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涝死在收获期”到破局新思路!住商肥料揭秘农资行业的向上之道
“玉米没旱死在抽穗期,却涝死在收获期”,今年北方玉米收获季的这句调侃,道尽了农业面对天气突变的无奈。当“乘着小船收玉米”、“台风天气抢收成”成为农业种植绕不开的“死结”,农资经销商该如何破局?10月18日住商肥料(中国)企业集团在广东佛山成功举办的第二届商学院暨金牌分销商赋能交流会,或许藏着答案。
如今的农资圈,“卷价格、卷成分、卷客情”早已不是新鲜事,“向下卷”的困局让不少人陷入迷茫:当所有能卷的都卷完,还能靠什么突围?
“不是农资行业变难了,是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升级了。”住商肥料销售总监张同磊的话,点破了行业核心矛盾。他指出,随着种植品类迭代、种植习惯改变、天气模式变化,过去“坐着就能卖肥”的粗放模式早已失效,必须转向“选品有依据、推广有技术、解决有方案、宣传有新意”的精细化运营——这也是住商反复开展渠道培训的初衷,帮从业者跟上行业升级的脚步。
住商肥料销售总监助理张新利则补充,内卷的本质是“优胜劣汰”,面对焦虑,唯有行动才是解药。他提出“放弃淡季思维”,用技术服务和客户回访让淡季“不淡”,为用肥旺季打基础。“别人不行动时我们主动,别人行动时我们做更好”,住商正以这样的姿态,整合全球资源共建品质农业,成为推动行业“向上走”的关键力量。
行业变革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慢变化”的长期积累,这种变化正深刻影响农业领域。未来农业的核心,在于剥离过度营销、回归产品本质,同时提前布局土壤改良、品质农业与单产提升等新赛道。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副秘书长、农资与市场传媒总编冯卫东,从行业现状切入分析:当前农资渠道正经历分化、品牌化升级,农二代及新兴从业者崛起,这预示着五大趋势——去营销化、老龄化催生新农业、单产提升藏机遇、品质农业加速跑、土壤改良成重点。
营销方式的变革也在同步发生:从口口相传到墙体广告,再到如今的短视频主流,广州农视传媒副总经理杨吉龙,为经销商带来了接地气的短视频运营方法:不做生硬广告,打造有温度的个人IP,靠持续输出价值内容沉淀粉丝,让营销更贴近农户。
在不确定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底蕴与视野,才是抵御风险的“压舱石”。住商肥料总裁木内隆文在致辞中强调,“持续提升产品力与学习力,才能找到核心价值”。作为全球业务布局的企业,住商始终通过国际信息共享,将世界级农资产品与服务引入中国,推动绿色安全农业落地。
这样的全球战略,离不开强大的组织支撑。广州住友商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李婷介绍,住商背靠兼具资本、资源与管理经验的跨国集团,为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而产品与服务,更是住商扎根农业的“硬实力”。住商肥料RDM部部长褚兴森表示,特肥部与RDM部是住商的“东风5C”,通过大量田间实验与数据分析,针对水稻、柑橘、茶叶等多种作物,研发出适配不同区域的配方与方案——既摸清“种不好”的根源,更吃透“种得好”的关键。RDM部昝老师就针对今年北方玉米早期干旱后期雨水偏多,在服务的种植户中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我们无法完全避免天灾,但我们可以做到及时有效补救”,这就是住商人一直在努力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