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项目课题聚焦小麦恶性杂草,专家实探试验结果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5/4/21 9:32:51
近年来,我国小麦主产区恶性杂草抗药性加剧、种群结构复杂化等问题持续升级,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面对雀麦、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杂草“越治越难”的困局,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防治方案迫在眉睫。以此为背景,2025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农科院(以下简称“项目组”),就“十四五”计划重点研发项目课题《麦田恶性杂草爆发成灾机制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展开麦田防治试验。其中,拜耳研发的新

近年来,我国小麦主产区恶性杂草抗药性加剧、种群结构复杂化等问题持续升级,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面对雀麦、节节麦、多花黑麦草等杂草“越治越难”的困局,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防治方案迫在眉睫。

以此为背景,2025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农科院(以下简称“项目组”),就“十四五计划重点研发项目课题《麦田恶性杂草爆发成灾机制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展开麦田防治试验。其中,拜耳研发的新型除草剂“欢玛”作为针对恶性杂草防治、助力粮食安全建设的新方案,在课题组试验中表现出亮眼成效。

据悉,该制剂用于防除冬小麦田一年生杂草,根据试验结果,可防除冬小麦田雀麦、大穗看麦娘、多花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及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婆婆纳等阔叶杂草,同时对恶性杂草节节麦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具有杀草谱广、持效期长、可防除耐抗性杂草等特点。

抗性升级与草害交织,

 “解难止痛”面临多重挑战

图片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民生主食和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与粮食安全建设息息相关。当前,中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已达到3.54亿亩,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成为最重要的冬小麦主产地区。

然而,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都持续面临着草害带来的威胁。草害是威胁冬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中国小麦田杂草发生面积已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0%-90%。其中危害较重的超10万公顷,占小麦播种面积的30%~40%。仅以黄淮海地区为例,杂草种类达到70多种,具有生长繁殖能力强、抗逆性高的特点,与小麦抢夺水肥、营养和生长空间,抑制小麦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减产损失。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因杂草危害损失的小麦产量约40亿公斤,损失率高达15%,严重地块可致小麦减产50%以上,严重危害小麦的安全生产。

因而,冬小麦田杂草防治逐渐呈现“难点很难”,“痛点很痛”的特点。恶性杂草和抗性杂草是麦田杂草防治的痛点。杂草防治难度增加,单剂仅能防除一种或几种杂草,鲜有针对小麦拔节期后既安全又有效的除草药剂。

图片

“杂草克星”新方案,

助力构建防控体系

图片

项目课题组针对中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山东、河北多地的主要草害进行了大量对比试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刘都才与各试验所在地区农科院、植保站专家展开实地考察,观察“欢玛”麦田杂草处理成效。

图片

河南原阳小麦试验田对比试验

针对当地两大重点杂草多花黑麦草和节节麦的防治问题,项目组在河南原阳进行了混发试验。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徐洪乐表示,采用“欢玛”于小麦播后苗前进行一次性封闭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和大部分阔叶杂草综合防效可以达到90%以上,可以抑制麦田恶性杂草节节麦。“欢玛”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可达到95%,阔叶杂草的防效接近100%,预计后期小麦增产效果显著。

就更多试验成果,以及小麦杂草防治用药建议的提出,项目组将于2025年4月,举办黄淮海小麦田恶性杂草防控现场观摩与技术交流会,并将有政府相关领导、植保站及专家到场参会,共话小麦恶性杂草防治成果,助力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高兴祥,孔媛等. 河南省冬小麦田杂草群落分布现状及其变化原因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2025,58(1): 91-100

2.陈国奇,李俊等. 我国小麦田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