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梨黄粉蚜虫的防治,应高度重视

作者:果树种植新技术 2024/9/6 10:42:26
今年豫南大部分地区爆发黄粉蚜虫危害梨果的现象,造成大量梨果“膏药顶”,落果严重,给梨农带来严重损失。为什么大家所熟知的黄粉蚜虫会给梨农带来如此巨大的损失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其中的秘密吧!一、发生规律黄粉蚜虫俗称“黄粉虫”,以卵在树皮裂缝、果苔残缺、剪锯口、梨潜皮蛾幼虫为害的翘皮下或枝干上伤残处越冬,果苔裂缝内最多。黄粉蚜虫1年发生8-10代,梨树开花时,卵孵化为干母,若蚜在翘皮下嫩皮处刺吸树液,5

今年豫南大部分地区爆发黄粉蚜虫危害梨果的现象,造成大量梨果“膏药顶”,落果严重,给梨农带来严重损失。为什么大家所熟知的黄粉蚜虫会给梨农带来如此巨大的损失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其中的秘密吧!


一、发生规律


黄粉蚜虫俗称“黄粉虫”,以卵在树皮裂缝、果苔残缺、剪锯口、梨潜皮蛾幼虫为害的翘皮下或枝干上伤残处越冬,果苔裂缝内最多。黄粉蚜虫1年发生8-10代,梨树开花时,卵孵化为干母,若蚜在翘皮下嫩皮处刺吸树液,5月上旬开始向果实转移,6月中下旬后,若蚜开始为害果实,7月份后多集中在果柄基部(套袋果)和萼洼处为害繁殖,8月中旬果实接近成熟时为害最为严重,8月-9月出现有性蚜进入粗皮缝内越冬。5-6月每20天发生1代,7-9月每25天发生1代,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是为害果实的高峰期。黄粉蚜虫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对其发生繁殖有利。高温低湿和低温高湿均对其发生不利。黄粉蚜虫转移到果树上以后,套袋果内阴暗的环境更适宜于其繁殖、栖息,6-7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更是黄粉蚜虫大爆发的重要原因。

图片

梨黄粉蚜在萼凹处危害症状

图片

梨黄粉蚜危害后果实形成黑疤

二、为害症状


被黄粉蚜虫为害部位变成龟裂的大黑疤,表层硬化,俗称“膏药顶”。受害严重的果实,果肉组织逐渐液化、变臭和腐烂。严重时果实表面一片黄粉或成堆似的一团黄粉,在有风或有雨的天气里,造成大量落果,尤其干旱的年份为害程度更为严重。

图片

图片

图片

黄粉蚜危害症状


三、防治措施


1、化学防治是主要的防治方法。


1.1)发芽前喷雾95%的机油乳油1000倍液,杀灭越冬卵。


1.2)在梨芽萌动期,用29%或45%石硫合剂3-5波美度40-60倍液+80%五氯酚钠2000-3000倍液,对植干、翘皮、老皮、树缝、树杈、果苔裂缝等处均匀细致喷雾,可大量杀死黄粉蚜虫越冬卵,降低黄粉蚜虫基数。


1.3)套袋前、套袋后,可用70%吡虫啉3000倍液+80%烯啶·蚍蚜酮2500倍液+5%S――氰戎菊脂2000倍液+有机硅助剂或20%啶虫脒100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0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液+橙皮橘油喷雾防治,交替使用。因黄粉蚜虫喜欢在套袋的袋口折叠缝内大量繁殖,所以应着重喷雾果袋口部位,10天-15天喷雾一次。黄粉蚜虫个体小,繁殖快,栖息地点又比较隐蔽,给化学防治带来困难,所以喷雾时要周到、细致、均匀,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淋洗式喷雾效果最好,能有效降低前期入袋为害率。又因黄粉蚜有忌光钻袋的习性,入袋后药物难以触及,就显得套袋前的防治最为关键,否则,埋下隐患,给套袋后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机磷和乳油类农药,减少对天敌的杀伤和对幼果的刺激,减少果锈病和次果率。


1.4)4月上旬,黄粉蚜虫越冬卵孵化为若虫,到6月上旬应及时防治,防止转移到果实上为害。7-10天检查一次梨内袋,若发现少量黄粉虫进入果袋,除用上述药剂防治处,还可以加入5%敌敌畏800-1000倍液或40%氧乐果1000倍液或48%毒死蜱1500-2000倍液防治;若发现果袋内黄粉蚜虫量大,须将果袋解下,杀灭后再套上梨袋。

2、栽培管理:除化学方法防治外,栽培管理对防治黄粉蚜的作用同样重要。


2.1)落叶后,彻底清除果园内病虫果、梨袋、枯死枝、支棍、干桩及树体上的残留物,移出果园烧掉,减少生长季节黄粉蚜虫的栖息地点。


2.2)遵循“三光”、“两剪”、“一刷”的原则。“三光”:将园内的落叶、杂草全部清光,树干上的粗皮、翘皮刮光,贮果场附近的杂草烧光。“两剪”:剪除秋梢,剪除干枯梢。“一刷”:秋冬季树干、大枝涂白。涂白剂方比例应为: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清水=12:2.0:2.0:36份额,清除越冬侵染源。


图片

皇冠梨树干涂白


2.3)套袋前用2000倍液1.8%阿维菌素浸泡一段时间果袋口,防止害虫钻入袋内,也便于扎紧袋口。


2.4)果袋质量和套袋技术都要过硬。梨袋偏厚,扎口铁丝偏短、硬,不易扎紧袋口或没有扎紧袋口;梨袋薄小,易撑破,风雨损坏等因素,为黄粉蚜的钻袋提供了便利条件。


2.5)高温、干燥的气候为黄粉蚜的发生繁殖创造了生存空间,低温高湿和高温低湿都不利于黄粉蚜虫的发生。建议果树行间实行生草种植,如:红、白三叶草、紫花苜蓿等,增加土壤营养物质,构建缓冲带,每隔30-40天刈割一次,全部覆盖树下,改变干燥高温的气候。

图片

红三叶草

图片

白三叶草

图片

紫花苜蓿


2.6)保护培养天敌,如: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草蛉等,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有效减轻黄粉蚜虫的危害。


图片

图片

草蛉的卵

图片

草蛉


2.7)黄粉蚜虫的食性单一,目前只发现在梨树上危害,且无翅,迁移范围窄,但存在近距离人工传播和远距离苗木、接穗传播,要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阻断传播途径。


2.8)部分果农麻痹大意,掉以轻心,没有树立以防为主的思想意识,更有甚者不知黄粉蚜虫为何物,不知道老树虫情重于小树,粗放管理的虫情重于精细管理的虫情,用药针对性不强,或用药量不足或非本园区人员在园区内来回走动,形成二次交叉传染,如此种种,不一而论,达不到防治的目的,直接造成黄粉蚜虫的发生蔓延,增加了防治难度。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积累,为管理好果树奠定基础。


随着梨树栽培面积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新品种的不断引进和推广,许多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并且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只有在充分了解气候、环境、栽培方式,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农药的药理药性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以防为主,对症下药,加强栽培管理,才能产出优质果、精品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