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大涨”预期凉了!价格连跌,供需失衡拖垮价格!
刚刚进入9月的时候,尿素价格率先迎来小幅上行。
这一初期走势让行业人士对9月尿素行情产生“大涨”预期,市场对后续走势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针对这一市场分歧与行情预判,笔者于9月2日撰写《止跌企稳,9月尿素“大涨”?》一文,对尿素价格“止跌企稳”的现状及“是否会大涨”的可能性展开分析。
然而,市场走势很快迎来转折——9月3日起,尿素价格再度开启下跌通道。
截至目前,尿素价格已连续一周多呈现下跌态势,相关行业内的行情报道也始终以“下跌”为主基调。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9月1—7日尿素平均出厂价1643元/吨,环比下降1.08%,同比下降14.97%。
截至9月11日,生意社尿素基准价降至1693.75元/吨,较本月初下降1.09%,山西、河南、新疆等主要产区出厂价跌幅普遍在20—50元/吨区间。
这一走势与月初市场的“大涨”预期形成鲜明反差,背后是国际市场传导、国内供需失衡、成本支撑减弱及市场预期逆转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
国际市场的传导效应加剧了国内价格压力。
第三批出口配额虽有70万—100万吨的传闻,但在印度招标价格大幅下跌后,出口利润空间收窄,市场对配额拉动作用的信心不足。
9月4日印度NFL公司公布了最低投标价格:东海岸最低报价为462.45美元/吨CFR,折合人民币3300元/吨以上,较上一标价格低69.55美元/吨;西海岸最低报价为464.7美元/吨CFR,折合人民币3350元/吨左右,较上一标价格低65.3美元/吨,船期至10月31日。
国内供需格局的严重失衡构成了价格下跌的核心压力。
供应端呈现“新增产能释放+库存高企”的双重压力。
近三年,我国尿素产量增长显著,共增加958万吨,增速达17%,远超全球同期9%的增速,且全球超半数增长来自中国。目前,中国尿素产量已占全球近三分之一。
数据来源:FAO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9月1—7日小颗粒尿素产量95.74万吨,环比下降4.28%;大颗粒尿素产量21.82万吨,环比下降2.37%;小颗粒尿素销量85.68万吨,环比下降0.35%;大颗粒尿素销量19.69万吨,环比下降11.54%。
库存合计126.11万吨,环比上涨4.39%,同比增幅108%(2024年9月2—8日,库存60.59万吨),是库存高点。
近几周尿素产销情况(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需求端则陷入季节性疲软。
农业领域,由于农作物成长的季节规律特点,也决定了尿素具有全年生产、季节消费的特点。不同季节对尿素的需求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3、4月有小麦主产区返青追肥的需求,尿素用量大约占全年农业用量的20%;
6、7月是农作物用肥旺季,尿素用量大约占全年农业用量的50%;
9、10月小麦需施加底肥,尿素用量大约占全年农业用量的20%。
进入四季度农业需求总量和尿素用量均处于年度最低水平,加之价格低位运行,受买涨不买跌心理影响,下游提前备货积极性较弱,大多以维持刚需采购为主。
工业领域复合肥企业因成品库存高企,开工率不足,采购积极性低迷,胶合板等工业需求维持按需采购状态,未能形成有效支撑。
供需两端的反向运动,使市场呈现典型的“供过于求”格局。
前期支撑市场的“出口增量+需求启动”逻辑全面瓦解,市场情绪转向悲观,加速了价格的下行进程。
从更深层次看,本轮尿素价格下跌反映了行业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新增产能持续释放与需求增长乏力的矛盾、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与国内政策调控的矛盾、短期市场情绪与长期供需基本面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交织,使得尿素市场在多重压力下难以形成有效反弹。
展望后市,隆众资讯报道分析,基本面的情况,只能说有概率在未来一个月内的某个阶段,会有个相对好一点的行情出现,但是需要价格、情绪、需求、出口等几方的共振产生。
若后续印度补招价格回升,国内冬小麦播种期用肥需求如期释放,价格或有望止跌企稳。
而在这个供应能力下,在未来出口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行情依旧还是承压,只不过随着价格的不断走低,可能会陆续吸引下游逐步建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