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磷酸二铵产能利用率及“落后”产能分析
7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实施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发布会上表示,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
国内磷酸二铵生产企业当前发展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国内装置实际产能利用率及供需环境如何?
图1 2019-2025年国内磷酸二铵产能统计(单位:万吨) |
近年来,中国磷酸二铵行业产能呈现稳中微调的态势。整体来看,行业新增产能投放较为有限,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部分老旧装置陆续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少量新建装置逐步投产。此外,现存装置产能也进行了小幅度的优化调整,使得行业总产能保持窄幅波动的格局。这种产能结构的调整,既反映了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动态平衡。
具体来看,2019-2020年产能有一定增加,年均产能增速在0.85%;2020年部分新增装置投产,年内产能上涨至2142万吨;2021年部分长期停产装置产能去除,总产能下降至2103万吨/年;2022年磷酸二铵产能调整至2133万吨;2023年部分长期停车装置及部分老旧装置拆除,中国磷酸二铵有效产能调整至2083万吨/年,同比下降2.34%;2024年磷酸二铵无新增产能投产,产能基数稳定在2083万吨/年;2025年因部分工厂搬迁升级,装置产能有所调整。整体来看国内磷酸二铵产能呈下降趋势。
磷铵产品纳入国家限制性产能名录,根据十四五规划也将严格限制新增产能,国内肥料行业供给格局有望持续性优化。近年来,国家工信部等发布《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排污许可证管理等政策,政策要求不再新上磷铵装置,只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方案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控制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做好磷肥保供稳价,积极发展新型高效磷肥品种,延伸发展功能性磷酸盐等高附加值磷化学品,推动产业发展方式向精细化、专用化、系列化的服务型制造转变。自“三磷整治”及环保要求等相关政策出台后,磷酸二铵生产企业早已开始严格控制新增装置数量及质量。
图2 2019-2024年中国磷酸二铵产能利用率变化(单位:%) |
磷酸二铵产能利用率主要呈先降后增趋势,主要随供需波动上下浮动,多数时间行业产能利用率维持在65%以上。仅在2022年,受出口减量影响,产能无法通过国际释放,行业景气度及内外经济环境表现温吞,行业开工负荷大幅下降,为5年来最低年度开工。2023-2024年出口配额增量,再有国内关于粮食安全生产等举措的实施,需求再度恢复,磷铵企业供应提升。
图3 2019-2024年磷酸二铵出口量占比(单位:%) |
磷酸二铵对外出口占比可达到40%以上,但因磷矿资源不可再生特性,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战略资源储备,磷铵出口政策逐步限制,出口量呈缩减趋势。2022年磷酸二铵出口法检叠加下半年出口配额,可出口额度骤减,加之国际价格持续高位,抑制需求国购买能力,中国磷酸二铵出口大幅萎缩。2023年出口配额情况得到改善,法检政策在2季度后表现宽松,国际市场的高盈利,吸引企业积极生产集港。2024年配额表现稳定,但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整体出口量小幅减量。
近十年来,磷肥行业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推动落后产能的退出,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环境治理、综合利用、节本增效、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新型营销体系的创建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磷铵市场总体产能将维持平衡状态,但潜在可进入的新能源装置的扩增有望补充产量,同时随着环保检查、以渣定产、减肥增效、出口政策等方面的影响,部分落后产能预计会被淘汰,预计供应过剩的态势有望得到一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