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肥料,一个未来的超级品类!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胡晶晶 2025/5/8 9:17:49
在全球农业绿色转型浪潮中,微生物肥料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展现出成为未来超级品类的巨大潜力。Markets and Markets 预 测,2021-2026 年全球微生物肥料市场将以11.9% 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并将于2026 年达到 44.7亿美元。从需求区域分布来看,北美、欧洲、亚太三大区域的市场需求最高,分别占 28%、23%、22%。目前,全球已有 70 多个国家投身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与

在全球农业绿色转型浪潮中,微生物肥料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展现出成为未来超级品类的巨大潜力。

Markets and Markets 预 测,2021-2026 年全球微生物肥料市场将以11.9% 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并将于2026 年达到 44.7亿美元。从需求区域分布来看,北美、欧洲、亚太三大区域的市场需求最高,分别占 28%、23%、22%。

目前,全球已有 70 多个国家投身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与应用,在欧美发达国家,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率超过 20%,美国和巴西的大豆根瘤菌接种率更是高达 95% 以上,这些数据无不彰显着微生物肥料广阔的发展前景。

图片

未来有无限可能

图片

“微生物肥料未来的市场容量一定是巨大的,这个品类将来一定能成为肥料板块的一个超级品。”土大厨肥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李进毅满怀信心地表示,作为从业者能做的就是牢牢抓住这个新的发展机会,壮大自己,成为肥料领域微生物肥料品类的领导者或佼佼者。

2014-2022 年,国内微生物肥料市场规模从 299.2 亿元增长至 440.6 亿元,年均增速达 5.0%。观研报告网预测,国内微生物肥料行业将以 7% 的增速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到 2027 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 600 亿元。

青岛根源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植物健康与植物营养事业部总经理张国兵指出,目前,微生物肥料市场规模不小,但是放在中国 18 亿亩基本农田,近 2 亿亩的水果种植面积,其中高效高附加值的设施农业近 1.2 亿亩,其市场潜力仍远未充分释放。得益于相关产业规划以及“一控两减”“化肥零增长”等措施,微生物肥料未来有无限可能。

产品种类多

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使用的功能菌种达 200 余种。在农业农村部登记的产品种类有农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三大类。

回顾整个 2024 年,共有 1959 肥料登记证顺利获批,其中微生物肥料获批的登记证数量高达 1281 个,占比攀升至 65.4%。2025 年 1—4 月共有 671 个肥料登记证获批,其中微生物肥料 432 个,占比 64.4%。

图片
图片

在所有登记微生物肥料产品中,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各占约为 53.85%、30.30% 和 15.85%。

此外,国际市场上的微生物肥料产品正逐渐进入我国市场,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选择和机遇。

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微生物肥料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几乎在所有作物上都有应用,已成为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等作物上的主要肥料,每年在全国累计应用面积超过了 5 亿亩。在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使用量和减少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净化和维护土壤健康、提升作物品质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行业内人士预计,2025 年微生物类产品农业应用面积将提高至 6 亿亩以上。

可以说,我国微生物肥料已成为肥料行业最具活力的板块之一。

生产规模快速增长

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生产规模大,呈快速增长态势,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截至 2024 年国内注册的微生物肥料企业达到 3600 多家,产能达 3500 多万吨、产值 400 亿元的产业规模,这些产业数据较 10 年前(2013 年)增加了一倍左右。

目前,微生物肥料已成为新型肥料中年产量最大(占 70% 以上)、应用面积最广的品种。

涉足微生物肥料的企业不仅包括专做微生物的企业,譬如天津坤禾、幕恩生物、土大厨、金必来、根源集团、大井生物、万力华、金雨丰、领先生物、南京轩凯等,各有其优势 ;还包括一些头部大肥、农药企业也都纷纷入局微生物行业,他们或自建技术平台和产品线,或并购、入股微生物研发企业,又或者与微生物研发企业战略合作。

随着入局微生物赛道的农资企业越来越多,农业微生物市场逐渐成熟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图片

下一个维度的竞争正式开始

图片

微生物肥料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也造成了目前中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行业集中度非常低,市场竞争激烈。

北京金必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荣军指出,微生物肥料企业之间开始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建设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李进毅也表示,微生物肥料行业从无序竞争逐步在向有序竞争过渡。这一过程中,部分企业将被淘汰,而优质企业将脱颖而出。这是微生物行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期。

张国兵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随着种植户对微生物肥料认知的不断提高,他们在选择产品时更加谨慎,不仅关注产品性价比,还高度重视厂家的技术实力、产品稳定性及持续效果,这使得缺乏科研实力和技术积累的企业生存空间日益狭窄。

邦安生物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太洪表示,微生物肥料逐步向利好的趋势发展,譬如筛选设备、扩繁技术、生产工艺、功能发掘定位。另外,随着人用和兽用微生物企业在其原有渠道销售压力加大,转战农作物肥料板块,推动了微生物肥料的科技赋能、数字化赋能和智能方面的赋能。

因此,微生物肥料行业下一个维度的竞争也将正式开始。

保藏、扩繁、生产、销售一体化更有优势

目前,能够自己保藏、扩繁、生产、销售一体的微生物肥料企业屈指可数,90%以上的微生物肥料企业都是购买菌种繁育企业的菌种进行添加、复配,这种情况下就很难保证菌种的活性和实际使用效果。

因为,菌种繁育企业为了提高产能会给菌种提供最适宜的繁育环境,在这样环境下培育的菌种虽然数量有保证,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各种恶劣的土壤环境后,活性会快速下降,甚至消失,这样的产品力很难获得用户的认可。

因此,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将更具优势。

图片

挖掘活性更高,适应性更强的菌种

部分思维、意识超前的微生物肥料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和挖掘活性更高,适应性更强的菌种。

土大厨特有的高耐活极地海洋菌,能有效应对土壤酸、碱、盐等单一问题或者混合发生的酸化盐土壤、碱化盐土壤,甚至重金属残留等问题。未来,土大厨将结合需求进行产品的创新研发,每年投放 3—5 个极具差异化的新产品。

金必来特有的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改变土壤结构,改善植株营养状况,扩大根系吸收范围,调节宿主的代谢活性,增强植株的抗逆性,使其能够在土壤贫瘠、有机物降解不完全、土壤重金属含量高等各种不利条件下仍有良好的长势。

坤禾集团,以自有独特技术和功能菌株为支撑,打造从优质功能菌原料到各类优质菌肥的微生物肥料全产品链先进制造力。为土壤生态修复、化肥农药“双减”、农产品提质增效、秸秆粪污清洁处理,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根源生物,以自主研发、自主设计产品为主,在行业内尤其是微生物菌剂、浓缩制剂产品,在整个行业内独树一帜。譬如,2015 年的发现沙漠亚种芽孢杆菌,经过近 7 年的研发、试验,开始推广、应用到市场,取得了普遍好评。

大井生物通过液体发酵工程技术、孢子低损伤富集与干燥技术、代谢物常温浓缩技术等的系统创新,开发出适合作物全生育期使用的防病和促进作物生长产品。

邦安生物专注耐盐微生物,聚焦提升盐渍化耕地生产能力,研发智造耐盐功能海洋微生物 BA 系列产品方案,激活土壤降盐酶系统和有益微生物菌群,提高作物整体抗盐能力。

…………

竞争方向逐渐转向方案组合

而在市场端,微生物肥料产品品牌和品类越来越多,产品竞争也更加无处不在,变得白热化和常态化。

有产品技术优势,有更准确定位,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微生物企业就会更有优势。因此,企业和经销商要对于农业微生物产品要有更加准确的定位,通过微生物的特有功能,解决化学农药、肥料无法解决的痛点问题,如马铃薯疮粉痂病、中药材重茬障碍等。

在这种定位优势的驱动下,有技术研发实力的企业也会浮出水面,而浑水摸鱼的企业,开始陆续被淘汰。

企业和经销商也要将重心更多地放在了作物和终端客户的需求上,从单一的竞争方向逐渐转向方案组合。比如要针对不同区域、土壤情况、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等提供精准施肥方案,提升以解决作物实际问题为最终结果的综合能力。

多元推广策略,快速破局市场

多元化的推广策略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土大厨采取的策略是 1 年布局,2 年发展,3 年爆发,采用“会销 + 深度售后 +重点宣传”的经营策略,和国内顶级的行业媒体以及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新媒体展开合作,用高效、精准的宣传策略帮助客户快速破局,用极具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合作伙伴在当地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金必来则提出十个“千万”、 百个“百万”的客户战略,也就是大客户战略,集中经作区精耕细作,目前在新疆、西北、海南等正有条不紊地落实展开。

根源集团,主要立足于重点经济作物区域,包括果蔬、部分中药材种植等高附加值高效益品种,这类客户更加注重土壤管理以及品质提升。通过观摩会议、推广会议等措施,展现针对各类作物不同生长阶段产生的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效果。

邦安生物推出邦安“万计划”,与各省平台客户结合线上线下推广,四级赋能联动。例如,耐盐微生物结合 ICL 葆力素打造绿易达,推出“万袋计划·一起发!”;耐盐微生物与南洋集团合作的鲜美达 ®,推出的“万桶计划·一起发!”

图片

创新、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片

目前行业内极具差异化优势的产品和菌种是非常有限的,基本都是我们常见的3—5 种菌种,行业的创新、研发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下,我国的微生物肥料产业进入‘专精特新’的新业态发展时期。”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主任李俊曾在《中国农业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一书中指出,在微生物肥料新业态时期,针对土壤、作物、产量、品质等目标,设计并生产符合“专精特新”要求的产品,是提升我国微生物肥料产品质量,缓解目前产品同质化严重问题,促进产品换代及产业升级的关键。

针对性强的土壤修复菌剂、高效特色快速腐熟菌剂、促生增产增效微生物肥料产品、提质增效微生物肥料产品、增强作物抗逆功能微生物肥料产品等是未来微生物肥料功能产品开发的前沿方向。

譬如,在高效溶磷活化的微生物肥料产品方面,要注重高效溶磷菌剂,特别是AM 菌根、拜赖青霉等真菌溶磷制剂的产业化应用,可高效活化土壤中磷素养分,提高磷素的有效供给及其利用效率 ;譬如在生物固氮菌剂产品方面,关注与作物亲和性强、固氮高效、环境适应广、竞争性或定殖能力强的优良固氮菌剂的研发,包括用于豆科作物的大豆根瘤菌剂、花生根瘤菌剂、紫云英根瘤菌剂、苜蓿根瘤菌剂,以及禾本科作物的联合固氮菌剂产品(如固氮类芽孢杆菌等)。

但是,微生物肥料目前还处在新业态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张国兵表示,多数企业还是在登记证以及菌数含量上做文章,价格竞争抑或概念竞争频出,没有能够真正地进行研发投入,解决市场痛点,满足市场需求,真正地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做法是不能长久的。

而且目前市场上微生物肥料有效活菌数不足的问题突出,甚至部分产品杂菌率超标,这和企业的质量管理以及技术水平、研发投入有很大关系,产品质量千差万别,市场管理以及监管难度大,造成农户对微生物肥料效果认可度不高。

因此,在生产端、市场端,企业也纷纷呼吁研发技术产品、生产品质产品。

对于微生物肥料品类未来的发展,李进毅表示,行业同仁要快速提高品质、品牌意识,扎实企业基本功和产品力,提前布局谋划,用我们共同的努力快速促进行业向健康、长远发展,只有这样行业才会真正赢得认可和未来。

付荣军表示,农业发展是来自工业发展的反哺,也必定以工业发展为画像。对于中国微生物肥料来说,行业要健康发展,合法合规是底线,产品质量稳定是保障,技术产品是核心。

张国兵希望从业企业切实地加强研发创新,优化生产技术,集中力量突破微生物高密度发酵、智能定向控制等关键技术,提高生产性能以及产品质量稳定性。同时加大对于新功能菌株筛选以及研发力度,真正地打造出质优价廉、效果突出的产品,回馈社会,缩短农业微生物应用以及关键技术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