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价格高涨,成本与需求博弈下磷肥何去何从?

作者:中国农资传媒 宋心怡 2025/5/16 11:53:00
近期,国内磷肥市场价格均处于相对坚挺状态,成本端的持续上扬成为支撑价格的重要因素,而下游需求端的疲弱态势又对价格进一步上涨形成制约,短期磷肥行情仍以稳为主。但出口消息的发酵在市场中掀起一定波澜,为行情增添了不确定性。一铵:成本上行增加生产压力磷酸一铵市场在成本推动下价格稳中上行。原料硫磺市场港口成交活跃,价格高位运行,进入5月,港口硫磺市场价格及中石化普光万州硫磺价格均上涨。截至5月9日,镇江港颗

近期,国内磷肥市场价格均处于相对坚挺状态,成本端的持续上扬成为支撑价格的重要因素,而下游需求端的疲弱态势又对价格进一步上涨形成制约,短期磷肥行情仍以稳为主。但出口消息的发酵在市场中掀起一定波澜,为行情增添了不确定性。


一铵:成本上行增加生产压力

图片

磷酸一铵市场在成本推动下价格稳中上行。原料硫磺市场港口成交活跃,价格高位运行,进入5月,港口硫磺市场价格及中石化普光万州硫磺价格均上涨。截至5月9日,镇江港颗粒硫磺价格为2600元/吨,较4月30日上涨50元/吨;普光万州硫磺价格为2480元/吨,较4月30日上涨80元/吨。受港口硫磺市场价格、普光万州硫磺价格上涨以及下游生产企业积极备货影响,国产硫磺市场价格也大势上涨。磷矿石市场交投情绪乐观,挺价氛围浓厚。硫磺和磷矿石价格的高位坚挺使得一铵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一铵厂家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定价困难,产成品出货承压。为应对成本上涨和市场变化,多数企业选择暂停接单、暂停报价,集中精力执行前期待发订单。这种供应端的收缩策略,使得市场供应相对紧张,进一步强化了价格的坚挺走势。


近阶段,尽管出口面消息为市场带来了一定波澜,但国内下游需求端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当前正处于传统需求淡季,下游企业对当前高价存在明显抵触心理,采购心态谨慎,追高意愿不强。实单跟进量有限,多以按需采购为主。这种需求端的疲弱态势,限制了一铵市场价格的进一步上涨空间。尽管市场价格在成本支撑下保持坚挺,但实际成交仍多采取一单一议的方式,反映出市场在价格上行过程中的谨慎态度。


具体价格来看,安徽地区55%粉状一铵送到价在3450~3500元/吨,河南地区55%粉状一铵送到价在3430~3460元/吨,湖北地区55%粉状一铵主流出厂价3330~3350元/吨,江苏地区55%粉状一铵送到价在3430~3480元/吨,山东地区55%粉状一铵送到价在3450~3500元/吨,四川地区55%粉状一铵送到价在3250~3300元/吨,云南地区55%粉状一铵出厂价格在3150~3200元/吨。预计短期内,磷酸一铵市场预计将维持坚挺盘整的态势。成本端硫磺和磷矿石价格的高位运行,将继续对一铵市场价格形成有力支撑。出口消息的持续发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心态,使得企业报价保持坚挺。然而,下游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是制约市场行情进一步向好的关键因素。如果后期需求端没有明显改善,市场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盘整。但如果出口市场持续向好,或者国内需求出现季节性回升,一铵市场价格仍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企业需要密切关注需求变化,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


二铵:需求淡季价格僵持维稳

图片

磷酸二铵市场价格继续保持稳定。同一铵一样,二铵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面临生产压力。在成本端高位坚挺上扬的支撑下,企业短时调价心态谨慎,出厂报价暂无明显变动。实单成交保持商谈,企业根据客户的采购量和付款方式等因素,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这种谨慎的调价策略,反映出企业在成本压力和市场需求之间的艰难平衡。


国内下游市场对当前二铵高价存在抵触心理,采购以少量刚需跟进为主。在传统需求淡季的影响下,下游企业多持谨慎观望心态,实单跟进量有限。尽管出口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业者心态乐观,看涨气氛浓郁,厂商低价出货意愿降低,场内价格有抬涨趋势,但下游需求的疲弱使得市场实际成交情况并不理想。这种供需矛盾的存在,使得二铵市场价格呈现出僵持维稳的态势。


具体价格来看,东北地区64%颗粒磷酸二铵自提到站价4000~4100元/吨,贵州地区64%颗粒磷酸二铵自提黑龙江到站价3860元/吨,河北地区64%颗粒磷酸二铵自提出库报价3850~3900元/吨,湖北地区64%颗粒磷酸二铵自提出厂报价3800~3850元/吨,山东地区64%颗粒磷酸二铵自提报价4000~4100元/吨,云南地区64%颗粒磷酸二铵自提黑龙江到站价3600~3700元/吨。预计短期内,磷酸二铵市场预计将延续盘整走势,价格僵持维稳。成本端价格的高位运行将继续对二铵市场价格形成支撑,然而,下游买涨意愿较低,仅维持刚需采购,这限制了市场价格的上涨空间。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等待需求端的突破。


综合来看,磷酸一铵和二铵市场在当前阶段都面临着成本与需求的博弈。成本端的持续上扬为市场价格提供了支撑,但下游需求端的疲弱态势又对价格进一步上涨形成了制约。未来,市场走势将取决于成本变化、出口情况以及国内需求的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