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市场】张掖:市场晚启,竞争激烈,出路在哪?
6月13—14日,农资与市场传媒将在甘肃·武威举办以“掘金新菜‘蓝’”为主题的“2025西北(甘肃)盐碱地改良与冷凉蔬菜高产发展大会”。
5月我们深入一线,走进了张掖农业的现场,探寻繁荣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在河西走廊的沃土上,张掖以“塞上江南”之姿,孕育出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版图。
这里不仅是享誉全国的“天然玉米种子生产车间”,更凭借多元种植与特色产业,成为西北农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2025年的农业市场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启动迟滞、竞争加剧,让这片丰收的土地蒙上一层紧张的氛围。
当传统优势遇上新困境,张掖的农业从业者将如何破局?
2024年张掖市粮食播种面积321.73万亩,实现稳中有升,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6.7万亩、玉米179.25万亩、马铃薯30.9万亩;
同时,油料、蔬菜、中药材及果园种植规模均呈显著增长态势;油料21.85万亩,增加0.9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3.54万亩,增加5.81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8.26万亩,增加1.72万亩;果园面积12.61万亩,增加1.57万亩。
在蔬菜种植领域,张掖已形成洋葱、西兰花、辣椒、番茄、娃娃菜等多元化种植格局。
其中,甘州区、高台县、临泽县三大核心种植区域各具优势:
甘州区以42.6万亩的生产规模占据主导地位,且有机认证面积达2.4万亩;
高台县拥有21.50万亩的蔬菜种植规模,凭借4个供港、供沪蔬菜基地(总面积1.17万亩),在高端蔬菜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临泽县16.1万亩的种植面积中,13.3万亩露地种植与2.8万亩设施种植(含复种)相互补充,形成稳定的供应体系。
张掖更享有“天然玉米种子生产车间”,的美誉,凭借优良的自然条件,培育出的玉米种子质量好、产量高、抗逆境能力强。目前,张掖玉米制种全产业链产值达110亿元。
此外,当地的蔬菜花卉制种产业同样发展迅速,以杂交茄果类、豆类、瓜类等蔬菜和花卉种子繁育为核心,持续为种业市场注入活力。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张掖农业市场呈现启动较往年推迟的特点,市场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
面对挑战,当地经销商积极调整策略,在深耕自有品牌建设的同时,大力强化农业服务能力。
5月中下旬市场走访情况显示,众多经销商已深入一线,积极开展产品推广与技术服务工作,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在农药市场方面,先正达、拜耳、巴斯夫等国际知名品牌与清原农冠、海利尔、国光等国内优秀企业同台竞技,同时吉林金秋、麒麟农化、六夫丁等品牌也凭借各自特色产品,共同构建起张掖丰富多元的农药供应格局。
在肥料方面,尿素和二铵等大宗常用产品销量下滑,种植户对于价格也更加敏感;大家更加关注具备土壤改良、增效提质等特定功能的新型复合肥产品,推动功能性肥料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张掖农业的挑战与突围,正是西北农业发展的缩影。盐碱地改良与冷凉蔬菜高产的难题,亟待创新技术与经验共享破局。
6月13—14日,“2025西北(甘肃)盐碱地改良与冷凉蔬菜高产发展大会”将在武威启幕!
在这里,您将与行业专家、一线从业者深度交流盐碱地治理方案,解锁冷凉蔬菜增产密码,更能洞察农资市场趋势,把握农业发展新机遇。
诚邀您共赴这场西北农业盛会,携手掘金新菜“蓝”,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议报名咨询:
窦 博:15936253789
胡晶晶:15093113647
冯 岩:15890113071
梁 源:18742516267
扫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