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 | 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回望是为了趋利避害、为了更好的选择战略战术,当然也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人类走到今天,是一个不断回望的过程,恰逢秋季向冬储过渡之际,我们就先来做个三年的回首,一起看看过去三年冬储期间复合肥市场的行情。
涨跌均存,波动幅度相对较小。从下图可见,近三年,复合肥冬储价格波动频繁、涨跌互现,不过整体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其中2019-2020年度,复合肥冬储行情以震荡下行为主,调整主要集中在10月、11月,累计波动幅度在150元/吨上下。2020-2021年度,复合肥冬储行情以震荡上行为主,其中11月以及次年的1-2月,价格上涨幅度略大,累计波动幅度在200-250元/吨。2021-2022年度,复合肥冬储行情呈现先震荡走低后反弹上行态势,累计波动幅度多在200元/吨以内。另近三年冬储最低价格出现在2020年10月,山东45%S(3*15)在2050元/吨附近;最高价出现在2022年2月,山东45%S(3*15)在3250元/吨附近,较上年度同期冬储价高近1000元/吨。
冬储期间,复合肥与原料相关性时强时弱。虽然上游主要原料对复合肥价格影响较大,但从市场反应来讲,复合肥要慢半拍,因此在与原料的相关性上出现时强时弱现象。尤其在冬储市场,冬储周期较长,企业为保障春耕集中供应,多提前采备原料,后期以生产、发运为主,故而与原料的相关性较其他时间段有所减弱。而从冬储定价规律来看,10月、11月原料价格及走势,对复合肥冬储定价起决定性作用,后期原料的变化给复合肥带来的影响更多体现于政策面或少量价格的修订。从下面表格中可以看出,2019/2020年度,复合肥与钾肥的相关性较强,与磷酸一铵和尿素的相关性偏弱。2020/2021年,复合肥与钾肥、尿素的相关性增强,而与磷酸一铵相关性减弱。2021/2022年,复合肥与三大主要原料的相关性均有所降低。
冬储期间,复合肥装置生产相对稳定。由下图可见,近三年冬储期间,复合肥开工率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其中10月份,随着秋季肥的扫尾,开工率会不同程度下降;11月、12月随着冬储的启动推进,开工率缓慢回升;小年前后至春节期间,受放假等因素影响,装置减负荷停车增多,开工率会降至年度低点水平,正月初八左右开始,随着市场的开市、人气的恢复、走货的增加,开工率逐步回升,且回升速度较快。据统计2019-2022年冬储期间,复合肥平均开工率在38-41%。
冬储走货有推迟迹象,年后发运量增加。近几年,受冬储利润低,冬储时间长,经销商冬储操作积极性有所下降,同时为规避风险,年前提货量有所下降。据东北某农资公司反应,其年前到货量多控制在三、四成,年后随着二级网点的启动,再集中发运;另据河北某农资公司表示,冬储提货量及提货时间受行情影响较大,若行情向好,提货会增加;相反会延迟提货,不过整体来看,近两年,提货积极性均有所下降,这与下游不需不购有直接关系。再有从近三年冬储期间部分企业发运数据来看,年后走货量均有逐年增多趋势。
目前秋季市场扫尾,冬储市场启动推进似乎比较缓慢,尤其惯例启动较早的南方和东北市场,企业除不定价计息预收外,新价格行情仍不明朗。尽管近段时间,上游主要原料波动明显收窄,但市场操作积极性仍然偏低。而从与去年同期的价格对比来看,原料尿素和磷酸一铵10月中旬价格较去年同期低450-550元/吨,氯化钾较去年同期高340元/吨左右;当前多数复合肥价格较去年同期高100-200元/吨;竞争产品磷酸二铵当前价格较去年同期低100-150元/吨。从原料成本来看,在不考虑前期高成本前提下,按理论实时推算当前复合肥原材料成本较去年同期低200-300元/吨;另外,秋季市场磷酸二铵对复合肥已产生较大的冲击,冬储市场,二铵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二者的价格差还需进一步修正。
今年冬储何去何从?还需等待消息面、政策面及原料走势等方面的进步引导。月底、月初有部分企业意向出台新政策价格,需重点关注;另近期还需重点关注原料走势和政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