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调研】得福农业林道福:不管市场怎么变化,始终有商机存在!
“对于海南农资市场,我还是很乐观的,因为不管市场怎么变化,始终有商机存在。”
面对农药专营放开、线上冲击加剧的市场变局,海南得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道福却展现出难得的乐观与笃定。这份乐观并非盲目,而是源于他深耕行业多年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增长机会的清晰把握。
海南农药市场变革的危与机
海南农资市场特别是农药市场,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据海南得福农业总经理林道福介绍,大约10年前,海南启动农药市场改革,从完全开放经营转变为仅少数几家企业获得批发资质,并严格执行“一证一品”制度。这一举措极大地规范了市场秩序,提升了产品合格率,使市场竞争进入良性阶段。
为契合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步伐,自2023年10月1日起,农药专营制度全面放开,市场准入与内地省份看齐,“一证多品”重现江湖。此举在促进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内卷,产品价格体系紊乱,质量参差不齐。大量大小厂家的产品涌入海南,使得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
然而在林道福看来,这种竞争恰恰是市场重新洗牌、优质企业凸显价值的契机。
“尽管竞争环境恶化,但国内外一线大品牌凭借其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依然是市场的主流选择。”林道福指出。
譬如,先正达、拜耳、巴斯夫等国际品牌,国内品牌如诺普信、海利尔、国光、上格、浙江新农等;特肥品牌像鲍利葛、红牛系列、广西新胜利等,微生物品牌像武汉科诺和慕恩生物等都在海南做得不错!
林道福指出,种植户和零售店经营者普遍具备辨别优质品牌的能力。当前最大的变量来自于线上渠道,部分非专业的“网络专家”通过直播等形式进行误导,而线上产品的质量难以保障,给农户的实际应用带来了防治效果不佳甚至产生药害的风险。
技术服务是最大护城河
面对市场的剧烈变化,海南得福农业作为一家拥有25年历史的本土领军企业,选择坚守并强化其核心优势——技术服务。
得福农业团队约70人,其中七八成为市场与技术服务员,核心团队稳定,公司十年以上的员工占比很高。
“我们始终坚持‘以技术服务带动商品销售’的理念。”林道福强调。得福农业组建了按作物划分的专业技术服务小组,针对槟榔、荔枝、哈密瓜等海南主力经济作物,输出全程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指导农户科学用药、科学施肥,而非单一产品的推销。
例如,在槟榔上,得福推出的“甲王星”方案包含6款产品,集杀虫、杀菌、保花保果功能于一体,能有效防治椰心叶甲、红脉穗螟等关键害虫,自推广以来销量连年攀升。其另一套“国光贝稼”方案则专注于精准调控营养,保花保果,提升座果率。
这种“一次用药,多重收益”的方案模式,有效规避了线上单一产品低价冲击的痛点,解决了农户(尤其是新种植户)缺乏科学管理知识的根本问题,赢得了极高的市场回头率。
三大增量赛道清晰可见
尽管行业整体面临挑战,但林道福凭借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所以对海南农资市场依然保持乐观,并指出了三个明确的增量赛道:
1.微生物菌剂与土壤健康
随着槟榔等作物因连年耕作、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的土壤酸化、板结问题日益严重,能够改良土壤结构、防治根腐病的微生物菌剂需求巨大。林道福特别提到了武汉科诺、慕恩生物等品牌在该领域的优秀表现。
2.功能性特种肥料与调节剂
含有萘乙酸、吲哚丁酸等成分的生根型调节剂或特种肥料前景广阔。海南多台风,槟榔树倒伏后急需快速促进新根生长以恢复树势,此类产品能精准解决痛点。
3.槟榔黄化问题的综合防控
林道福澄清了“黄化病”与“黄化症状”的区别。他指出,黄化是多因素(病害、虫害、营养、药害、管理)造成的综合症状,其中大部分是可防可治的。他认为,能够提供综合防控方案(如防治传播媒介介壳虫、黑翅粉虱,补充营养增强树势)的产品和企业将获得巨大市场空间。
得福现状与未来规划
得福农业年销售额高峰时达1.4亿元,目前稳定在1亿元左右。
销售额的波动主要源于农药价格的普遍下滑,实则得福农业的发货量和市场占有率依然保持稳定。
得福农业的销售仍以传统零售网点为核心,坚信终端服务的重要性。
林道福透露,未来,得福农业将成立独立的特肥事业部,将特种肥料业务精细化、专业化运营。
林道福认识到农药与特肥在推广逻辑上的差异,未来将配备专人深耕特肥领域,以期抓住这一新的增长曲线。
林道福对市场的乐观,源于对农业本质的深刻理解——农资行业的终极价值是为农业创造价值!
海南得福农业以其深厚的“技术沉淀”和“以农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变革中稳步前行。
未来市场的竞争,依然残酷而激烈。市场环境的变化将淘汰缺乏技术内涵、仅靠价格竞争的企业,而能真正为农户解决问题、提升种植效益的“价值提供者”终将获得市场回报。
这种在变革中洞察机遇、在坚守中主动求变的智慧,正是海南农资企业发展的破局之道。
2025 海南热带作物(槟榔)产业发展大会会议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