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已到转型升级期,冷库好货不多
前几天路过一个果园,看见果农在地头收拾卖掉苹果后剩下的残果。
走过去大姨热情的招呼我吃苹果,其实我只是看着好奇,这么大一片果园卖剩下的残果不算多啊?
大姨说:“果贩子挑拣的挺严的,卖的价格不高,是1.50元一斤卖的,捡剩的这些残果也就能卖几毛钱一斤了。”
“1块5一斤的苹果确实有点便宜?村里邻居卖的苹果还在两块钱左右一斤呢!”大姨说:“这苹果个头挺匀乎,果贩子就是嫌苹果上有锈,才卖不上高价。”
“管理这几亩果园真不容易,就怕中间出什么岔子。虽然这几年有了点种植经验,可是说不准哪年遇到个啥情况!”
没种过苹果,真不知道苹果上的锈是天气因素还是没打好药。难道有点锈的苹果就给这么个价格,还是收购商故意把价格压的这么低呢。但愿今年苹果的价格差异,不要打击了部分果农的积极性。
你们可知苹果树从开花到摘果,一年四季都耗在里面。
春季开花,果农梳花,刚结果又要梳果,夏天顶着烈日套袋子,一个袋子一个袋子套上去,秋天又得一个袋子一个袋子取下来,而且还得看天气,温度过高也不行。
果子摘回来又得找果商卖。这两年说实话价格也不高,市场零售价能卖到五六块,但果农往出卖,一斤才一块多。
一年到头有的人一算账还是亏得。这几年相关部门都提倡给与农民大力支持,他们也没什么过分要求,只不过是希望能扩大销路,有个好收成罢了。
苹果产业己到转型升级时期,大势所趋必然结果。市场经济规律,高峰到低谷,老园己失去优势,改造势在必行。走新型现代化栽培模式,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向健康可持续具有特色功能发展。
好的不多,多的不好,优质优价,优胜劣汰必然结果。多年化学肥施入,土壤环境恶劣,地下板结地上难管,最终还是土壤出问题,土壤环境好,根糸好,树上稳定,加强地下才是根本,延长果树寿命。
待产周期,完全能解决,五十年树体寿命完全可实现。改变观念,学习新技木,新栽幼树,三年丰产四年盛果,必须有强有力技术支撑。
技术不精准,走弯路,待产周期长,为以后果树可续发展埋下隐患。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没有达到精准简化,违背自然而然。
道法自然,必精于求精,不断学习、创新,技术无止境,传统管理已淘汰,必须走现代化发展模式。淘汰必然的,只有与时俱进,走出去请进来结合自己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苹果盘面要变化了。
1、以山东栖霞为例,了解了几家大型冷库,多数客户以本地商贩为主,好果收购平均价在3.10元/斤左右。这部分好果出库价应该要高于3.60元/斤。不然本地商贩会选择抗价不出的。
2、入库量确实很多,但通货比例较大,好货比例不多。原因有几个:一 本地商贩资金量不大,好货成本较高,风险较大,自然入库量较少;二 前期好货价格快速上涨,量少价高,随车走货较多。
3、地面果基本结束,剩余部分黄金富士或少量次果酒果还在交易,小果70#左右已经有发货出口,出库价在2.00元/斤左右(小果今年也特别少,小果出完了80#好果也会跟上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