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棒子上长“招风耳”是好事?

作者:山丹丹农业技术 2024/8/19 15:24:27
种过、掰过玉米的人都知道,正常玉米果穗有苞叶包裹,它是养分存储器。近年常发现苞叶长出叶片,小的如“招风耳”,大的有三四十厘米。农户认为“招风耳”在长势好的植株上出现,是穗大高产象征,且“招风耳”越大产量越高。但真的是这样吗?一、玉米”招风耳”形成的原因和对产量的影响前面玉米“多胞胎”文中说过,玉米棒上的苞叶只是由叶鞘发育变成而没有长出叶片的变态叶。当果穗进行分化时,其上的叶片也不断分化生长,只是果
种过、掰过玉米的人都知道,正常玉米果穗有苞叶包裹,它是养分存储器。近年常发现苞叶长出叶片,小的如“招风耳”,大的有三四十厘米。农户认为“招风耳”在长势好的植株上出现,是穗大高产象征,且“招风耳”越大产量越高。但真的是这样吗?

一、玉米”招风耳”形成的原因和对产量的影响

前面玉米“多胞胎”文中说过,玉米棒上的苞叶只是由叶鞘发育变成而没有长出叶片的变态叶。当果穗进行分化时,其上的叶片也不断分化生长,只是果穗分化形成后,因其个人贪婪的特性,独自霸占植株提供的光合营养物质,因分化的叶片没有了养分供应,生长后劲不足,就只是形成了后来的苞叶,叶鞘上还没有来得急伸长的叶片就直接被扼了。
当植株养分果穗消耗不尽时,会优先分配给苞叶存储,导致被抑制的叶片分化生长出现“招风耳”。这是正常生理表现,但“招风耳”可能造成穗柄节间拉长,抑制果穗吐丝,阻挡花粉落在花丝上,引起玉米受精发育不良,出现秃尖、缺粒等情况,导致减产。

简单说,玉米“招风耳”是水肥充足生长较好的一个表现,其中“招风耳”小,发生少利于千粒重增加,提高产量,若“招风耳”大、多,影响玉米吐丝受精会明显减产。
二、诱发“招风耳”的主要原因
虽然“招风耳”是玉米长势好的表现,但是调查发现,诱发形成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为:
品种特性:生产中出现”招风耳”的情况比较常见,只是一般发生数量不多,比较小,产量基本不影响,但种植年限较长的老品种相对发生比较重一些。
气候因素:像苗期干旱影响,长势不好,造成植株变矮僵苗等,中后期雨日天气较多,田间水肥充足容易引起。

栽培管理:诱发玉米“招风耳”的情况较多,高肥水田块比低肥力田块发生重;种植密度低的田块比密度高的田块重,缺苗断垄、田边地头光照好的易发生;移栽苗田块比直播田块重;基肥不足、追肥偏迟或无追肥,中后期水肥充足易诱发;调节剂使用不当,控旺过度后赤霉素用量多或中后期细胞分裂生长药剂使用过多,尤其抽穗后对苞叶大量喷施且水肥充足易诱发。

三、玉米”招风耳”防治措施
从”招风耳”的形成和主要影响因素看,品种和气候等是发生的基础,但不是主要因素,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才是其发生最主要因素,因此生产上要以品种为基础,重点抓好栽培管理措施,才是避免发生的关键,因此对其防治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1、淘汰压缩老品种,选用审定通过的优质品种。一个玉米品种一般要2-3年更新一次,防止品种在当地常年种植出现退化,抗逆性抗病性下降而诱发引起。
2、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玉米栽培时,要根据品种特性,保持适宜的密度,避免种植过稀,对于肥力高的田块可以适当密植。
3、玉米尽量直播,不宜过早,提高移栽质量,玉米要避免倒春寒影响生长,对于进行移栽田块,要选用壮苗,提高移栽质量,并注意带土移栽,浇透足水,移栽后保持水分供应均衡,防止僵苗老苗不长等而后期追肥促生长诱发引起。
4、科学水肥管理。玉米种植应根据土壤肥力和长势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氮磷钾搭配,多施农家肥,常年种植产区可亩施硫酸锌 2 - 3 斤,酸化板结地区增施钙肥。拔节至结实期避免积水和干旱,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散粉期尤要防旱,根据情况追施穗肥。肥力高、基肥足、密度稀、长势好的田块穗肥可少施迟施,最迟抽穗前 7 - 10 天追施,反之早施多施,避免后期施肥过多引发“招风耳”等问题。

5、田间发现”招风耳”后防治措施。玉米吐丝抽雄期间,发现有比较小”招风耳”时,可以不用管他,说明田间水肥充足,要进一步加强管理,防治好病虫害确保高产如果苞叶伸长过长,造成”招风耳”过大过多而影响花丝吐出或受精时,应及时于吐丝前或玉米授粉期间及时用剪刀剪去伸长叶,以利花丝及时抽出或接粉受精,防止玉米受精不良引起减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