴市场相对稳定。溴的供应受到环保检查阶段的影响,市场库存有一定压力。然而,长期产能释放依然相对乐观。一些下游产品进入了淡季,尤其是南美的采购季节将在7月底之前结束,因此市场交易气氛较为清淡。这也是导致敌草隆价格在一段时间的紧张后稳定下来的主要原因。

除了上游原材料对中国农药有效成分价格的影响外,中国农药企业普遍在2025年调整了运营率。这增加了供应市场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供需之间的新平衡正在逐步形成。

草甘膦的价格在中国近期呈现上涨趋势。主要原因是供应市场库存的减少以及南美需求的集中释放。巴西买家已经从即时采购转向一次性大量采购,这对中国草甘膦生产商产生了显著影响。供应端的排期导致中国草甘膦价格自2025年2月底部回落,预计草甘膦价格将保持稳定回调,直至8月。

关于中国敌草隆的供应,市场竞争混乱。海外需求疲软,所谓的敌草隆替代草甘膦的趋势不太可能发生。海外客户更有可能将敌草隆用于田间抗性管理。

短期内,敌草隆的供应不会有显著增加。这也影响了敌草隆市场需求的增长。总体而言,敌草隆的持续低价无法换取销量的增加,因为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变得更加复杂。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正在制定敌草隆复配制剂中氯含量的标准。未来,中国市场的敌草隆复配制剂将必须使用AI(有效成分)来配制,而不是直接使用未经纯化的MUP(ICAMA规定,MUP原则上也应使用AI配制)。

随着中国配方产品的出口增加,中国政府正加大对配方质量的监控力度,并与中国海关共同管理质量。随着中国敌草隆配方中氯化物标准的出台,海外客户采购敌草隆配方时将加强对供应商配方中氯化物含量的监控。可以预期的是,中国敌草隆配方的质量将进一步向标准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因此,中国敌草隆配方的价格也将有一定程度的上涨空间

1,2,4-三氮唑的供应紧张状况已有缓解,因此三氮唑类杀菌剂的价格普遍稳定。随着中国提供的生产能力逐步释放,丙烯醇的价格面临很大的挑战,预计丙烯醇的价格将在2025至2026年继续保持低位,丙烯醇的价格可能仍有下行空间

在农药领域,最受关注的是友道化学爆炸事故对氯虫苯甲酰胺(CTPR)在中国的影响。该事故对CTPR有效成分价格的影响是间接的,因为爆炸前,友道化学的利用率并不高。目前,中国市场上关键中间体K酸的供应充足,但供应瓶颈是K胺。由于K胺生产的上游硝化中间体的危险性,无法确保各生产商充足的原料供应。K胺的上游硝化中间体的短缺可能会持续支撑CTPR在中国的价格。特别是到2025年底,在中国本地市场的冬季储存需求释放后,CTPR的价格可能会达到峰值

中国阿维菌素生产商在运营率调整方面处于紧张平衡中,这继续推动中国阿维菌素价格上涨。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生产商正在排队生产订单,高报价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博弈非常激烈。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成本正在上涨,主要由于关键中间体成本的增加。

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有效成分供应的格局和状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中小型产能的退出,中国行业的集中度正在高效推进。

然而,低价格并不是一线供应商的充分条件。分析中国企业的整体情况,拥有独立的技术研发以及上游原材料全产业链的支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除此之外,在高价值市场上的突破和更多的服务,使得具有长期战略和全球化视野的中国农药企业能够突破低价红海竞争的困境。

更为有前景的是,中国的农药管理正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尊重知识产权,并对盗取其他中国供应商工艺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处罚,将有助于中国农药行业的持续创新。质量标准的建立以及关键杂质的控制正在积极帮助海外客户获得更好的中国产品质量。这展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

唯一令人不满意的是,中国与海外之间的数据互认(MAD)进程目前基本停滞。跨国公司新品专利产品无法在中国上市。中国农药公司只能选择海外GLP实验室准备GLP数据。国际组织对中国GLP实验室的认证中断是MAD困境的主要原因。在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消除中外之间的壁垒,比“筑起隔离墙”更有利于双方抵御风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