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种植有哪些具体规定?

作者:庄稼补习班 新媒体 2025/2/18 15:12:41
生产环境规定空气环境:生产基地应远离工厂、矿区、医院、城镇等污染源。一般要求产地周围 3 公里,主导风向 5 公里以内没有工矿污染源,确保空气清洁无污染。水环境:灌溉用水要清洁,选择水源条件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区域。水质需符合相应的绿色食品水质标准,不得含有对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土壤环境:土壤应土质良好、无污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
图片


图片

生产环境规定

图片

空气环境:生产基地应远离工厂、矿区、医院、城镇等污染源。一般要求产地周围 3 公里,主导风向 5 公里以内没有工矿污染源,确保空气清洁无污染。


水环境:灌溉用水要清洁,选择水源条件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区域。水质需符合相应的绿色食品水质标准,不得含有对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土壤环境:土壤应土质良好、无污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需定期进行土壤检测,确保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符合绿色种植要求。



图片

种子及品种规定

图片

品种选择:优先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且具有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品种,还要注重品种的优质性、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相统一。


种子质量:种子的发芽率、纯度等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且避免使用转基因种子。



图片

种植过程投入品规定

图片

肥料使用:以有机肥为主,做到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例如绿色水稻种植中有机态氮与无机态氮之比 1:1 为宜。优先使用绿色食品专用生产资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生活垃圾和工业三废


农药使用: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使用范围和安全间隔期。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如利用天敌、诱捕器等。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应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品种,并严格按照《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执行。



图片

种植管理规定

图片

土壤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可通过合理施肥、轮作、休耕等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定期进行土壤质量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改良需要。


灌溉管理: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湿度状况进行合理灌溉,尽量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避免过度灌溉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水资源浪费。


种植方式与密度: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如间作、套作等,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态效益。按照作物品种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保证植株之间有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图片

产品质量规定

图片

品质要求:绿色种植产品应具备外观整洁、无病斑、无虫蛀、无机械损伤等基本品质要求,还应具有其特有的色泽、香气、口感等品质特征,符合相应品种的固有特性,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安全指标:农药残留量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不得检出禁用农药。产品中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检出致病菌,其他污染物含量也应符合相关标准。



图片

包装、储存、运输规定

图片

包装:应采用环保、卫生、牢固的包装材料,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包装上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品种、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信息。


储存:产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避光的环境中,防止产品受潮、变质。对于需要冷藏的产品,应保证储存温度符合要求,避免产品冻伤或腐败。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采用专用运输工具,保持清洁、卫生,防止产品受到污染和损坏,尽量缩短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运输时间,保证产品新鲜度和品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