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断供推高成本,部分企业承压停产
当前,农药市场正处于半年度结算周期,内外贸市场呈现明显分化,内贸因终端渠道库存消化中,询盘清淡且补货节奏随地域、作物用药周期切换,以刚需为主;外贸部分产品交投活跃,订单交付持续推进。
需求端延续疲弱态势,传统淡季下采购谨慎,交易活跃度低迷。价格走势分化,主流产品因成本支撑与供需制约趋稳运行,波动收窄,仅少数产品价格续跌,而草甘膦受出口需求拉动逆势上扬成市场亮点。生产端承压显著,高温安全风险加剧叠加多重不利因素,迫使部分企业停产停工,行业运行压力进一步凸显。
氯虫苯甲酰胺飙至30万/吨
中农立华原药价格指数报75.18点,同比下跌1.27%,环比上涨2.52%。跟踪的上百个产品中,同比61%产品下跌;环比42%产品持平,10%产品上涨。
除草剂原药价格指数报83.17点,同比下跌2.43%,环比上涨4.32%。草铵膦原药市场供需博弈,行情平稳为主,终端制剂竞争激烈,报价4.6万元/吨;草甘膦原药国内刚需备货,出口订单需求逐步释放,成交重心逐步上移,后期走势继续观察,报价2.55万元/吨;精草铵膦原药刚需采购为主,终端市场逐步进入用药旺季,供需博弈,折百报价6万元/吨;敌草快母药内外贸补货进行中,市场稳定为主,厂家报价至1.65万元/吨。酰胺类除草剂内贸市场基本结束,外贸出口为主。异丙草胺原药报价2.3万元/吨;异丙甲草胺原药报价2.4万元/吨。
杀虫剂原药价格指数报68.65点,同比上涨6.04%,环比上涨2.93%。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市场因安全生产事故影响,开工率有所降低,市场刚需备货,成交量较前期有所减少,市场报价30万元/吨。阿维系列产品上下游库存低位,市场博弈盘整中,渠道变现价格混乱,厂家有停车检修计划,后期市场持续关注;阿维菌素精粉厂家排单,渠道变现价格混乱,报到50万元/吨。
杀菌剂原药价格指数报70.32点,同比下跌5.2%,环比下跌0.95%。三唑类产品旺季补货持续进行中,原药价格行情波动盘整中。苯醚甲环唑原药报价9万元/吨;丙环唑原药报价7万元/吨;己唑醇原药报价8.6万元/吨;戊唑醇原药报价5万元/吨,市场刚需备货为主;三环唑原药,市场货源紧张,现货难求,报价6.6万元/吨;氟环唑原药市场稳定为主,报价26.5万元/吨;氟硅唑原药市场需求稳定,原药行情盘整,报价29万元/吨。
原料停产致使成本压力陡增
6月26日,长青股份发布关于精-异丙甲草胺调价通知函。长青股份表示,近期,由于精-异丙甲草胺上游关键原材料停产以及价格上调等因素,导致公司的精异丙甲草胺原药生产成本上升,决定自6月26日起上调原药价格至25000元/吨。根据长青股份发布的调价公告及行业动态,本轮涨价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上游原料停产与价格飙升构成核心成本压力。长青股份在调价函中明确指出,精异丙甲草胺的关键原材料出现停产及价格上调,直接推高生产成本。行业分析显示,2-甲基-6-乙基苯胺作为核心中间体,其供应紧张是主因之一。尽管长青股份南通基地新建的4022吨/年生产线已于2024年5月启动调试,但短期内产能爬坡未能完全缓解供应缺口。与此同时,另一重要辅料三乙胺价格持续攀升,6月份报价一度涨至14200元/吨,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此外,能源、包装等环节的成本上涨,也对利润空间形成持续挤压。
环保督察与检修潮叠加,区域性供给收缩加剧。供给端方面,6月份华东地区多家原药及中间体工厂因夏季例行检修提前及环保督察趋严,开工率显著下降,渠道低价现货快速减少。例如,长青股份湖北基地虽已投产1万吨/年精异丙甲草胺项目,但新增产能释放需时间,短期供给缺口仍存。行业集中度提升进一步强化了龙头企业的定价权,长青股份以13000吨/年产能稳居国内首位,其调价行为对市场具有明显导向作用。尽管颖泰生物、中农发种业及跨国企业尚未公开跟进,但原料成本传导压力或推动行业性调价。
出口需求爆发与运力失衡,供需错配推高价格。今年二季度,美国对华农药关税下调政策落地,国内货主集中出运积压货物,导致美线航运需求激增,运力调配失衡进一步推高物流成本。制剂工厂为交付海外订单,加速采购原药,加剧了供需错配。从同类产品表现来看,除草剂市场呈现普涨态势:高效氟吡甲禾灵原药上涨5500元/吨至12.3万元/吨,氰氟草酯上涨2000元/吨至11.2万元/吨,2,4-D原药上涨100元/吨至1.41万元/吨;仅草铵膦因产能释放价格下跌1.11%至4.45万元/吨,凸显行业分化格局。
展望后市,农药市场价格走势将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精异丙甲草胺价格或延续高位运行态势,短期来看,上游生产线预计将逐步达产,原料供应压力有望缓解,但环保政策持续收紧,叠加出口需求旺盛仍将形成价格支撑。
大宗农药市场方面,短期内农药产品价格将延续横盘震荡格局,尽管部分需求疲软产品存在下行压力,但受原料成本支撑与供需格局制约,跌幅整体有限,若无极端事件冲击,市场难现大幅波动。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价格透明度提升背景下,企业竞争焦点转向成本控制与渠道优化,技术、供应链及运营优势企业将加速抢占市场份额,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持续压缩,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